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宗弘法師:佛陀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弘法師:佛陀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佛經中言:在廣大無邊的宇宙中,有釋迦牟尼佛曾在二千五百年前,於娑婆世界說法度眾;其他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也都有一佛在本土教化有情。不但如此,無量劫前即已證得佛果的正法明如來、龍種上尊佛等,因大悲力故,也倒駕慈航,現觀音、文殊等菩薩身,於成佛以來,游諸國土,度脫群迷。佛的正覺慈悲、大願大力,實是不可思議!

佛教的各宗各派,對佛身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將佛身分為:法身、報身、應身三種。
  一、法身
  法身是證顯真如的自性法體。真如法性既然無相,為什麼稱之為“身”呢?因為它是報身與應身所依的實性,所以取身的依止義,稱之為“身”。又稱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實佛、第一身、真身等。
  如來雖然自證圓滿法性,然而法身無相,不能為眾生所見,為化益眾生故,因而示現報身與應身。  
    二、報身
  報身就是酬報如來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資糧而成就的莊嚴佛體,又作報佛、報身佛、第二身。因為具有下列兩種受用功能,所以也稱為受用身、受法樂佛、受樂報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來自身恆常受用無邊法樂,具有無邊的色相莊嚴,周遍法界而無為常住.
  2.他受用:即如來雖然自證圓滿,為了化導十地以上的菩薩,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使諸大菩薩在清淨佛土以大乘法喜為食。
  地前菩薩也能見到少分的如來報身,由於他們的業障較地上菩薩為多,所以只能由修所成慧所得的勝解力來悟解報身佛的依正莊嚴,但是不能親證,因此所見到的報身色相還是有分別相的。這就好比眼睛患了飛蚊症的愚癡人,以為真的有蚊蟲在空中亂飛,有智慧的人了解自己的病況,知道並非實有,雖然如此,他還是見到了飛蚊,表示還是有病在身。

證入初地的菩薩,因為惑障少,心清淨,所以自此以後所見的如來報身,一地比一地更為增勝微妙。

三、應身

應身就是如來為化導六道眾生,隨眾生機緣顯現的人格身,又稱應佛、應身佛、應化身、應化法身、化身。《法華經》說佛陀早已在塵點劫前成道,所以二千五百年前在人間從受胎到入滅的“八相成道”就是他的應身。八相是:

1.降兜率:佛陀由燃燈佛授記為娑婆世界的補處菩薩,先住於兜率天的內院,經過四千歲,觀察娑婆世界教化的機緣。
  2.入胎:在兜率內院住滿四千年後,即乘白象由天而降,由聖母摩耶夫人右脅而入胎。
  3.誕生:在四月八日的艷陽天裡,於藍毘尼花園中降誕,降誕後即能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4.出家:十九歲的時候,因感歎世間無常,弱肉強食,而且人間多有不平現象,於是毅然騎馬踰城出家學道。
  5.降魔:在修道的時候,內心有貪瞋煩惱的魔,外境有聲色獲利的魔。要征服魔軍的壓力,不為魔女所誘惑,需具有大雄、大智、大無畏的降魔精神。
  6.成道:降魔以後,終於在十二月八日,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7.轉法輪:佛成道以後,於五十年中,講經說法,把真理弘遍人間,使法輪常轉於世。
  8.涅槃:八十歲那年的二月十五日,教化因緣已滿,由動歸靜,於娑羅雙樹下進入涅槃。
  應身為什麼不能如法身、報身那樣常住世間呢?
  1.應身出世的目的在度脫有情,當機緣成熟的有情已令得解脫,未成熟的有情也種下得度的因緣時,應身的佛陀就證入涅槃。
  2.為使有情眾生了知色身無常,因而欣慕如來常住法身故,應身佛示現入滅。
  3.為使眾生尊重勤求甚深教法故,應身佛示現入滅。
  4.為使眾生起稀有心故,應身佛示現入滅。
  由上述四點,可以了解到諸佛的慈悲是多麼的偉大,即使是示現入滅,都是教化眾生的方便法門。

應身與報身的差別
  1.應身隨類示現:《法華經.普門品》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中所說的“身”指的就是應身。所以,天見如天,人見如人,畜生見如畜生,餓鬼見如餓鬼狀,在地獄示現地獄身。
  2.應身不能受有無邊法樂:由於如來的應身隨類示現,所以不像報身那樣具有受用無邊法樂的相貌,例如:佛陀在人間應化,就有頭疼、背痛、受謗、食馬麥、金槍刺腳、擲石出血等苦相,乃至示現入滅。
  3.應身色相有限:凡夫二乘因為存有分別意識,因此只能見到應身的有限色相,而不能如地前菩薩那樣見到無量無邊的淨妙報身色相。凡夫所見的佛陀是丈六比丘相,而天人所見更為勝妙高大,但是都不是如實的知見。

 

上一篇:一句佛號您解其義嗎
下一篇:南懷瑾:什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