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最沒有忌諱,隨時隨地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最沒有忌諱,隨時隨地念

 

●不論何人

第一,不論何人——男女、老幼、僧俗、善惡、平生、臨終、中陰身、三惡道。
   也就是不管男眾、女眾、老人、小孩、出家、在家、善人、惡人,或者是平生,或者是臨終;乃至他已經斷氣了,進入中陰身,如果有善知識為他開示這個法門,引導他念佛,他也能夠在中陰身往生極樂世界;甚至三惡道,就是畜生、餓鬼、地獄的眾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上次曾引用《淨土聖賢錄》裡面很多畜生道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事跡。所以,論眾生來講,就是包括這些,就是「不論何人」。

●不論何時

第二,不論何時——二六時中。就是說,任何時間,二六時中,不管白天、晚上、上午、下午,都可以念佛。

●不論何處

第三,不論何處——佛堂、房間、浴廁,不論淨穢之地。光照十方,難擇死地。也就是說,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固然大雄寶殿、念佛堂可以念佛,即使房間、浴廁,也可以念佛。是不論清淨的地方、污穢的地方,都可以念的,沒有忌諱的。

如果不是念佛的話,那就不一定。譬如說我們要誦經,必須恭恭敬敬地在清淨的地方;要持咒的話,也有一些咒是不適當的時間就不能持、不是清淨的地方也不能持。只有這句六字萬德洪名最沒有忌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稱念。
   「光照十方,難擇死地」:也就是說,哪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無所不在啊!所以,佛堂有阿彌陀佛,房間、洗手間照樣有阿彌陀佛,我們在那裡念佛,也照樣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會嫌棄,一點都不會受地點的障礙。何況我們眾生難擇死地,很難自我選擇說「我死的時候,要在佛堂,眾多蓮友圍繞之中來念佛往生」,大家都很難把握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斷氣。但是,不管他在什麼地方斷氣,阿彌陀佛當下都會顯現在他面前,來迎接他。因此,不管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的。

●不論何事

第四,不論何事——士農工商、行住坐臥、一切諸緣。事緣本無礙,若礙當遠之。

職業是士農工商、舉止是行住坐臥、當下的事情是任何諸緣。「一切諸緣」,任何事情都可以念佛。只要不是動腦筋的事,都可以念佛。為什麼?

「事緣本無礙,若礙當遠之」:也就是說,如果厭離娑婆、欣生極樂之心非常懇切的話,即使無人鞭策,也會隨時、隨地、隨緣念佛。

這就是「事怕有心人」,他只要有這個心,不必人家勉勵、鞭策,都會自發地去念佛。就像上次所講的,會忙裡偷閒,會鬧中取靜。為什麼?念是在我們的嘴巴,念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是不會受障礙的,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只要有這個心。生死心要懇切。

有的同修說:「我白天的時候好像念佛很懈怠,沒有心在念佛,有空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念佛。」

這就是沒有懇切的心。如果處於「下品下生」那種境界的時候,他一定會「至心令聲不絕」去具足十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可是他現在不這樣,就是他生死心不懇切。

所以,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生死心要懇切,懇切到把我們現在就拉到臨終,把我們的身份就拉到「下品下生」的身份,然後「念念不捨」。這是不論任何事情。

●不論何心

第五是,不論心境——善心惡心、定心散心、清淨心、污穢心。淨心方法。

也就是說,不管當下的心是起善心或是惡心,是定心或是散心,是清淨心或是污穢心,都可以念佛。

有的同修很為自己苦惱,說:「我一直都是很虔誠地在念佛,可是愈是虔誠專一地念佛,愈感覺自己妄想雜念非常多,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上窮碧落下黃泉,該想的想,不該想的也想,像這樣的念佛,到底管用嗎?」每一句都管用!

為什麼?往生不是靠我們念佛的功夫,不是靠我們的心境,完完全全是靠這句名號,我們只要以我們這一顆心,以我們這種根機、身份去念佛,當下就乘上佛的願力、搭上佛的願船,這樣領受彌陀的功德,都能夠往生的。

所以,我們要曉得:淨土法門是彌陀救度的法門,不是靠我們的功夫來成就往生的法門。

而彌陀的救度是現成的,在哪裡?在這句名號,在祂的願力。只要我們以我們的身份、根機,以我們當下的心境,專一地、誠懇地去念這句名號,就可以了。

不要因為有妄想雜念而擔憂苦惱,甚至懷疑「我這樣能往生嗎?」如果這樣的話,那就不是我們這個法門了,就不了解我們這個法門了。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要安我們的心的,而且讓我們大安心、大滿足,我們既然遇到這個法門,如果還有所苦惱、有所不安,那就表示:雖然念佛,但是不了解這個法門。這樣的話,那就務必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多看我們編的書,因為很多問題在這些書中都有解答。

●不論何數

第六,不論何數——從多向少,從少向多,徹至臨終。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捨。

每個人的根機、時間都各不一樣,因此阿彌陀佛沒有規定你要念多少,所以,不論數目多少。

可是,我們要把念佛培養成習慣,所謂「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凡夫最熟悉的是什麼?就是五欲、煩惱;最陌生的是什麼?就是念佛。我們把最熟悉的五欲盡量淡化,常常念佛,形成習慣,這就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學佛也只不過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上一篇:寬運法師:於色修厭 悟心空寂
下一篇:一個期貨投資者的學佛心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