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欣竹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猶豫了好久,據我所知,不少人對佛教感興趣其實只是出於對六道輪回等未知的事物的好奇,甚至有人僅僅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試圖找出這些“迷信”的“可笑之處”。然而,我想說的是,我的寫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與諸位爭論那些所謂的“靈異事件”是否真的存(如果我的文章激起了您的某些“逆反”心理,那就是罪過了)。須知,佛菩薩並不會輕易示現神通,下文中我所講述的親身經歷,每一件都包含佛菩薩引導我入門的一片苦心,與大家共勉。
初涉佛法,發有異香
母親有位朋友是位在家修行的女居士,當初我在和那位阿姨的聊天中表達出對佛學的興趣,阿姨便給我推薦了《釋迦摩尼佛傳》這本書,囑咐我回去一定要認真的讀。
細讀之下,我發現這確實是一本很適合初學者的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改變了我對佛學的看法。以前,我對佛教的理解大多來自電視劇,留下深刻印象的無非是“借屍還魂”等“靈異事件”以及“時間只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出自《金剛經》)”等貌似“故弄玄虛”的深奧句子(社都是我當年的觀點,修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這些故事個佛經中的句子都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面)。而讀過《釋迦摩尼佛傳》之後,我發現其實學佛更多的是學習如何做人,佛陀雖然神通廣大,但他在世間講經說法的時候,更多的是用智慧來教化人,用慈悲來感化人,並且要求自己的學生都做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好人。即便是偶爾示現神通,也不過是為了方便弘法罷了。
一本《釋迦摩尼佛傳》尚未讀完,我已發現了佛學的不可思議之處,它是可以為我們帶來愉悅、清淨和安寧的,再閱讀的過程中,我的慢慢生出一種從未經歷過的歡喜和豁然開朗的感覺(當然,這和所謂的覺悟應該還是有些差距的),接著便發生了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晚上睡覺前媽媽走進臥室,驚覺滿室若隱若現的檀香味,最後發現香味居然是從我的頭發上發出的。我剛接觸佛學,並未養成焚香讀經的習慣,家中也沒有准備檀香,而且一整天我都在屋內讀書,前一天晚上還有沐浴,香味不可能是在屋外沾染上的,唯一的解釋便是由頭上自然發出。媽媽半信半疑,將枕頭等物都問了一遍,最後也沒有找到其他的香味來源。
我驚喜之余連忙給阿姨打電話,阿姨告訴我,初學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神奇的事情,比如家中的佛像突然放光等,那是佛菩薩再示現給人們,增加人們學佛的信心,相必這次也是一樣。經此一事,我的信心確實堅定了不少,佛經所言的確真實不虛,我立志要好好修行不斷精進,不辜負佛菩薩的一片苦心。
定力不夠,菩薩幫忙
學佛之初我僅僅是利用課余時間讀些經典,持戒並不精嚴,平時還是吃些肉的。後來發現每次對別人宣傳佛學,對方最先問的問題往往是“你信佛嗎?你吃素嗎?”,我解釋說自己吃“三淨肉(這是給初學者的方便法,即沒看到它被殺,沒聽到它死前的哀嚎,也不是專門為你而殺的動物的肉)”,但對方往往對我說的話不怎麼感冒,後來為了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我干脆決定將肉給戒了。
開始的那段日子還真是難熬,買飯的時候放棄那些讓人垂涎的肉食總是充滿了各種不情願。後來有一天下班比較晚,肚子本來就餓得咕咕叫,走到公司樓下賣盒飯的超市,看到剛出鍋的嘟噜肉隔著玻璃在引誘我,鬼使神差的我就決定“從了它”了,當時還在心裡安慰自己“就這一次,我也真的太餓了”。然而到了交錢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錢包裡的現金不夠了,唯一的銀行卡尚未激活。我跑到超市旁邊的銀行,那邊居然下班了,保安告訴我明天再過來……一番折騰下來,咕噜肉自然是買不成了,但是當時的口腹之欲也淡了好多。離開超市的時候,我恍然驚覺,這是菩薩慈悲幫我抵御住了外界的誘惑,當然,他也不忘給我一個小小的教訓——離開超市的時候我還真的尴尬呢。不過這樣也好,之後我也有過幾次再美食的誘惑下心猿意馬的時候,但想起那一天的尴尬,也就及時管住了自己。久而久之,當吃素變成了一種習慣,也就不那麼難熬了。
最後再兩句,曾經有位女居士評價某老法師,說他非常慈悲,給初學者的講座中只教育人們多做好事,卻並不刻意強調持戒,以免將初發心學佛的人嚇跑。我的智慧有限對此不敢妄加評論,但有一點是贊同的,那就是持戒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機緣到了自然就能做到。開始的時候,哪怕不能完全再“身口意”上“戒偷盜、戒邪YIN、接殺生、戒妄語、借飲酒”,只要能依照佛菩薩的指示,盡量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是可以積累很大福報的。
攢人品,積福改命的不二法門
不知誰這麼有才將“人品(RP)”當做“運氣”的同義詞,並讓這一說法迅速流傳開來。反正在我上大學那年,周圍的同學已經都在這麼用了。然而,說歸說,卻並未有人真正意識到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做好事真的是可以帶來好運的。
第一次接觸到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在新東方,有個同學為了托福考試取得好成績,每天早上早早的趕公交車去學校,每次必坐前排座位,每見到老人必讓座,堅持了一個月,居然在托福考試中取得了一個對他而言高的離譜的成績,而且,答案幾乎全是用猜的。
當時我是把給他的故事當做一個笑話來聽的,後來看《了凡四訓》(我戲稱之為《攢RP實際操作之南》)才知道,積福真的可以改命。有些福報來的快,就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同學,短短一個月就有了結果;有些福報則需要等很久,曾聽說過“四十歲前的生活由前世決定,四十歲之後的生活由現世的所作所為決定”,便是如此;有些福報子孫後代都能收益,古人挑親家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也是由此而來。
至於到底怎樣做才能攢人品,《了凡四訓》說的很明白,大家有機會可以讀一讀。總結一下,也無非那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