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防偷心不死:每天犯盜戒而不自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防偷心不死:每天犯盜戒而不自知

 

作者:佚名
    多年前,有一次跟大恩上師嘉絨朗智仁波切通電話,無意中說到我正在單位幫一位師兄復印一些資料,然後師父說了句:這是偷盜哦!這句--這是偷盜哦,讓我時常想起,後來逐漸學習了這方面戒律的開示及一些因果故事,要脫離輪回的痛苦,只有淨化自己行為,不然一切後果自作自受啊!戒律不是束縛,他是解救我們得以自由的良藥,戒律是佛菩薩無限慈悲的顯現。自從以後我逐漸在單位裡基本不用復印機,電話等公家資源做私事,雖然自己很多微細地方還做不夠好,但從能做的做起,聚沙成塔,還是很可觀的呢!(這也體現了上師的重要,哪怕一句話都可以開啟無邊的自性寶藏,關鍵是信心)
有次在開示裡也看見,用公家的東西做私事因果對鏡也很嚴厲,特別是很容易在因果成熟時會發生自家財產等被沒收等後果還有牢獄之災等(想想以前地主資本家被沒收財產等),其實這些不可怕,最可怕是貪心容易墮落三惡道的果報,真是因果不虛!
    確實想想“我有機會拿國家的、單位的財物了,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多拿一些。”這都是造業呀!如果你這麼做能得到幸福快樂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的福報很快就會消盡。在現今社會,占用、浪費、揮霍公家和單位財物的現象非常普遍,其實這個罪過特別嚴重,因為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有的人覺得這是別人的、老板的、國家的,就不知道珍惜,殊不知你有這樣的機會,就是你自己積來的福報。但是眾生愚癡迷惑,沒有智慧,不懂這些道理,以為占了便宜,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
    有一次,文殊師利菩薩化身杜順和尚有一雙新鞋,乃對人講:“我在無量劫以來,未曾拿過人家一草一木、一針一線。所以我的東西,也沒有人來拿。如果不信,我將這雙新鞋,放在城門口,三天之內,如果被人拿去,就證明我打妄語。”三天之後,那雙新鞋,果然仍在城門口。這證明他持不盜戒是那麼清淨!
    慈誠堪布在居士五戒偷盜開示中特意開列我們常范相關實例:
    偷盜的概念很廣泛,其實也復雜也很簡單,沒有貪婪之心就很簡單,有了貪心再多的法律也制定不完:
    比如的森林、礦產,卻並不是無主物,而是屬於國家的財產。因此,我們就不能無視法律而隨意地去山上砍柴、伐木,或者私自開采礦藏;  
    偷稅漏稅也算是偷盜,當然,這裡所指的偷稅漏稅,是指故意偷繳、漏繳價值足夠的合法稅金,如果是某些機關巧立名目的非法攤派等等,則不屬於此范疇。  
    在乘坐飛機、火車等的時候,如果在運輸單位沒有同意的前提下,故意不補超重行李費,或者船票、車費等等,都算是犯戒。 
   在作買賣時,也只能正大光明地賺取合理合法的利潤。如果有欺騙的成分,比如說,明明進貨成本為五元,卻向買主說是十元,則其中五元的差價就不是正當的利潤,而是騙來的。如果所騙金額超過了規定價值,也算是 巧取豪奪、明搶暗偷,以及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非法地騙取他人財物,都屬於盜竊的行為。
  另外,在借回他人財物之後,利用債主已經忘記的時機,而故意不歸還,有人以為這樣就沒有行動,所以不算是犯戒。其實,雖然沒有表面的行動,但該做的不做也算是一種行動,所以也會犯戒。
  還有,在借回他人財物以後,如果故意拖欠,而不按時歸還,在拖欠期間致使該物因損壞而價值降低,則也有可能犯戒,因為通過這種行為,而有可能會使主人損失超過兩元以上價值的財產。  
    以上的只是比較粗大的偷盜的概念,惟覺法師談到更微細的偷盜概念,偷心不死,必定輪回:其實,戒律中有許多細微的劃分方式,但最根本的界線,就是有否具備所盜竊的物品已經徹底地屬於自己的想法。真正修行的過程中戒律的劃分特別微細,不僅要做到不偷盜他人財物,更要守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令馳散。如果沒有經過當事人的許可,偷看他人的信、偷看別人的書,都是眼睛犯盜戒;同樣的,考試時,偷瞄別人的答案,這也是偷看,這些都是眼睛犯盜戒。再微細來說,男眾看到漂亮的女眾,偷偷多看幾眼,這也是犯盜戒。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容易犯盜戒。偷聽即耳朵犯盜戒、鼻子偷聞香味,也犯盜戒。所以,真正持守不偷盜戒到最微細,六根不對外攀緣,這念心就不動了,達到寂滅的境界,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能夠做到寂然不動,心性本具的神通智慧自能顯發。
  以前有一位比丘,在山上的池塘邊打坐。出定了之後看見池塘裡有很多荷花,花朵長得很鮮艷豔,這位比丘就開始欣賞花朵、聞花香。這時水神就現身告訴比丘:「你怎麼偷看、偷聞我的花呢?」比丘覺得奇怪,就問道:「我剛才看到有人,不但是看、是聞,還把池塘裡的花摘走了,你怎麼都不講一句話?而我並沒有拿你的花,只是看一看,怎麼說我偷看、偷聞呢?」
  水神回答:「我剛才看到您在這裡打坐,一身都是光明,你現在由於偷看、偷聞我的花,身上的光明都消失了!修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特地來告訴你,至於那位路人,煩惱習氣重,講也沒有用,所以我就不講了。」由此可知,不偷盜戒有粗細之分,能夠持守到最微細,也能證到寂滅的境界。

 

上一篇:淨空法師:要趕快修福,否則劫難臨頭時想修福就來不及了!
下一篇:中國反色情網發起保衛“七夕”節倡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