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貪迷世寶墮牛身
過去,有一對兄弟,家財萬貫,父母雙亡,兄弟倆無所依仰,相依為命。然而,雖是兄弟,志趣各異。哥哥喜歡修道聽法,弟弟則堅守家業,喜歡經營世間的官爵俸祿。
在他們居家附近,有一間雞鳴精捨,哥哥專愛去精捨學習佛法。弟弟看哥哥不樂衷經商理財,結交權貴,只知去精捨親近沙門,心中很不高興。
有一天,弟弟對哥哥說:“我們同為兄弟,父母早逝,應當一起經營家計,但您卻棄家業於不顧,整天跟著沙門聽受佛經。難道那些沙門能夠供您衣服財寶嗎?我們沒有把家產積極的擴大增加,恐怕別人都要笑我們荒廢家業,滅絕家門了。人家說,為人子女的,理當承續父母的遺業,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這才是孝子啊!”
哥哥聽後告訴弟弟說:“守五戒、修十善;供養三寶,廣行六度,坐禅修定,以出世道法來度化雙親,這才是真正的大孝。道俗觀念相反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修道人喜歡的,世俗人覺得厭惡;世俗人所珍視的,則為修道人所輕賤。智愚之道迥異就如同明暗的差別一般,因此,有智慧的人去暗就明,最後證得無上的真理。今天你所追求的快樂,正是我所戒懼的苦惱。世俗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而你卻迷執為實有,追逐這些短暫的快樂,將帶來後世無限的痛苦!”
弟弟對哥哥的這番話並不信受,內心不滿,低頭不語。哥哥看他如此,便接著說:“你既然貪戀家業,以財為貴,而我則愛好佛法,視智慧為最上珍寶,不如就讓我捨家修行,歸命三寶吧!人命寄世,猶如飛塵,飄忽無定。無常一到,罪業纏縛,便要受報。因此,我要捨離世間的一切,躲避欲樂的危險,以達到究竟的安樂。”
弟弟見哥哥向道之志如此堅定,也就不再多說;而哥哥則離家去作沙門。
出了家的哥哥,日夜精進,誦經坐禅,一心念道,思惟佛法,無有懈怠。不久便通達三十七道品,成道證果。
證了聖果的沙門,再次前往弟弟所住的地方,想勸他奉持佛法,於是告訴弟弟:五戒、十善是生天的根本;布施、研經是道業的基礎。弟弟聽了這些話更加生氣,駁斥沙門說:“您荒廢家業這就算了,不必再來教訓我。請您趕快出去,不要管我的事。”沙門見弟弟如此,只好離去。
弟弟貪戀家業,汲汲不休,經營家計,對於佛法始終不願接觸。不久,壽盡命終,墮入牛身,長得又肥又壯。商人買下它後,便讓它載鹽四處販售。如此過了數年,牛漸漸羸弱,力氣不如從前。
有一回,在一段上坡路中,老牛累得走不動,臥倒在地。商人揮起皮鞭猛力抽打,老牛雖然使盡全力,仍無法前進,就這樣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著。這時,證了聖果的沙門以神足通在空中飛行,遠遠見了,對老牛說道:“弟弟啊!你過去苦心追求的宅捨、田地,現在都在那兒?想不到你居然會投生牛胎,唉!”
於是沙門以其神通力讓老牛看到自己的前身,老牛悟知了自己的因果宿命,不覺淚下,悔恨以前不修善業,悭貪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眾,我行我素,不聽兄長的話,以致今天墮牛身中,疲乏困頓,苦不堪言,實在是悔不當初啊!
沙門知道老牛悔疚的心意,也為它感到難過。於是,便向牛主人道出事情的本末:“這只牛原是我的弟弟,因他不信三寶,悭貪嫉妒,貪求世俗的財寶而不行布施,所以墮入畜生道。您看它現在又老又瘦弱,已沒有力氣為您做事,請您可憐它,把它送給我,讓我救救它這條殘命,好嗎?”
商人聽了老牛的故事,起了憐憫心,便將牛送給了沙門。沙門把老牛帶回寺裡,勸它一心系念三寶,不久,牛便命終,往生忉利天。
商人輾轉將此事告訴他那些從事買賣的朋友,大家都有所醒悟,歎言:“我們為了生活勤於賺錢,絲毫不感厭倦,既不懂得布施,又不奉持佛法,將來死後,恐怕也不免要墮入畜生道!”
於是,商人們決定放下一切,求作沙門。出家之後,精進不懈,最後都成道證果。
公案出自《雜譬喻經》
省 思
《憨山大師勸世文》雲:“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富貴如浮雲,功名似空華,情愛會變質,色身終衰亡。一口氣不來,一切盡成空。唯有聽法的這念心才是永恆、不生滅,當中具足無量功德、智慧,了達心性,方為真正最富最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