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十方諸國土,皆依業力生。故業不可不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經 疏鈔演義  (第五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3-005

  請看《阿彌陀經 疏鈔演義會本》,第五頁第三行:

  演【淨業者,業居苦之先,煩惱之後。十法界不同,皆由所作之業不同。古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又雲,佛十力中,業力甚深。又雲,十方諸國土,皆依業力生。故業不可不淨。】
  這一段相當重要,我們要特別留意。因為修這個法門要修『淨業』,對於淨業這個定義搞不清楚,修行當然就有障礙。什麼叫「業」?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解釋,業是在『苦之先』,苦是講的果報,三界之果報。諸位要曉得,三界統苦,不要以為有樂。如果你以為三界裡頭有樂,那是你看錯了;三界裡面沒有樂,只有苦。在欲界裡面,有三苦、有八苦;在色界天裡面,有行苦、有壞苦。縱然生到無色界天,身形都沒有了,我們今天所謂靈界,靈界連這個色相都沒有了,他還有行苦。所以說三界統苦,這是事實的真相。如果認為三界有樂,那是迷惑。三界的果報叫苦報,這個苦是指三界六道的果報。業在果報之先,造業才會有果報。經裡面一再告訴我們,造作善業,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有三惡道的果報,不管是善是惡都是苦。三善道也苦,我們現在人道,人苦不苦?我們今天作人,嘗到人的滋味,人苦!諸天,佛經裡面講,欲界天有五衰之苦,色界、無色界天有死墮之苦,死了之後要墮落。
  這是講它在果報的苦報之先,而在煩惱之後。沒有煩惱就不造業了,煩惱是迷惑。惑、業、苦,業在當中,說了一個業,前面這個惑、後面的苦都包括在其中。佛法並不是單單只講一個業,說業就是說的惑業苦,這是我們必須明了的。煩惱有很多種類,有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類煩惱,特別是見思煩惱,是我們六道輪回造業受報的因緣,我們要特別留意。見思煩惱要是斷了,就能夠超越輪回。《要解》講到「五濁惡世」,特別將見濁、煩惱濁這兩條深入的來討論,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見思煩惱。
  『十法界不同,皆由所作之業不同』。這就是明白顯示,十法界從哪來的?是我們自己所造業力顯現出來的。法界原本只有一真,沒有十法界。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怎麼變的?造業不同,所變的果報就不同。大經裡面指示我們一個大原則,這是佛法修學最高的理論依據,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從唯心所現上來說,叫一真法界;從唯識所變上來看,我們叫它做十法界。這個事情的確不太好懂,不容易體會。我們拿電視螢幕來看,這在講堂上諸位都能看到的,就螢幕所現這個相,所現的比喻一真法界。現相,單說現相,不管它現什麼相,這個相是平等相。螢幕裡面這個相的變化,那就是唯識所變,識在那裡變。識能變,心能現。能現,決定平等,這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叫一真;若就所現、所變呢?這裡頭每一個鏡頭都有變化,都有不同的動作,那就叫唯識所變。所以能現所現是一真,能變所變叫十法界,那是由於所造之業不同。所造之業千差萬別,說不盡的,不但我們沒法子想像,諸佛菩薩也沒有辦法把它說盡。
  為什麼造業?十界眾生所迷的不相同。所迷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迷於事,一種是迷於理;一種是理事都迷,一種是理事都不迷。佛理事都不迷,我們凡夫理事都迷。所造之業,把它歸納成綱領原則來說:地獄道是以瞋恚心所造的業,感受地獄的苦報;餓鬼道是以悭貪心所造之業,招來餓鬼道的不自在;畜生道是以愚癡的心所造的罪業。三惡道的業因,不外貪瞋癡。什麼叫愚癡?簡單的說,對於一切事理的真相不明白就是愚癡。所謂真妄、邪正、是非、善惡,你辨別不清楚,把它搞顛倒,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是非顛倒,真妄莫辨,這就是愚癡。愚癡的人自己曉不曉得?不曉得。如果愚癡的人自己曉得他愚癡,他就不愚癡,他就開悟了。所以他自己決定不知道,往往有堅固的執著,這是畜生道的業因。
  三善道裡面,人道是遵守五戒。不學佛的人,佛法沒到中國,我們中國人古聖先賢所提倡的道德標准是五常:仁、義、禮、智、信,跟佛法的五戒是相等的。在西方社會,像基督教摩西十誡與這個精神也非常類似,這都是人、天道的業因。所以我們得人身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這個業因成熟了,遇到這個因緣,我們得人身的果報。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他為什麼會變成修羅?他五戒十善有相當的功夫,修得相當不錯,他有一個很重的習氣:瞋恚、貢高自大,這個習氣沒有斷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羅的果報。阿修羅決定是有福,不管在哪一道裡面,只要是阿修羅一定福報很大,但是他不一定修善,他在因中是修善的,果上不見得再修善。
  天道是修十善業道。如果是色界天以上,還要修四禅八定,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色界跟無色界的天人,決定沒有瞋恚,他們在見思煩惱裡頭沒有瞋恚這一條,沒有瞋恨心。為什麼?他有定。假如一有瞋恚心,定就沒有了。由此可知,瞋恚是修定最大的障礙,不要說出世間定你不能成就,世間定也不能成就。所以,初禅以上的人沒有瞋恚。這是講六道。六道是凡夫,六道以外,我們稱聖人,四聖法界。聲聞修四谛法:苦、集、滅、道。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萬行。佛所修的是真慈平等,真正慈悲,真正的平等。這是簡單跟諸位說出十法界的不同,所造的業不一樣。我們造什麼樣的業,就會有什麼樣的法界現前,那是果報。我們如果想成佛,就得修真慈平等。要想作菩薩,一定要修六度萬行。要想當鬼,死了就作鬼去,那就要修貪心,貪求無厭,將來就作鬼去。十法界不是有一個人在那裡作主宰,要把我們派到哪裡去,沒有,他沒有這個能力,是我們自己業力所現的,自作自受,不是從外面來的。
  古人有幾句話很好,我們要記住,「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自作自受!所以造業要謹慎,為什麼?業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決定不會忘掉,不會失掉。阿賴耶的倉庫是世出世間第一保險的地方,怎麼也不會丟掉的。千萬不要以為,我造了,大概沒什麼!第六意識想不起來,忘掉了,可是阿賴耶倉庫裡頭給你藏得好好的,一點也沒給你損壞。什麼時候因緣湊合,果報就現前。所以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一切的造作不得不小心。

  『又雲,佛十力中,業力甚深』。佛的十力,是講如來在究竟果上有十種非常特殊的能力,這十種能力是菩薩所沒有的。這十種能力都是依智慧生起的,所以佛才能夠普度一切眾生,他有這麼大的能力。而這十種能力當中,是以業力最深。也許我們聽了這個話會有疑問,成了佛,成了無上正等正覺,他還有業力嗎?如果有業力,怎麼能成佛?現在人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得要消業,帶業帶一分消一分,到了究竟果地還業力甚深,這個事情叫我們大惑不解。其實我們在十力裡頭常常談到,十力當中「業力甚深」,是佛知道一切眾生業力甚深,他自己的業力轉了,轉煩惱為菩提。他把他自己甚深業力轉變為菩提,轉變為功德,這個是佛,所謂是轉八識成四智。佛知道一切眾生的業力,所以佛教化眾生才真正契機契理,遇到佛沒有不成就的。

  『又雲,十方諸國土,皆以業力生』,這一句很要緊,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而我們感覺這個虛妄的相,似乎是實在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又是什麼一回事?這就是業力不斷,所以這個幻相相續。相續的意思,實在講並不是一個現相它能夠暫時停住多久,不是的,它一個相一個相統統是獨立的,前面一個相跟後面一個相是相似的,其實是兩個不是一個,是相似的,每一個相都是相似的。譬如,我們現在用攝影機來照相,目前最普通的這攝影機是一秒鐘二十四張,這個鏡頭開合二十四次,你拍電影的時候二十四格,一秒鐘二十四格。換句話說,一秒鐘有二十四張照片。如果這個人從生下來就給他拍,一直拍到老死,繼續不斷的拍,那麼你看他一生的過程,豈不是張張都獨立嗎?前面一張跟後面一張很相像,分不出來,可是隔個幾萬張,幾十萬張一比較就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唯識所變。
  諸位從這個比喻當中去體會,人生跟這個世界是一回什麼事情,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這是我們從比喻當中能夠得到一個概念,能夠體會到真實相,張張都是虛妄的。佛給我們說,那個說依舊不是真實,因為真實法沒辦法說,說不出來的。佛給我們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諸位去乘一乘,我們就算一秒鐘四次彈指,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鐘當中是多少次生滅?就好像攝影機的鏡頭,它開合多少次?二十多萬次。現在的電影一秒鐘開合二十四次,我們就看不出它的虛妄,要是一秒鐘開合二十多萬次,你怎麼能夠覺察到這個相是虛妄相?怎麼能夠覺察這個相,每一個相分都是獨立的相分?所以我們講相續,不是一個相它長時期的存在,不是的,從來沒有長期存在的;真實相,石火電光剎那就不見了。這就是說明「十方諸國土,皆依業力生」。業清淨,國土就清淨,業污穢,國土就污穢,正是所謂,「境隨心轉」、「萬法唯心所造」。西方極樂世界是眾生淨業所感的,淨業所現的,那個地方人人都修淨業,你也修淨業,與他們志同道合,與他們同一個境界,這才能生。

  所以學佛,特別是有一些學者,他們也讀佛經,他也相信,但是他不肯拜佛,不肯受戒,不肯皈依,他覺得這些沒有必要,信就行了。經上講信願行,我也具足信願行,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他自己認為他具足信願行,其實信願行三者都不具足。如果你說信,經裡講得明明白白,《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就是三種必須具足的條件:善根、福德、因緣。第一個條件:「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他做到沒有?第二個條件:「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他不皈依,他不肯受戒。第三個條件,「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弘法利生。你不能依教奉行就是不信,不肯這樣做就是不願,那哪有行?所以世間聰明智慧的人,天天讀佛經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回。他自己照這裡面去做,沒有老師給他講解,《華嚴經》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再聰明智慧的人,不會懂得佛法的,為什麼?因為他有心意識,他有分別執著,他有妄想,他有邪見,他執著這些,他不能成就。佛法需要人講,什麼人講?捨心意識的人,他真正懂得佛法。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的人,他懂得佛法。

  嚴格的講,受皈戒不是容易事情,發心求受三皈,這是入門、入學,發心求受五戒就是考試。現在佛法衰了,衰到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在修學上都不如法。我們不要談出家受戒,就講在家求受五戒,你們現在哪個地方要受戒,一報名馬上就受戒去,好容易!在從前不行,從前你要求受五戒,你跟這個法師去學。法師教給你,你要修六個月,法師觀察你六個月,看你能不能受。六個月,看你還不錯,在知見、行持上你都能受得了,才肯給你授。哪有說是想受戒就受,沒有那麼簡單,觀察六個月,現在有沒有?現在沒有了。出家戒更難,一般來講要觀察五年,所以出家是五年學戒。你想要受沙彌戒至少也要觀察六個月到一年,真正能持才受沙彌戒。受沙彌戒之後,還得要有五年的時間觀察,才能受比丘戒、受菩薩戒。現在簡單,因為是工業時代,一切講求時效,一個月當中三壇大戒統統都受了,這在過去是沒有的。所以從前素質的確是高,人數少;現在素質很差,受戒人數很多。

  這些都是說明與業力有很深的關系。學佛一定要如理如法,才會有個結果;違背理論,不循著這個法則,憑著自己聰明智慧想像,到最後都不會有結果的。這個事情,《壇經》裡頭有說明,在永嘉大師那一段。經上明白告訴我們,自己修行在威音王以前可以,威音王以後沒有老師,自己修行而成就的,統統是天魔外道,沒有一個能成正果的。威音王佛是無量劫以前的古佛,從他以後無師自通的都是天魔外道。還有一種人,我也跟一個老師,聽他,我也跟他在學,我學成了,可是沒拜這個老師。到六祖那裡去參學,他去的時候並沒有說明,並沒有拜老師,就跟大眾在一塊,坐在那裡聽經。六祖很厲害,六祖當時講開示就宣布,我們大眾當中有一個來盜法的,逼得他沒法子,站起來說明原委,盜法!盜法之人他會成就嗎?不會成就。所以,不如法怎麼行?不如法,業就不清淨,如理如法業才清淨。『故業不可不淨』,尤其是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淨土法門,所修的是淨業。淨業的標准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蓮池大師的《疏鈔》,古德法師的《演義》,都是說明淨業的修法,淨業的境界。

 

上一篇:孩子一看學習就上瘾,不信試試看
下一篇:淨空法師:性即常住真心,全體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