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葉赤》經雲:“有仇比有恩還重要。”這是無上的菩提愛。因為,在俗人的眼裡,扶親滅敵(制伏敵方,扶助親黨)的人是英雄,代表著優秀,卓越,能干。但俗人的看法猶如左眼瞎了的牛吃草一般,只能看到右邊的草,根本看不到左邊的草。俗人只看到一面,很難看到兩面,從俗人的角度來講“扶親滅敵”是個好事,是有能力的表現。但是反過來,在聖人與菩薩的眼裡扶親滅敵是種偏袒的思想和行為,不是真正英雄的做法,也不是卓越的思想,更不是優秀的代表。因為雖然扶助親黨是種好事,但制伏敵方卻是壞事,你在傷害別人,自己在造業,增加孽緣,結下深厚的怨恨。這樣一來,怨恨將相傳世世代代,永遠無法解除怨恨,所以俗人的痛苦才比較具有永久性。在聖人與菩薩的眼裡,人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對傷害自己的人比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更加重視與珍愛,更加關心他們,更加幫助他們。
在制伏敵方的觀點上,我們能看出我們是俗人還是聖人。比如說,有人在傷害你的時候,一般俗人第一想到的是,他在欺負我。第二想到的是,自己丟臉了。第三想到的是,我不報仇,以後他會同樣的欺負我。於是內裡開始燃燒起來,忘記了忍讓、包容、寬容等道德觀,也想不到後果是什麼。而聖人遇到別人欺負時,首先想到的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諒解,更應相互忍耐,不要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然後覺得欺負自己的人是非常可憐的,也許自己做得不對,也許他是誤會的,不管是由於什麼樣的因緣,他比我還心裡難受,起心煩惱,造了很多的惡業。然後心裡產生同情與可憐,最後他們下定決心,用自己的珍愛去幫助傷害自己的人,關心他們,遇到什麼樣的侮辱,歧視,毆打,都願意接受,心裡只想讓傷害我的人遠離痛苦和痛苦的因,獲得快樂和快樂的因,這多好啊!所以會為了傷害自己的人而付出一切珍愛去關照他們。
只有這樣,才能解除他人心裡的嗔恨,淨化他人的煩惱,減輕自己的負擔。這樣的思想和行為對於凡人來講是無法理解的,更無法接受,所以俗人和聖人有區別的。另外,俗人只想戰勝他人,沒有想到戰勝自我,聖人只想戰勝自我,不去想要戰勝別人;俗人只想報仇,不會想到化解,聖人只想化解,不會想去傷害;俗人只想攻擊敵人,不會想到拉攏敵人的心,聖人只想收回敵人的心,不願意跟仇人結下深厚的怨恨。所以俗人和聖人珍愛的對境是有區別的,俗人珍愛的對境是有恩德的人,不是傷害自己的仇敵;聖人珍愛的對境也是有恩德的人,但更重要的是傷害自己的人。
修煉菩提道法珍愛的對境人人都是平等的,但你要修煉卓越的菩提道法,我們就要對比自己有恩德的人更加珍愛傷害自己的人,關照傷害者、慈愛傷害者、幫助傷害者、包容傷害者。反過來,俗人的眼裡敵人就是敵人,要報仇,希望仇人遇到天災人禍,親人就是親人,希望他們快樂平安,所以俗人的思想是極端與偏私的,行為是自利的。如果有人讓我們選擇珍愛的對境有恩人和仇人,俗人一定會選擇有恩的人。大家的心裡都認為對有恩的人我要報恩,這是天經地義的,對傷害我的人,報仇也是天經地義的。由於不會選擇傷害自己的人,所以我們永遠無法淨化自己心裡的仇恨,它就世世代代相傳下去,我們也不可能進入大乘佛道,因為,珍愛的對境方向錯了。
聖人珍愛的對境是傷害自己的人,他們每時每刻都希望傷害自己的人獲得快樂,為了他們付出自己心裡的珍愛,所以他們超越了俗人的思想,也超越了人間的思想,他們自然就進入了大乘菩薩道;但我們俗人珍愛的對境是有恩的人,我們去愛他們,同時恨自己的仇人,每時每刻都恨傷害自己的人,所以造成了無數的孽緣,積累了深厚的業障。另外,我們沒有認識到《葉赤》經裡講的:“有仇比有恩還重要 ”的大道,因為你和有恩德的人之間只有愛沒有恨,所以沒有必要增加偏愛,更不要看重偏愛,不然的話,容易生起情愛及欲愛,到時候,很難解脫。我們應該珍愛傷害自己的人,雖然他傷害過你,但傷害你也是有因緣的,不可能無因無緣的傷害你。另外,傷害你的人,他希望得到你的包容、寬仁、忍讓,真誠的寬容來自博大的胸襟,來自愛人如己的慈悲,雖然我們可能做不到像聖賢與菩薩那樣偉大,但是至少在日常生活裡,當別人以惡劣的態度相向時,我們能忍耐一時之氣,而且珍愛所有傷害我們的人,慈悲如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以寬容去對待他,以珍愛來處理問題。千萬不要看重別人傷害自己的事,反過來,修學菩提道法的人,應該看輕傷害自己的行為,看重傷害別人的行為。
別人傷害自己的時候,退一步,或者讓一步,或者忍一下就過去了。不要把小事看重,會引起害命危險的。不要總是以自己為王,我們要學會忍讓和慈悲,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也好,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也好,在修煉菩提道法的過程中,最難以做到的是為傷害者發慈悲心,這需要做到的也是忍讓和珍愛傷害者。古人說“上善若水”,讓步就是一種像水一樣以柔制勝的智慧。你讓一步,人敬你一丈;佛說“愛敵若天”,慈愛仇敵就是一種像天空一般以包容制勝的博愛,你珍愛仇敵一次,人就尊敬你一生,這才是真正的菩提行道。一個人什麼時候學會忍讓和珍愛仇敵,他的人生境界便會得到大大的提升,他的菩提道法就會不斷的往佛境進展。佛經《葉赤》雲:“害者是忍辱的對境,所以要珍愛傷害者。”真正修習菩提心而向善的人,比有恩德的人還更重視傷害自己的人,對傷害自己的人如母親一般地尊敬他,猶如孩子一般地關愛他,猶如師父一般地恭敬他,奮不顧身地為傷害者做事,看到傷害自己的人獲得快樂,自己心裡能夠同樣的快樂。這時候,你自己已經變成具有金剛勇心的菩薩了。這三種菩提愛不僅僅是說,還要在日常生活裡以實踐行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