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四集)  2012/3/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九十九頁第一行,「現度生」。請看經文:【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這是說阿彌陀佛示現,前面為我們示現依報、正報、說法,這末後是度生。這品經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實際的狀況,可以說完全是一所學校。世尊為我們介紹,我們沒有看到極樂世界有其它的活動,他的活動就是講經教學。這個後面現度生,『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無量無數菩薩、聲聞是極樂世界的學生,阿彌陀佛是老師。後頭「聲聞之眾」,這個眾字包含凡聖同居土,也包含來自十方參學的這些大眾。這些人不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請教的,也在眾這個字裡頭。所以彌陀不但要教學,還要見客。當然這些客人都有很多問題向佛請教,是一般的問題,佛會給大家講;要是他單獨,他個人修持上的問題,佛也會給他說。在極樂世界有報身佛、有應身佛,還有隨類化身佛,看眾生的根性,根性不相同,所見的佛也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很歡喜、都很滿意,為什麼?你的疑難雜症到極樂世界全都解決了。所以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我們千萬不要錯過。末後這句『恭敬圍繞』,這四個字非常重要,聖賢的教學能不能得真實的利益,全在「恭敬圍繞」。圍繞也是恭敬,念念捨不得離開,有這個意思在裡頭。我們看念老的批注,「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因彼土聖眾無量」,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來自十方諸佛剎土,確實往生的人數太多太多了。除這個之外,「復有十方前往禮觐聽法之聖眾」,這臨時來的,臨時來的也很多。而且什麼?經常都有,來自十方世界的人數也是無量,統統圍繞在阿彌陀佛的座下。「一心恭敬」,這是心態,一心專注,表示這個裡頭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是用的清淨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叫一心。我們禮敬,佛門禮敬合掌,合掌代表一心。平常十個指頭代表散亂,把散亂的心收回來這一心。掌要平合,不能這裡面空的,那這還是二不是一,一定要把它合攏,合攏是代表一心,一心就是恭敬,「聽佛說法」。第九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再看下面這一品,在大科裡面是第四,「皆願作佛」。我們看念老的批注,「本品」,就是第十品,「唯見於漢吳兩古譯」。夏蓮老會集這部經的時候,用的本子是五種原譯本,這段經文漢譯、吳譯這兩種有;換句話說,其它的三種本子缺這段文,沒有這段文。所以古大德判斷這個經決定是多次宣講,才會有這種現象。如果只講一次,原本是一個,翻譯的人不同,則大同小異,不能有這麼大的差別,怎麼這段經文會沒有了?這是說明世尊多次宣說。這一品裡面有兩個意思,第一個,「阿阇王子等聞經歡喜,發願成佛,如阿彌陀佛,釋尊即為證明。是為啟發我等,今日得聞此經,亦當如阿阇王子,發起大願」,這第一個意思。我們要像阿阇王子,他們有些同伴五百個人,聽佛講這部經很有啟發,聽了之後心裡面都在發願,都想我要成佛,我成佛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這是心裡想,沒說出來,佛就知道了,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了,給他做印證,給他做證明。我們今天也讀到這段經文,也應當像阿阇王子一樣,要發心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也像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所以阿阇王子這段經文是很有啟發作用的。第二,「佛說是諸王子」,佛說這五百個人,「已於無量劫中行菩薩道,過去生中即佛弟子,故今復相值」,這個「表一切諸法不離因緣」。世尊在此地順便說出阿阇王子五百個人,在過去劫中都是學佛的人,而且行菩薩道,跟釋迦牟尼佛有關系。釋迦牟尼佛過去是他們的老師,這師生又碰到了,今復相值,又碰到了。這說明一切法不離開因緣,因緣有聚散,散了之後又會碰到、又會相聚。「故知我等今日得遇此經,聞是淨宗妙法」,想必也是多生以來跟兩土導師有緣。也就是過去生中曾經接受過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也曾經接受過阿彌陀佛的教誨,跟這兩位導師都有深厚的緣分,「故於今日方能有如是殊勝因緣」。佛說這個話意思很深。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有緣能遇到這部經,跟阿彌陀佛都有深厚的因緣,要不然你遇不到。重要的我們要把這個緣再續起來,不要讓它在這一生中斷了,那就是要像王子一樣發心,我們要發心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過去疏忽了,如果不是疏忽,你早就到極樂世界了,過去疏忽了沒去成。為什麼沒有去成?對這個世界還有情執,還捨不得放下,所以沒去成功。這一次又遇到了,希望這一次能夠放下情執,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尤其是我們在現前,遇到非常殊勝的增上緣,這個增上緣就是地球的社會混亂,地球災難很多,不是個好地方。極樂世界好!這個地球上沒有安全的地方,最安全的是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去?真去得了!不是去不了,真去得了。在理上講,世尊在大乘經教常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兩句話說出我們跟極樂世界的關系、跟阿彌陀佛的關系,是一體。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是我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是哪裡來的?是我唯心所現的。換句話說,極樂、彌陀不離自性。既然是一體,想去就去了,一點都不難。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才能夠斷疑生信,具足信心,發懇切求生的願望,然後執持名號,就是老實念佛。念佛的秘訣,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念佛的秘訣。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統統放下;淨念相繼,淨念是用清淨心去念。什麼是清淨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就是清淨心。用這個心去念佛,那就是經教裡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才起心動念,佛都知道。真想求往生就是根熟的眾生,佛一定來接你。底下這段經文,「見賢思齊」。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這是賢人,我們要向他看齊。經文分三段,這第一段「聞說歡喜」:【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這是聞法歡喜。批注裡頭說,「此王子與五百長者,正是現在與當來一切含靈之典范」,他們出現在此地,給我們做榜樣,來示范的。聽到佛講經說法,從上面一直講到此地,聽了很歡喜,這個歡喜「非一切世樂可比」。這是古大德常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非常可惜,現在一般世間人沒有福報聽法,聽到佛法、讀到佛經要有大福報,沒有福報他遇不到,他只嘗到世間的味道,五欲六塵的味道,沒有嘗過法味;如果他能嘗到法味,人間天上的樂趣他就統統丟掉,不再願意去接觸了。法味濃,不是世間一切快樂可以相比的。「乃因彌陀究竟圓滿」,這樣的人稀有難逢,你遇到一個修行證得圓滿果報的人,妙覺如來,「超世希有之大願而喜」。你看彌陀自證圓滿,而他發的大願確實超越世出世間,沒有人能夠跟阿彌陀佛相比。一切菩薩成佛,從來沒有一個像阿彌陀佛一樣,悲憫十法界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六道苦,發大願要幫助六道眾生圓滿成佛。他的願不是虛願,願願都兌現,願願都圓滿,上面說「究竟圓滿」,跟下面一起念下去,究竟圓滿,「超世希有之大願」。因圓滿大願的功德,出現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圓滿功德之所成就的。阿阇王子這五百人他們明白了,他們聽懂了,生大歡喜心,「為彌陀圓證菩提,大願成就」生歡喜心,生大歡喜心,這樁事情太稀有了,從來沒聽說過。這是為彌陀成就歡喜。下面是為阿彌陀佛度生歡喜,幫助這麼多人一生圓滿。「為彌陀證此究竟方便」,這個究竟方便是什麼?「以持名妙法普度一切而喜」。這個法子真的是阿彌陀佛獨特發明的,一切諸佛都沒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一些諸佛共同使用的,難!要破煩惱、要消業障。這兩樁事情六道眾生很難做到,真的是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做到,不能普度。阿彌陀佛他的辦法是不要斷煩惱,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就能成就,這沒聽說過的。阿彌陀佛的方法很簡單,第一個你要真信,真正相信,不要懷疑;第二個懇切的願望,我真想往生,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真想往生;第三個一心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行了,你看就這麼簡單。你具足這三個條件,信、願、行,就能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能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我們做學生,到他那個地方他天天教我們,天天為我說法。這個意思很深,不是為人,為我說法,每一個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有非常親切的感觸,是為我說法。在極樂世界,你看到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神通道力,「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聽阿彌陀佛說法就是跟我說的,我能接受、我能理解;你聽阿彌陀佛說法,那就是給你說的,非常適合你的程度。我想聽《華嚴》,佛給我講的句句是《華嚴經》;你想聽《法華》,你聽佛講經句句是《法華經》,妙極了!佛真的是講台上在那裡說法,說的什麼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門都不缺,聽眾是各種不同根性他全都得到了。這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一個人不能講兩種經,他一個人上台講一切經,一開口講一切經,你想聽什麼經,聽起來就一點沒錯,他確實就講這部經。這個老師有本事、有智慧,一個人能夠教不止八萬四千,無量法門根性的眾生一時成就。所以這聽眾歡喜,沒有一個不歡喜。「為我等與當來一切含靈」,我等是現前我們在聽經的、得利益的,還有將來,將來就是後世無量無邊一切大眾,含靈是有情眾生,「皆依此法以度生死而喜」。你看六道眾生無量無邊,修別的法門非常困難,我們如果依普通的法門,頭一個身見就破不了,身見,執著身是我,身不是我,可是我們放不下。我們現在知道身不是我,但是還是執著定了,還是認它是我,這沒法子。邊見是對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物對立,這個對立也放不下。換句話說,放不下我們就入不了佛門。五種見惑斷盡了,才證小乘須陀洹果,初果,算是你入門了;在大乘,十信位菩薩初信位,這入門了。如果沒有證得這個地位,你沒有入佛的門,因為初信是佛教小學一年級,你沒有入這個班就沒入門。沒入門學佛那是在門外,好比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沒有資格上一年級。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後才曉得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叫帶業往生,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四果羅漢、不是十信菩薩。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真帶業,甚至於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帶這麼重的罪業,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到極樂世界就提升了,升等了,升到連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得到彌陀本願功德加持,把你提升到等同法身菩薩;你不是法身,但是你跟法身菩薩平等,有法身菩薩的智慧,有法身菩薩的道力,有法身菩薩的神通,有法身菩薩的享受。到哪裡去找!除這一家之外,你再都找不到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能不歡喜,不能不死心塌地認真學習。「並為我等亦可輾轉教導眾生,普令度脫而喜」。這是現前,我們今天聽到了,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文,就在現前我們也可以勸一切有緣眾生,勸他讀誦《無量壽經》,勸他聽《無量壽經》,勸他念佛求生淨土。「是故此喜,世所未有,故曰大歡喜」。我們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也能夠幫助阿彌陀佛去攝受眾生,所以這真歡喜。歡喜,他就有表現,你看下面,「持華供佛」:【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這供佛,表對佛的恭敬。『蓋』是寶蓋,用寶蓋獻佛。『作禮』是禮拜,「禮敬供養,表衷心敬信。故上諸句,表至心信樂」,就是聞說歡喜,他自然有這些表示。不但有表示,他發願,底下這一科,「皆願如佛」。【卻坐一面聽經。】供養、禮拜之後,坐下來『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沒說出來,心裡這樣想著。「卻坐聽經」這四句經文,「表希求佛智,聞法無厭足」。為什麼?法喜充滿。我們在這一生,如果沒有聞到佛法,我會想到這個日子怎麼過,人生太苦了!在這個世界,每一天自殺有多少人?我相信天天都有,沒人去統計,要統計一下,我相信數字很驚人。為什麼自殺?活得太辛苦了,沒有快樂可言,不想活了。非常可惜,這些人沒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個個都成就了,這個不是假的。希求佛智,聞法無厭,「並皆發願作佛」,雖然沒說,心裡有這個念頭,要發願作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見賢思齊」,願我自己的「大願、大行、大慈、大悲、大智、大力,如是一切,皆能如阿彌陀佛」,希望能修學得跟阿彌陀佛一樣。「住真實慧,攝淨佛國,普利有情」,這是阿彌陀佛的成就,你看十二個字就講圓滿了。阿彌陀佛住真實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攝淨佛國,這個攝就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的攝受成就了,成就極樂世界。成就極樂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普利有情,普遍清淨平等。無論是哪一道的眾生,無論是哪個階層的眾生,只要你肯信,真信、真願意到極樂世界,統統攝受,一個都不漏,普利有情。「是即真發菩提心也」,這是真正菩提心的成就,四十八願就是菩提心,願願都是圓滿的菩提心。「故我等聞經之人皆應如是」,這句話是黃念老說的,我們今天聽到這部經、讀到這部經,應該像阿阇王子一樣。「信樂禮敬,發無上心」,要跟王子一樣,我們信、我們歡喜,對極樂世界禮敬,對阿彌陀佛禮敬,對所有一切往生大眾禮敬,我們自己要發心跟進。這些人心裡動這個念頭,佛就知道了,「佛即知之」,念頭才動佛就曉得。這句話我們不能夠輕易看過,一定要知道,我們今天動這個念頭佛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說「周遍法界」。我們這個身體是一個發射台,我們起心動念這個波動發出去,一切諸佛都收到、都清楚,你是善念、惡念,什麼念頭他統統曉得。賢首大師告訴我們依正二報,正報是指念頭,依報是我們的色身,我們色身的狀況佛也一清二楚,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有深信切願,阿彌陀佛能不加持你嗎?肯定加持。你不要操心,不要為這個色身,你的色身阿彌陀佛念念都照顧到,所以就不要操心了,你多自在!這些話,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只要真正發心,為續佛慧命、為正法久住、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不要再操心了。我聽老師的話,我相信老師的話,我相信老師不會騙我,我就真的這樣做了,真的把身心、生命統統交給阿彌陀佛,不再為這個身體操一點心。可是我不操心,有很多人替我操心,我沒法子,我得恆順眾生,不恆順他不高興,恆順眾生。恆順眾生有些時候要吃一點苦頭,那沒辦法。其實佛真照顧,不是假的,照顧一輩子。所以一定要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我們看這段經文:【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就是將來他們都會作佛,這就是授記。我們看批注,『佛即知之』者,「如來悉知悉見」。《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對這句話一點都不懷疑。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身體狀況,佛一清二楚,比我們自己還清楚。「《觀經》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念老引用《觀無量壽佛經》來解釋經文。《觀經》說諸佛如來,不但是阿彌陀佛,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都是法界身。這法界是什麼?就是法身佛,法身沒相。法身在哲學裡面講是宇宙萬有的本體,所以說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用心想也就代表了物質,因為物質是心想生的,沒有心想就沒有物質現象。這是給我們講理,你明白這個道理,底下說「是以人心與佛心,無毫厘許間隔」,它是一個心、一個自性、一個法身。大乘經上我們念過,佛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它不二!十方是講空間,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一法身,這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一點差別都沒有。「故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念頭才起佛就知道了,我們起個善念佛知道,我們起個惡念佛也知道,我們想作佛佛知道,你要想貪瞋癡慢佛也知道。可以騙自己,騙不了諸佛如來,騙不了諸大菩薩,甚至於騙不了阿羅漢。凡夫很可憐,靠得很近的鬼神都知道,你起個善念鬼神尊重你,起個惡念鬼神討厭你,連鬼神都曉得。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問題就能解決了。起心動念純淨純善,起心動念不要去想自己,想自己怎麼樣?增長我執,錯了。天天想這個身體,增長身見,身見怎麼能放下!天天增長。真的曉得之後,不再想身體了,身體交給阿彌陀佛,你就得大自在,不要再去理會它了。量子力學家們提倡「以心控物」,就是這個道理。自己得到重病,把身體交給佛菩薩,病不管它了,不再想它。也不想有病,也不想無病;也不想病好,也不想病不好,根本就不理它,一心專注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過幾天病就好了,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因為你不想它,它就沒有了。你想它,它就有;不想它,它就沒有,這就是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大小乘經裡頭都有,佛不騙我們。念頭諸佛菩薩全知道,身體狀況諸佛菩薩也知道,為什麼?身體也是波動現象所產生的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也剎那剎那的在波動,它不動物質就沒有了、就不見了。頻率很高,就是速度很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這麼高的頻率,它才動也是周遍法界,而且出生無盡。換句話說,我這個物質身體健康狀況,佛菩薩也是一清二楚。我不要這個身體了,我把身體都交給佛菩薩,付托給他,我就沒事了,這就自在。何必心裡頭裝個身體?心裡要裝的,要裝阿彌陀佛。連我這身體都不放在心上,只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為什麼?我想到極樂世界去。要到極樂世界去,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說得好!你想到極樂世界去,你常常想著阿彌陀佛,常常念著阿彌陀佛,你一定會見到阿彌陀佛。現前可以見,將來一定見,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見。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大眾發心」,沒說出來,「佛即知之」,佛知道,而且馬上給他們做證明,印證,這叫授記。『是王子等』,他們這五百個人,『後當作佛』,「乃為授佛記也」。佛的話沒有假話,決定是真實的,這些人將來肯定作佛。「是表願力不可思議。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彌陀以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切皆賴信願行為資糧而登彼岸」。這是講淨土宗,一切都要依賴信、願、行這三個條件;要真信,沒有懷疑,要切願,除了極樂世界之外什麼也不想,行,我就專念阿彌陀佛。讀《無量壽經》也是念阿彌陀佛,學《阿彌陀經》還是念阿彌陀佛,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決定不改變。「是故省庵師雲:修行急務,立願居先」。修行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發願,為什麼?願,你有方向、你有目標;你要沒有願,修行修得再好,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世間人講志願,人要立志,佛法講立願,叫發願,發願跟立志是一個意思。我立定方向目標,一生勇猛精進,一天一天接近這個目標歡喜,知道自己有成就。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相值緣勝」,相值是遇到。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彼於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這是釋迦牟尼佛說出阿阇王子這一批人跟佛的因緣。『彼』是指阿阇王子、五百大長者,他們在前世修菩薩道,時間很長,『無數劫來』,他們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可見時間長,善根深厚。『迦葉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沒成佛,釋迦是菩薩,他們是釋迦菩薩的弟子,今天他們來供養,又遇到了,『復相值也』,又遇到了。他們不知道,阿阇王子他們自己不知道,佛知道。批注,「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表善根與因緣之不可少也」。《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善根深厚。即使像四十八願裡所說的,這個人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臨命終時遇到一個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也能接受,他也能生歡喜心,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這看起來真容易,實際上這個念佛往生的人,過去生中累積的有很大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想想,為什麼到臨命終時,人家一勸他他就相信?這個事可太難了!一生沒接觸過,臨命終時人家勸他,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要信,不要懷疑,你發願求生,他立刻就接受,這要不是大善根做不到。這樁事情我見過一次,在美國不是在中國,在馬裡蘭州,距離美國首都很近。這是哪一年?是一九八五年還是八六年,有一個中國人,周居士,他不信佛的,叫周廣大,在那邊開了個面包店。周廣大這個人非常忠厚老實,規規矩矩的做生意,任何宗教信仰都沒有,我們也不認識。在當時這個地區,佛教就是我們一家,華府佛教會,成立大概才一年多,他們請我去做會長,遇到周廣大這個事情。得了癌症,苦不堪言,家裡給他治療,在醫院檢查的時候醫院放棄了,說他的病非常嚴重,是第三期了,沒有辦法醫好,讓他家人帶回去,告訴他能存活的時間很短。家裡人才到處去求神拜佛,到處找,就找到我們佛教會來,告訴他家裡人得的這個病,希望我們幫助。我們當時有幾個熱心的同修就去看他,看他確實無法恢復,所以就勸他,告訴他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只要能信,只要真正想往生,肯念一句阿彌陀佛,佛都會來接引。他一聽了就相信,就告訴他家人不要再去求醫,不要亂跑了,讓家裡所有的人一起念佛幫助他往生。這個太難得了!所以我們華府佛教會這些同學非常熱心,看到他這麼好,輪流幫他助念,三天就往生了。一念佛,他發願求生,一念佛他就不痛了,本來很疼痛的,他告訴家人就不痛了。好,大家一起念佛,三天往生。聽說火化還有捨利,不可思議!這個人肯定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只是在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緣,臨終才遇到。臨終遇到,人家跟他一提,他善根福德因緣就起來了,就起作用。這是我一生遇到的,只念三天佛,真往生了。證明《彌陀經》上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是真的不是假的,讓我們親眼看到這樁事情。念老引「本經《福慧始聞品》」,裡面有這四句話,「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這真的,我們看到周廣大的往生,就是這四句經文的寫照,斷定他過去生中跟佛有很深的緣,曾經修福修慧。所以臨終之前,前三天,告訴他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他能相信;勸他發願求生,他說好,他就真發願,真想生極樂世界去,病就不痛了,感應立刻現前。三天三夜佛號不斷,真往生了。已曾供養諸如來,阿阇王子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說明什麼?說明供養四百億佛還不夠,善根還不夠,他沒發願往生。周廣大你看看,他就發願求往生;那換句話說,周廣大過去生中所做的因緣決定超過四百億佛,他一聽他就想往生,他真的就成就了。於是我們想想,這麼多年來看到往生的人,實在是在家眾多,出家眾少,這給我們很高的警覺,出家眾都比不上在家居士這些瑞相。周廣大還不能算居士,但是我們肯定他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就是難信之法他能信,難行之法他能行。所以,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今我等能遇是經」,我們今天遇到這部經,「復能信受」,我們對這個經能信、能接受,「則決非小緣。蓋由於過去生中,非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實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你今天才能相信,沒有這樣的善根你不可能相信。今天我們學這個法門,信心不堅定,願不懇切,我們就知道原因之所在,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福德不足,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如果善根福德統統具足,就不可能有這些事情發生。那怎麼辦?我們現在曉得「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一生的緣錯過了,叫真可惜!我們縱然這一生是個好人,來生還能到人天享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一享又迷惑了。早年,有一次我在北京,遇到念老的弟子,念老往生了。他的弟子告訴我,老人曾經對他們說,淨空法師這一生所做的功德,如果要不往生極樂世界,來世的福報是不得了不得了!我都被嚇到了。來世享大福報肯定墮落,不是好事情,享福哪有不墮落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把心定下來,我決定求往生,我絕不干這個傻事。我們對歷史不是專攻專學,但是也略知一二,看歷史上這些帝王將相、大富長者多少人,沒有遇到佛法的,死了以後都在六道搞輪回。聽說這歷代帝王福報最大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現在在人間做個平民,沒人知道,平民百姓。算是他有大福報,沒有墮三惡道。墮三惡道的人很多!這都幫助我們提高警覺,要認真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所以我們過去生中,非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實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我們對這句話要肯定,這一生決定不能把路走錯了。末後這段,「眾皆隨喜」。【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佛把阿阇王子的因緣說出來,大家歡喜,佛給他們授記,將來他們決定會作佛。我們看批注,「故亦應如阿阇王子等,聞經發願,持六字之德號,入一乘之願海,輾轉教授,同證彌陀」。這幾句話是念老說的。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文,也應該像當時與會的大眾一樣,聽到佛對阿阇王子們的贊歎,我們要發心,我們要跟進,把佛號放在心上,把妄想、雜念驅之出境。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到極樂世界作佛去,這就對了。念老做這個批注,把全經分為四卷,到這個地方是第二卷圓滿。他每一卷前面都有個簡單介紹這一卷的內容、大意。我們接著看第三卷,從第十一品到第二十九品,這是第三卷的經文。「上卷」,這指第二卷,「表彌陀因地大願之發起」,說得很詳細。「本卷表彌陀究竟果覺圓滿大願之成就」。前面是說法藏比丘修因,在這一卷看到法藏菩薩的果報。「經中備顯極樂依正主伴,清淨莊嚴,微妙奇麗,圓明具德,超逾十方,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佛在這部經上,將極樂世界給我們說得很詳細、很透徹。經中顯示極樂世界,依報是國土,是學習的環境,主是阿彌陀佛,伴是諸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諸菩薩;主是老師,伴是同學。清淨莊嚴,國土清淨莊嚴、佛清淨莊嚴,每一個往生的菩薩也都是清淨莊嚴。微妙奇麗是形容依報,極樂世界學習的環境。圓明具德,這是講正報,無論是佛還是往生的菩薩,往生的這些菩薩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不是自己修行功德透出來的,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也把它帶出來了。所以圓明具德四個字主伴統有。超逾十方,超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無論是國土、依報正報都沒有法子跟極樂世界相比。極樂世界超情離見,這裡頭說什麼?情見,我們一般講情執,情見就是情執,斷干淨了。六道眾生最難斷的就是這個事情。最難斷的都斷掉了,那其它當然就容易,就不說了。所以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象。「於第二十四品,標顯本經綱宗」,二十四品是三輩往生,標示、顯明本經修行的綱領宗旨,這最重要的一部分。綱領宗旨是什麼?十二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就決定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念佛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願?如果真信、真願,你就決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持名功夫的淺深;持名功夫淺,品位低,持名的功夫深,品位高,沒有說持名多少。所以持名功夫淺深這句重要,真有功夫,一天念個十聲佛號就夠了。什麼叫功夫?功夫是放下,你放下多少。執著有沒有放下?分別有沒有放下?妄想有沒有放下?這功夫就不一樣了。放下執著,這個功夫等同阿羅漢;放下分別就等於菩薩,比阿羅漢高;如果能把起心動念都放下,等於法身菩薩,就是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叫功夫的淺深。功夫最淺的,小乘須陀洹、大乘十信位的菩薩。凡夫念佛往生沒功夫,凡聖同居土,沒功夫也能往生。有一點點小功夫,就是須陀洹、初信位的菩薩,他們往生都是在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下輩往生。而且統統是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去得了,這有點功夫的人。沒有功夫的人能不能自在往生?能,同居土上輩,得自在!他也是有一點功夫,功夫不到家。怎麼不到家?五種見煩惱沒斷。但是怎樣?他能控制住、伏住,不是斷,是伏。這就是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煩惱習氣沒斷,他伏得住。譬如七情五欲心裡頭才動,他警覺性很高,立刻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壓下去了。煩惱有,常常起現行,一起現行,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煩惱起來,喜怒哀樂起來;覺是什麼?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是煩惱,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快!動作很快,馬上就把它壓下去。這樣練習久了就會起作用,久了什麼?你能夠把煩惱控制住。雖然煩惱沒斷,控制住讓它不起作用,這是同居土裡頭的上輩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果連煩惱控都控制不住,這樣往生的人是下品中生。那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做很重罪業的人,五逆十惡、毀謗佛法,臨終忏悔,承認自己過失,這樣的人往生。阿彌陀佛慈悲,沒有不攝受的。善導大師的話講得好,不是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就真的不能往生,不是這個意思。阿彌陀佛說出不能往生是嚇唬人的,因為這個罪太重,希望你別做,是這個意思;你真做了,真做了後悔,我錯了,認錯能往生。所以彌陀真的是慈悲到極處!我們造業是很重,還沒有造成五逆十惡、毀謗正法,我們沒造這個業,那麼重的業,忏悔、認錯都能往生,那何況我們!所以我們要有信心,要有決定的信心,決定得往生。最好把我們的身命都付托給阿彌陀佛,我們一心專念,除一心之外沒有第二念,這往生定了,你不會在中下品,肯定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心就定了,不會動搖了,取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有十分的把握。一切法從心想生,這給你講道理,你有這麼樣堅定的心想,哪有不生的道理!所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淨宗修行的總綱領。「三輩往生之勝行」,勝是殊勝。「復於二十五品更廣明往生之正因」,二十五品是「往生正因」。對於淨宗修行指導原則就在這兩品裡頭。「故祈讀者,於如是章句,應深尊重,發起淨信」。念老在此地教導我們,希望讀者對於二十四品、二十五品,「三輩往生」跟「往生正因」,這兩品經要特別留意。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己心定了,有把握往生。「上卷明發願」,第二卷,主要是講阿彌陀佛的發願,四十八願;這一卷裡面要說的是彌陀大願圓滿成就。「故知經中種種超勝獨妙之處,均由於本願之最勝極妙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之所成就。我們求生淨土,那就要知道,我們要發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發同樣的願。彌陀的願完全成就了,我們的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願就融成一體,這是幫助自己提高品位不二法門。四十八願發了,怎麼用?如何落實?要不能落實,這個願是假的,是虛願。怎麼落實?有,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品就說過,「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四十八願,每一願都落實在普賢十大願王,所以我們修普賢十大願王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圓滿落實,這個不能不知道。十大願王第一條,「禮敬諸佛」,很多人不知道,這恭敬心生不出來。日本的稻盛和夫,他成功的秘訣,一生奉行四個字,這是他的為人,這四個字是什麼?敬天愛人。你看像不像普賢第一願?這他成功的秘訣,一生敬天愛人。普賢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要把它做到,要修禮敬,對人有禮貌、有恭敬心,把一切眾生看作諸佛如來。我是凡夫,凡夫就我一個人,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人都是諸佛如來。是真的不是假的,普賢菩薩就是這麼做法。怎麼是真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從性上看本來是佛,人家從相上看到你的本性,你原來是諸佛。我們凡夫著相不見性,相是凡夫,你本來是佛。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眼睛看佛菩薩也是凡夫,就這麼個道理。我們要學佛,不能學凡夫。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過去佛,《佛名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說過;現在佛,現在賢劫有千佛,這些佛現在是菩薩身分,將來要成佛;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一切眾生包括蚊蟲螞蟻、蜎飛蠕動,還包括樹木花草、山川大地。草木有神、有靈。去年十月我在澳洲,澳洲我們淨宗學院十周年紀念,停車場裡面有兩棵枇杷樹,樹神托夢給我們道場年輕的法師來感恩,他們在我們道場聽了十年經、念了十年佛,阿彌陀佛接他們往生了,兩個樹神往生了。我們聽到好歡喜!我們道場大眾沒成就,樹神成就了。人不如樹神,樹神精進不懈。我這次去看,我也沒說話,怎麼連樹根都挖掉了?應該要把那棵樹保留著。雖然樹枯死了,樹神往生了,應該做一個紀念,供上樹神的牌位給大家看看,你看樹神都往生了,我們連樹木都不如!他挖掉了,我就不說話了,不應該挖掉。鋸掉可以,那棵樹有年代了,樹很粗,要鋸掉的時候上面給它做個小亭子,亭子裡頭供一個樹神,這樹神,下面把這個歷史記下去,樹神已經往生了。所以他統統是佛,真佛不是假佛。禮敬諸佛。山有山神,地有土地神,這些神都在念佛、都在聽經,都往生了。我住在六和園,有人告訴我,六和園門口有土地公、土地婆,我們住進去沒多久,土地公、土地奶奶都往生極樂世界了。現在那個土地還在,新的來了,新的土地公來了,老土地公往生了。禮敬諸佛重要!所以四十八願,願願都落實在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你就知道怎麼修、從哪裡下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南懷瑾:鸠摩羅什弘揚佛學的一段傳奇
下一篇:因果律訓:小雞小鴨復仇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