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以惡心惡行對我,我不可以以惡心惡行待他
各位同學,大家好。
在「積德累功」末後的這一段,《了凡四訓》裡面說到「隨緣濟眾」,這句話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為眾生服務。
為眾生服務的事太多,所以他說「其類至繁」。如果沒有離開我、人、眾生、壽者,《金剛經》上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離開,熱誠為眾生服務,這是世間的聖賢。
如果將四相斷了,真正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佛菩薩,出世間的大聖。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世出世間聖人區別就在此地。
可是為眾生服務,他這裡提出了十個項目,也就是十個綱領,概括了一切服務的事項。
第一個是「與人為善」,起心動念總得以善心待人,以善心來處世,世出世間聖人都是守住這個原則。
縱然對待惡人也是用善心、善言、善行,對待仇敵還是善心、善言、善行,這才能稱為聖。為什麼?因為人性本來是善的。中國童蒙教學念《三字經》,第一句就說「人之初,性本善」。
他為什麼會作惡?為什麼會跟我們做冤家?這是迷惑,這是誤會,是不覺。他自己不知道,我們清楚。
他以惡心惡行對我,我不可以以惡心惡行待他。這裡面的道理他不明了,我們明了。
如果常存這樣的善心,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不能相處的。
人不能跟我相處,不要去責怪別人,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自己如果沒有過失,怎麼會與別人不能相處?有些人不明至理,總是把過失推給別人。
所以他自己即使認真修行,精進不懈,也不能證果,甚至於說也不能開悟,原因是自己的業障不能消除,不曉得自己過失在哪裡。
前面說過,要想積德累功,必須要從最難克服的地方下手。這個以善心、善行對待惡人、對待冤家,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從這個地方去做起,我們才真正的回頭,真正覺悟。
(摘自釋淨空教授《感應篇第3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