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楞嚴經》跟念佛法門關系密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楞嚴經》跟念佛法門關系密切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此心初看似較前心易於發起。實亦不然」,實在的說也不容易發起。這個心是什麼?願成佛度生。比前面三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好像看起來比前面容易。願成佛度生,要真願!假的不行。為什麼說實在亦不然?底下說清楚了,「蓋以淨土往生法門,實為難信之法」,這是真的,一點不假。信心未生,你怎麼能發?我對於這一句感觸很深,為什麼?我是這個路上走過來的。我學佛如果用淨土法門來接引我,我這一生沒指望。為什麼?不相信。佛的方法很多,善巧、巧妙,我喜歡研究佛經,喜歡佛講的這些道理,所以對於大乘經論就很歡喜,叫我在那裡坐著老實念佛念不下去,各人根性不一樣。所以真正接引我入門的是《華嚴》、《法華》、《楞嚴》,這些經論引導我入門,我對於這些經論非常歡喜、非常感興趣。怎麼歸淨土?到最後看到這些經論全部都是導歸極樂。《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這是我發現的,因為以前人很少講,多半人家講的時候,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第一。觀世音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禅宗引用了,淨土宗沒人看出來。


  我是被一個日本和尚問出來的,他要不問我,我沒想到,因為那個時候我正跟李老師學《楞嚴經》。我學《楞嚴經》是復講,一個星期講一次,老師星期三講,我星期四講,就是我復講,星期三聽了,我星期四照老師的講法講一遍。我的聽眾有六個人,我們七個人一個小班,每一個星期復講,一個講,六個聽。《楞嚴經》這部經是我專講,從頭到尾,所以老師講一遍,我也講一遍。有一次,台灣大學幾個學生帶著他的老師,日本人,客座教授,也是學佛的,他來訪問我,問我學的是哪一部經?學《楞嚴》。你修什麼法門?我修淨土,念佛。他很詫異,因為大家都知道,《楞嚴經》跟密有關系,跟禅有關系,認為是禅宗跟密教重要的經論,與淨土不相關,所以他就很驚訝,《楞嚴經》跟淨土有什麼關系?他這一問,我的靈感就來了。


  二十五圓通當中,不是一個特別法門,兩個特別法門,觀音菩薩的法門太顯著了,人家一看就清楚,「大勢至圓通章」,特別法門,不顯著。那什麼?排列的位次,觀世音菩薩照理按順序來排他排第二位,他是六根,眼耳鼻舌身,他是耳根,應該排到第二。六根後面是六塵,六塵後面是六識,這就十八個順序,觀音菩薩排第二。後面是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是七大。所以一共二十五個位次。觀音菩薩從第二個位次拉出來擺在最後,這一看就明顯了,他排第二,他怎麼排到最後去了?太明顯了!大勢至菩薩也是特別,沒按順序。大勢至菩薩原本是排二十三,彌勒菩薩二十四,他們兩個對調了一下,就調了一個隔壁,這個很多人沒看見。大勢至二十四,大勢至本來是二十三,他二十四;觀音菩薩本來是第二,他排到第二十五。最後像唱戲一樣,壓軸戲,最好的、最精彩的,叫壓軸戲,最後壓軸是大勢至、觀世音。我突然想到這個,我對付日本人,我說怎麼沒有關系?「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特別法門,它不是正常的,沒有按照順序排。我把他說得一愣一愣的。我說你們只看到觀音菩薩,那太明顯了,調一個位子你就沒看見,兩個特別法門。為什麼兩個特別法門?為什麼大勢至不擺到最後?大勢至的法門,這個念佛法門普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它都是第一,而觀世音菩薩法門是我們地球上眾生的第一,是小面積,我們這小面積,觀音菩薩第一,大的來講,大勢至菩薩第一。這他才明了,原來《楞嚴經》跟念佛法門關系這麼密切。我說對,一點沒錯。


  《法華》、《華嚴》,尤其是《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從這個地方信淨土的。哪個人勸都不行,李老師勸我好多次,我不反對淨土,我尊重淨土,但是我不願意學淨土。我還是喜歡《華嚴》、喜歡《楞嚴》,這個經的分量都很大,比《無量壽經》分量大多了,那個裡頭其味無窮。《楞嚴》純粹講智慧,《華嚴》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切經的總綱領。所以方東美先生把《華嚴經》介紹給我,這是佛經哲學概論,他是這樣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概論。真正是難信之法,我是從《華嚴》、《楞嚴》、《法華》導歸極樂的,它們做引導,沒有這些大經大論在引導,我的信心生不起來,真叫難信。可是我這一信,比一般人信的信心不知道要加強多少倍,因為我了解,一般人他不了解,我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才相信。

 

上一篇:輪回真實案例:兩只貓的故事
下一篇:淨空法師:佛法是無求之求,求無所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