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齊雯:了解因果才能趨善避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借著節日的假期,拖著疲憊的身心終於輾轉地回到家。上學兩個月來,忙碌的生活讓我沒有空閒思考,頂著壓力全盤轉的我,感覺好累,好盼望回家躲躲,心裡總是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其實媽媽學佛很久,雖然我不反對,但我並不相信。對於什麼鬼啊、神啊、輪回啊、轉世啊,我總是一笑了之。這回好了,佛堂開在我們家樓下,父母天天泡在裡面,我去也不是,待在家裡也不是,“逼”得我也走投無路,跟在佛堂裡“混”飯吃。就這樣,我也隨著大家誦起了佛經,起初對著長達一個小時的佛經,我真的沒法專心,腦子裡各種各樣的念頭,努力使自己集中,卻總是迷迷糊糊盼著時間早早過去。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可以集中了,不知什麼時候起。我能感覺到我有幾瞬間頭腦放空,達到一種沒有雜念的狀態,內心平靜了,舒服了。 

  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學佛,我很難理解到底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快樂。我開始把誦經、拜忏當成一種學科來學習,我總覺得佛學不僅僅是什麼誦經念佛,迷信鬼啊、神啊、西天啊、往生啊這一類東西,它之所以可以流傳幾千年,肯定有它的道理。意識到這點,我開始不反抗了,開始想要了解它了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遠離痛苦,都想趨善避惡,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痛苦呢?為什麼快樂是那麼短暫呢?我開始反思自己這麼多年的追求。當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的時候,那種快樂僅僅持續了幾天,隨之而來的是新的煩惱,是新的目的……我應該是快樂的,因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但我為什麼這麼身心疲憊呢?我才意識到並不是我設定目標的問題——那種滿足感、快樂感是短暫的,是無法延續的,不是永恆的。

  佛經中似乎說,有一種比快樂更快樂的狀態——那就是極樂,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都懂我們不想要痛苦,只想要永遠快樂,可是快樂是比較出來的,當你停留在永遠快樂的程度上,沒有了比較,你也就不認為那是快樂,那樣煩惱也沒有了。所以我猜測,佛經中講的極樂是一種沒有痛苦、沒有煩惱,也沒有快樂的狀態,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狀態,是一種超越快樂的境界,是佛說的涅槃之樂,一切皆空。試想在宇宙中總有那麼一刻,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沒有物質,沒有運動,更加沒有地球,沒有人類,什麼都不存在——一切皆空……其實佛學就像哲學、物理學、生物學一樣,都在研究規律,萬物的本質。它們都是一體的,互相證明的,只不過表達的方法不同罷了。佛學在研究的萬物的本質時,不執迷於表象,從人的內心入手,認為一切由心生。物理、生物學等生命科學則是通過現象來研究本質,通過事物的表象來研究問題的起源。

  因果教育是佛學中很重要的思想,認為萬事有因必有果,我們所有的表象都是果,我們只有了解因果,才能知道怎樣趨善避惡。我們都知道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我原先很難理解怎麼一個小小的蝴蝶,可以引起大洋彼岸的強烈暴風,其實我們的意念就像蝴蝶一樣,我們常常低估它的威力,甚至忽略它的存在,可是每時每刻我們的想法,不論善惡都有著巨大的威力,這就是因。我們起一惡念,雖然可能一念即過,但是這個想法會在念起的一瞬間潛移默化地從你的行動或眼神中表現出來,接著引起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當時機成熟,它就會變成一個果,呈現在你面前,也就是說我們周圍的一切大事小事,都是由我們的念頭集結而來,是由我們的心感召來的。就像是同樣是幫助一個乞丐,有的人的念頭是善的,是下意識地真心幫助他,可是有的人的念頭是惡的,懷疑的,施捨的同時還在懷疑這個乞丐的真實性,那麼他們的心念是不同的,他們給錢的一瞬間的眼神也是不同的,那麼他們傳遞的感覺肯定是不同的,乞丐所接受的信號當然也有差異的。我相信如果我們請化學家們、心理學家們來控制變量,進行試驗,那麼善意施捨的人周圍會有一種好的磁場(也許是散發出來好的化學物質),感染身邊每一個人,像空氣一樣,影響著每一個人。這個影響是那麼的微妙,以至於我們無法察覺,但是這就是佛所說的善因,那麼必然會結出善果,這個善果也可能是微妙的,不容易察覺的,也許是別人的一句贊許,也許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的孩子,也許是多年後乞丐的報恩。但是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個人周圍的磁場是柔和的、舒適的、美妙的,那麼美好的事都會向他靠攏。我們生活中肯定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很平靜,溫和,坐在他們身邊總是有一種舒服的感覺,讓人沒法對他們產生惡念,當然更不會想要傷害他們,這可能就是善念的堆積,潛移默化地驅逐一切不好的事物。

  所以說佛經中,告訴我們因果,讓我們平和,不要做惡事,告訴我們怎麼做才能心平氣和,讓每一念都是善念,從而改變周圍的環境。道理明白做起來好難,我20多年來養成的為人處事的習慣已深深扎入腦中,根深蒂固,這就需要我誦經拜忏持戒守戒,天天提醒自己要起善念,漸漸地形成自然反射,當遇事遇人,便可下意識,不經思考地去做,去想。那麼這樣的心就是真誠的,不摻雜的。這樣達到一定程度,那就是不必動念便可做。就像佛經中講的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錯。如果我們在為人處事中不動念,自然流露,那樣將是多麼好的一個狀態,沒有動念,便沒有煩惱,沒有比較,就不會擔心,那麼時時都可以浸泡在寧靜祥和的狀態裡。

  其實佛在印度語中是覺悟者的意思,我們都是一尊尊佛,被迷了本性的佛。學佛,就是學習佛的為人處世方式,從而達到快樂、圓滿,進而學習佛的思考方式,達到萬物皆空的思想狀態,這樣自己也可以成為佛,充滿智慧,看清萬物的本質,從而生活在極樂的世界。萬相皆由心生,同樣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看同樣的事物,為什麼有的人看到的都是丑陋的,骯髒的,有的人看的確是美好的,歡快的?這都是我們心態的問題。我認為轉心至少對我現在來說是很重要的,當我們了解因果,調整心態,那麼萬物都會隨心變換形態,呈現出快樂積極向上的狀態。怎麼才能調整心態呢?佛經說,一切事都是夢幻泡影,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虛幻、充滿表象的世界裡,我們所聽、所感、所聞都不是事實的本質,都摻雜了我們的意識、我們的分辨心,所以我們都被我們的六根(意識,眼睛,耳朵,舌頭、鼻子、身體等表象)蒙騙了,就像活在海市蜃樓的映像裡,沉醉在自己臆想出來的世界裡,所以才有痛苦,悲傷,快樂,滿足……當我們意識到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是我們大腦摻雜的影像時,心就轉了,把所有事都看淡了,看輕了,就不會困惑、隨波逐流了。我猜想當我們真正意識到這點的時候,也就能達到永恆了,因為你已經空了,那時,時間就停止了,意志也沒有了,那就永恆了。當然那種境界也只是我的猜想,但我堅信我們是可以達到那種境界的,不過在達到這種狀態之前,看清真相已經足以讓我們在世間裡保持身心愉悅健康。這樣我們也不難理解因果輪回之說,如果一直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那麼我們永遠意識不到真相,便在這個世間無盡地輪回,在經歷著我們自己所種的種種果並且時時播撒著善因惡因。

  釋迦牟尼佛是個偉大的、智慧的佛,他通過佛經的方式,告訴我們事物的真相和修身養性的方式,從而讓每個人都可以活在自己的極樂世界中。我常常不能理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寓意和寧靜以志遠的胸懷,在初學佛法的時候,我竟然理解了,竟然懂得了,達到這些快樂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一念轉,則事事轉。

  感恩……

 

上一篇:希熱貝登:什麼才是修行?
下一篇:法流:皈依是心的依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