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煩惱裡頭最嚴重的是貪欲,我們在這一段講得也特別詳細。瞋恚怎麼起來的?貪不到才瞋恚;如果你所貪欲的都能得到,你就不會起瞋恚了。諸位要曉得,貪瞋癡是妄念、是妄心、是邪知邪見,自性裡頭本來沒有這個東西。我們很不幸,無量劫前迷失了自性,長劫輪回染上這個毛病。就像吸毒的人染上了毒瘾,自己總要覺悟,染上這個毒瘾,現在要決心戒除。世間吸毒的人戒毒都不容易,這個無始劫以來的毒瘾已經生根了,要戒除它當然是更難。怎樣能戒除?佛菩薩教導我們,我們自己這一生修學的經驗,證明佛在經論上所教導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只有這一個辦法我們才能夠戒除這個毒瘾,才能回頭是岸。
每天讀經都還不夠,要研究討論,要詳細講解,一天都不能放過。古時候寺院叢林每天有八個小時講經,有八個小時修行。修行是什麼?反省、思惟,改過自新,這叫修行;修行是把自己的過失、把自己的毛病修正過來,這叫修行。現在一般寺院庵堂裡這樣的功課已經沒有了,都流於形式,所以才叫迷信。佛法原本是教學,流於形式,實質內容沒有了,就變成宗教,變成迷信。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沒有能力辨別善惡,當然更沒有能力辨別真妄,甚至於連對自己利害得失都不能夠辨別,這是迷惑到所以然處!我們自己迷惑,帶給社會大眾是痛苦,一定要覺悟。我個人覺悟,個人解脫了;幫助別人覺悟,別人也能得解脫。
諸位要記住一個事實,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從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兩三個人而已。”什麼原因?這兩三個人真干;念佛不能往生的沒有真干。在古代,每一個人知道自己修行,所以佛只是講經說法,從來沒有領眾共修過。我們在經典裡面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帶領大眾打個禅七、打個佛七,沒有這個事情,世尊四十九年只有講經說法;修行在個人,各個人聞經明理之後,都知道修行,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可是到了末法時期,眾生根性鈍了,煩惱業障重了,不知道修行,懈怠懶散,這很可惜。所以馬祖道一和尚跟百丈禅師發心提倡共修。共修是依眾靠眾,儒家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大眾在一塊的時候,我們懈怠就不好意思,用這個方法成就了不少人,功德無量。個人能夠修行成就的,跟諸位說,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個人修行成就很困難,必須要依眾靠眾,這才有大家共修,集合同學們,志同道合的,每天在一起研究討論。理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了,我們才有能力應付這些復雜的事相,在這個滾滾紅塵裡面得清淨心。
生活在一起,互相協助,互相照顧,這就叫依眾靠眾。靠大家幫助,靠大家協助,成就自己,務必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消除掉。淨宗是大乘,古德告訴我們,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無比殊勝的教法。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的話,你的觀念、你的言行,必定不同於凡夫。為什麼?一定要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自己一個人躲在家裡修行成就了,不足以為社會大眾做榜樣。所以菩薩能夠捨己為人,念念為社會著想,念念為世界的和平安定、眾生幸福著想,從這個地方做出貢獻,這是大乘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