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獲得的前提,在想要獲得的時候,必須要先付出一些代價。幸福的代價就是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有人說日行一善很難,難在什麼地方呢?他說:我家收入有限,沒有多余的錢做好事。《六祖壇經》講:功德不在施錢。有錢布施固然很好,沒有錢照樣可以做功德。
大家知道,我們太對不起天地了!地球在過去五千年來,還沒有現在五年污染得厲害,再污染下去,我們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我們是在自掘墳墓。如大家平時用的這塑膠袋是小事,可是它埋在地下多少年都不會腐爛,植物因此而不能扎根,土地也變成了廢土;如果再加以高溫,它會釋放出毒素。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塑料袋,這就是一善。所以善事隨時可做,日行一善,人人都能做得到。
最近在電視上看到兩則報道:有一位老先生,原先身體很不好,他的兒女事業都有成就,他也不需要工作,閒得無聊,於是每天修補登山的道路。修補了一年以後,身體變得很健康,過去的慢性病都好了;而且跟一些老年人在山上搭了個棚子,沒事就用山泉水泡“老人茶”喝,既健康又享受。他每天都在修,愈修愈健康。如果他換個方式,吃飽沒事干,只想睡覺,或許老早就死了。人若是不動,早晚會懶出毛病來。這位老先生他付出了心力,他獲得了健康,獲得了喜悅,獲得了友誼,獲得的還真不少。
我們要日行一善,尤其在環保方面非常重要。大家看看今天的環境,快要變成垃圾國了,到處都是垃圾。
另一則報道說,有位老先生每天到山上去撿垃圾,因為登山烤肉的人留下了很多垃圾,罐頭盒、鋁箔包等等,把山區都破壞了,這位老先生就拿個袋子去撿;他並不是求人知道,而是感覺人應該為社會、為大眾做點有益的事,像這種都是不需要花錢,而能夠日行一善的。
周去一惡,即一個禮拜去掉一點毛病。也許你會說我沒有毛病,那你是聖人。人若沒有缺點,那就是佛了。我們做一些善事,起碼每天做一件,做兩件功德更大,做三件那是多多益善,如能吻合“為而不有,善而不居”,那就更是功德無量了,但我們要去惡很不容易啊!
我有個小孩他沒事愛摳鼻孔,我勸他不要摳,我說你摳破了表皮,細菌會從微血管進去容易得鼻窦炎,最好用藥棉沾點雙氧水擦一擦。我說你這個毛病能不能改?他說能改。過了一個多月之後,我問他這個毛病改掉了沒有?他說改掉了,說著說著又摳了。可見人要去掉壞毛病是很困難的。
我們要修正自己,必須先訂個計劃,逐步把這些壞毛病都改掉,我們才會活得幸福,如果不肯付出代價,也就得不到任何東西。好比你到超級市場拿點東西回來,你必須先付出代價,你若是不付出代價而拿了東西,那你就是犯法。所以要付出日行一善、周去一惡的代價,我們才會健康,才會喜樂,因為為善最樂。那修登山步道及撿拾山上垃圾的兩位老先生,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菩薩行。
很多人有宗教偏見,信佛教的就說別的宗教不好,信別的宗教就說佛教不好,是錯誤的。神職人員他可以這樣說,因為他靠這個吃飯;我們就不可以,因為真正的宗教藝術都是人類的公產,不應該有門戶之見。
我在電視上看到有個整型的醫生,專門治療小孩的兔唇,雖然他是個牧師,但我認為他就是個活菩薩。
有人說《舊約》、《聖經》很不科學,說人有原罪,人剛生下來就有罪了,這簡直太荒謬!但人確實是有原罪的,因為人有思想就有好惡,有好惡就有我執,有我執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支配欲,然後就會造業,這就是罪啊!
為什麼叫原罪?亞當、夏娃住在伊甸園裡,經過了無量的時間,也不穿衣服,兩個人過得很好,等到吃了禁果以後,就發現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跟我長得不一樣,我們兩個沒有穿衣服,感覺很難為情。在沒有吃禁果以前,這些問題不存在,吃了禁果,分別心就產生了,分別心一產生,就有了二元思想,有了二元思想就有了矛盾,既有你我,就有了占有欲。
你說小孩有沒有原罪,他有原罪!小孩一有知覺他就不做好事。我的小孩三歲的時候,給他買個玩具,他玩膩了,就擺在床底下,問他還玩不玩?他說,爸爸!丟掉好了,這個沒意思。過兩天隔壁的小朋友來了,一動他的玩具,他馬上動手打人家,說這是我的,你不能動!就憑這一點可以知道,人確實是有原罪的。
人的分別心,就是原罪的基因,就是無始無明。人要是沒有分別心,耶稣的理念就可以實現了,他說:“我的旨意行在地上就如同行在天上。”佛教叫人離分別,離分別就是滅原罪,《舊約》講亞當與夏娃或許只是一個寓言,不一定真有這兩個人,但是它說明了人的分別心、自我意識、自我執著;人的占有欲、支配欲、人的二元思想是不對的,是破壞幸福的毒素。當我們了解到這一點以後,我們就會常常找自己的毛病,想辦法修正自己的缺點,而不要找別人的麻煩,不要看別人的缺點,我們活得會愈來愈快樂,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