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這是古大德常講的,「是與余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較而言也」。古人還有個說法,八萬四千法門,淨土呢?淨土是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的一個特別法門,叫門余大道。念老在此地,是把淨土宗也列入八萬四千法門裡的一個法門,所以他說其余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個法門而言。我們還是古大德講的有味道,八萬四千法門之外叫門余大道,稀有難逢!「唯此獨易,故稱易行」。也就是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它要斷煩惱,這就難,我們斷不掉。淨土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伏煩惱,把煩惱伏住,像石頭壓草,把它壓住就行了。斷是什麼?連根拔掉那叫斷,那個難,真難!石頭壓草,石頭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是石頭,用這個東西把它壓住。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念頭才起,立刻就阿彌陀佛,把它轉變成阿彌陀佛,不叫這個念頭去發展、去擴大,不去擴大。不管是善念,不管是惡念,只要是念頭起來,就「阿彌陀佛」把它壓住,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上,這是念佛法門無比殊勝微妙之處。
  
  凡夫煩惱習氣深重,哪有不起念頭的道理?不起念頭是聖人,凡夫做不到。所以古人教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遲怎麼樣?你造業了。第一個念頭才起,第二個念阿彌陀佛,他不造業,這叫會念佛,這個念佛就真起了作用,不能不懂。所以真念佛的人,不是一天念多少佛號,不是的,是清淨心,保持清淨心。有一個念頭,馬上阿彌陀佛壓住;念頭沒有了,佛號也就不必念,沒事了,恢復正常了。起念就念佛,這樣念久了,功夫得力了,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念到得定,這叫事一心不亂;念到開悟,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禅宗大徹大悟、跟教下大開圓解,同一個境界,全都是實報莊嚴土。
  
  這後面是「若論其實,如本品所明,則知往生亦非易事」。這是確確實實的,這一品,三輩往生品裡面所講的,給我們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的事,讀了之後,你就曉得它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比起八萬四千法門容易,是跟八萬四千比較,因為八萬四千要斷煩惱,這個不斷煩惱,容易。但是如何把煩惱伏住?你要是伏不住,縱然念佛念一輩子,不能往生。所以帶業是帶舊業,不帶新業,過去生中的煩惱能帶去,這一生當中,在往生之前那些煩惱,最後一念,臨終最後一念是佛號,你就都能帶得去。如果臨終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你就完全帶不去了,你還得隨業流轉,也就是繼續去搞六道輪回。人死了以後到哪一道,是哪一個業力力量最強引導他去投胎。為什麼人死了之後墮到畜生?他胡塗、愚癡,沒智慧。為什麼有人死了之後到餓鬼?他貪心重,他雖然不胡塗,念念沒有忘記貪婪。有人臨終之後就到地獄去,瞋恚心太重、嫉妒心很重、報復的心很重,這就到地獄去了。有人死了之後他到人道來了,人道是什麼?倫常的心重,念念沒有忘掉倫理道德,念念想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他到人道來。念念是慈悲,念念是十善,這個人就生天去了,都是最後那一念。我們試想想看,我們最後那一念是什麼念頭,這個重要,把握最後的一念就是決定往生淨土。真正想求生極樂世界,不能不懂這個道理,這是關系我們來生,一絲毫都不能差錯。我們天天在訓練自己,訓練什麼?用這句佛號伏煩惱,養成一個習慣,到最後臨終一念是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

 

    ...

 

    我們今天一品煩惱都沒斷,見思煩惱都在,還是執著身是我,能不能往生?能,叫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統統沒有,沒有帶業的,都是斷惑證真,所以它難。這個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那就容易太多了。可是,容易它還是有條件,條件是什麼?這個見惑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沒斷。伏住什麼?雖有,它不起作用,這才能往生。用什麼東西來伏?用這一句名號來伏,所以這名號方法不可思議!這法子太妙,讓我們起心動念都念阿彌陀佛。念頭才起,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覺悟得快,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讓我們心裡在一切時、一切處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念頭一起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你看,我們的善念跟三善道相應,我們惡念就跟三惡道相應。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六道的善道裡沒有,惡道裡也沒有,他哪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你只跟他相應,你決定到極樂世界。念佛往生是這麼個道理,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這一句阿彌陀佛念成功了,什麼叫念成功?不念的時候它也起來,念的時候有阿彌陀佛,不念也有阿彌陀佛,熟了,熟透了,把其它這一切煩惱知見慢慢生疏了、遠了。想事的時候,特別是在痛苦、災難的時候,第一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成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念佛要緊!我們這一生當中大事因緣是什麼?是念佛,除念佛之外全是小事,都不是要緊的事情。最極要緊的事情就是念佛,勸人念佛。真念成功了,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好處是什麼?自己身心健康,你就不會生病。病從哪裡生起?佛給我們講,病毒的根本就是貪瞋癡慢疑五毒。我們心裡有五毒,所以外面才容易感染病菌,那是外緣。心裡要是沒有五毒,外面什麼樣的病毒都沒有辦法侵入你。我們現在講免疫力,你有很強的免疫力,什麼樣的病毒到你這來都沒事,都不起作用。為什麼?你身心健康。這是對自己的好處。還有一個大好處,不但自己得利益,別人也得利益,你居住這個地方沒有災難。為什麼?中國古人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修行,修到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把你的妄念統統伏住,那你是大有福報之人,人間天上福報第一,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區不遭災難。換句話說,這一地區的人民都享你的福。這個事情能不干嗎?這不能不干。

 

    ...

 

    「又《圓中鈔》曰」,這幽溪法師講的,「持名一心不亂者,因也」,這都是從《彌陀經》上說的,《圓中鈔》是《彌陀經》的批注。持名一心不亂,因。「得一念者,約行成而為言也」,真正念到一念。「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惑是煩惱,這一念它的力量能夠伏住煩惱,「臨終正念自然現前,往生淨土必矣」。能夠把煩惱伏住,這一念之力都在平常練得很熟,這是宗門祖師大德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是什麼?是你的習氣,你是凡夫。如果不起念頭,你不是凡人,你是佛、大菩薩再來,才不會有念頭,凡夫哪有沒念頭的!所以念頭起滅是個正常的事情,不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不覺,不覺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生,那就不好了。念頭只能夠才生,第二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換得快,馬上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念?有念起來你就念,沒念起來的時候可以不念,用它來把念頭伏住,不讓它繼續發作,得用這個功夫。有念的時候壓它,伏住,沒有念頭的時候防止它,讓它不發。念佛功夫純熟了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這個力量伏煩惱;要是一心,一心是煩惱化解了,一心的力量就更大。
  
  事一心它的定力相當於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伏住了。理一心不亂的時候,這是三種煩惱統統斷掉了。理一心什麼境界?圓教初住菩薩境界,跟禅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一個等級,理一心。那是真的轉煩惱為菩提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這裡講,他上品上生。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中品上生,中輩往生,不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這個地方所講的一念之力伏惑,把煩惱伏住,沒斷,這是生同居土。所以臨終,臨終這一念,就是臨終只有佛號,沒有雜念,臨終決定是阿彌陀佛自然現前。可見得功夫念得熟,已經養成習慣,在這個關頭上不起雜念,只有阿彌陀佛出現,必定往生淨土。
  
  「蓋言,持名心無散亂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這句話我們要記住,念佛的人時時刻刻要保持心無散亂。如果心裡還很散亂,就知道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往生就沒有把握。念了一輩子佛,最後不能往生,這種人是大有人在。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提醒我們。台中蓮社是他創辦的,我認識他老人家,跟他見面,剛好是台中蓮社十周年紀念,他在那裡已經搞了十年,我跟他見面。可是很有成就,台中蓮社的蓮友有二十萬人。老師常說,我們的蓮友天天念阿彌陀佛,一萬個念佛人,這講蓮友,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個!什麼原因?念佛的功夫沒有能夠把煩惱伏住,就是古人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非常嚴厲的警告。這個佛號不能攝心,那有什麼用處!佛號的功德就是在攝心。
  
  這個裡頭有一個事實,真正覺悟的人、真正學佛的人,欲望要大幅度的下降。你的欲望不能減幾分,你的妄念伏不住。要能把這些欲望降低,欲望要沒有了,那就說明你得一心不亂,欲望沒有了。在我們六道裡頭,欲望沒有了的人生色界天,他不生欲界。你要曉得,生欲界天欲望沒斷,他生欲界。欲望要斷掉了,他怎麼會生欲界?六道叫三有,就是你有欲界的業,有色界的業,有無色界的業,這叫三有。欲界的有沒有了,欲界裡頭的欲望沒有了,你就決定不生欲界,不到極樂世界去,你到色界天去了。那很高,不錯了!欲界有六層天,玉皇大帝是第二層,第一層是四王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再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一層比一層淡薄。所以,欲還不能夠淡薄,這是我們非常大的障礙。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這個佛號伏不住煩惱,就是欲望太多。所以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章嘉大師就是叮咛我放下、看破。這個印象非常深刻,他講的次數太多了,常常囑咐我要看破、要放下。

 

    ...

 

    修行的秘訣沒有別的,就是放下。上上品往生的,什麼原因?起心動念放下了,無明破了。無明是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上上品。這很不容易做到。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沒有,那這就是上中品、上下品。沒有分別執著,他到極樂世界是上輩往生,上輩生實報莊嚴土;他只能夠放下執著,分別還有,執著沒有了,有分別、有起心動念,方便有余土;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這是六道凡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決定不能夠輕視,蕅益大師的話要記住,大師自己說的,我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我就滿足了。你想想這句話,為什麼?生到那個地方成佛了。你天天跟誰在一起?你跟十方諸佛如來在一起。誰有這麼大的福報,天天跟佛在一起!
  
  同居土往生要功夫成片。煩惱確實沒斷,怎麼往生的?雖有煩惱,煩惱不起作用,你這句佛號功夫得力,能夠把煩惱伏住,並沒有斷。古德所謂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妄念。念頭起來,不管是善念是惡念,都不要管它,為什麼?全是妄念。什麼是覺?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覺,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把念頭伏住。妄念只有第一念,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個妄念壓住就能往生。下輩也有三品,三品裡各有三品,就九品,品位高下,你伏煩惱的功夫,從這個地方自自然然現出品位不同。凡聖同居土上三品,這就是下輩往生,下輩的上品往生就自在了,他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他一點妨礙都沒有,站著走、坐著走,潇灑!你說這個功夫我們要不要練?如果真的要想練這個功夫,沒有別的,把世緣看淡、看輕,你就能提升到這個功夫。不要太重視這個世間,一定要曉得這個世間,所有的一切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作如是觀就對了。煩惱並沒有斷,能幫助你伏煩惱,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成功了;阿彌陀佛之外還有別的念頭,那叫夾雜,把你的功夫破壞掉了。
  
  念佛這個方法,大勢至菩薩講絕了,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你把一切事看淡了,自然就都攝六根。為什麼?貪瞋癡淡化了。不是沒有,有貪瞋癡,很淡了,這一句佛號給你做增上緣,你貪瞋癡雖有,它不起作用。你見到外面的境界相,你起了貪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轉過來,那個念頭沒有了,轉到阿彌陀佛上;看到不如意的事,心裡不高興了,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回歸到阿彌陀佛上,阿彌陀佛解決一切,你這些雜心妄念,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用一念降伏一切妄念,你把這個事情做成功了,這叫功夫成片,你老人家就決定往生。


  而且什麼?而且你隨時可以走,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站著走行,坐著走也行,隨便你,你想用什麼方式就什麼方式,它能如你願。而且我們前面讀過,也講得很清楚,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前,也能有這個功夫往生,下輩上品的,能做到這個功夫。甚至於還有,那是很稀有的,地獄相現前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一念是真心,他會變成上輩上生。理上講得通,我們能承認、不懷疑,那個真叫太難太難了!那是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把他嚇壞,把他的妄心嚇掉,真心現前,真心一念佛號就是上上品往生。你說理上,理上講得通,可是事上有沒有這種人?很難,我們不能否定說沒有這種人,這種人可能有,但太少了,真稀有難逢。理上講得通,佛法是給你講道理的。這樁事情讓我們對於造作極重罪業的地獄眾生不敢輕視,為什麼?說不定人家遇到淨土這個緣,他往生比我們品位高,我們不如他。所以這有個好處,讓我們真正明了之後,對一切眾生不敢生輕慢心,不敢瞧不起人。確確實實,說不定他將來成就在我之上,他成佛比我早。

 

    ...

 

    三地,「發光地,謂同異情見之垢既淨」,干淨了,二邊不著,「則本覺之慧,光明開發」。自性般若現前,我們常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經雲: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楞嚴經》上說的「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的時候,這個光就是智慧光,智光現前,智光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因為不淨,光就不顯;淨到極處,光顯了。這個好比我們池塘裡面的水,如果有染污、有波浪,染污是什麼?七情五欲是染污,執著是染污。分別是什麼?分別是風浪。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風平浪靜,水有沒有染污?這個時候水像鏡子一樣,外面的境界完全照在裡頭,照得清清楚楚。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容易體會,自性智慧現前。所以智慧是從淨中現出來的,心不清淨,只生煩惱,不生智慧。
  
  現代人的修學,麻煩就在這個地方,科學家、哲學家乃至於神學家,你細心觀察,他用的是什麼心?他用的是分別心,用的是執著心;換句話說,他用的是第七識、第六識、阿賴耶識。這個在相宗裡面講叫三心,這三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這三心生煩惱,不生智慧。如何能叫我們自性智慧透出來?這三心不用它,智慧就現前。不分別,不用第六識;不執著,不用第七識;不起心不動念,不用第八識。你不用它,不用它就轉過來了,不用它就轉識成智,阿賴耶就變成大圓鏡智。為什麼?阿賴耶裡頭含藏的種子無量無邊,有染有淨、有善有惡。你看它有佛種子,有人天種子,有三途種子,它什麼種子都有。在染污沒有清淨的時候,種子統統在,決定不會喪失,永遠不會變壞,遇到緣就起現行。沒有緣,只有種子,它不起作用,遇到緣它就起作用。像植物種子一樣,我們裝在玻璃瓶裡頭,它不起作用。你給它放在泥土上,它就起作用,它就發芽,它慢慢就長成。所以遇緣就起作用。
  
  見性的人全知道,這是智慧現前。我們就明白科學家智慧為什麼不現前?哲學家為什麼不現前?修行人為什麼不現前?他還起心動念,甚至於他還有分別執著,那就是道地道地的凡夫,他不是聖人。聖人的心清淨,我們今天要學佛,佛,最小的佛,小聖,小小聖,小小聖心地都清淨。為什麼?見惑破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我們前面讀過,這些他都沒有了,小小聖。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十信裡面初信位菩薩,這些標准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常常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沒有到這個境界。如果沒有,那你就要提高警覺,你要不求帶業往生這個法門生到極樂世界去,你肯定逃不過輪回。為什麼?你五種見惑有,只有六道才有這個情形。五種見惑斷掉,還在六道,但是不怕了,為什麼?你有出六道的時間表。一般人沒有,好像坐監牢獄一樣,判的是無期徒刑。那初果,初果有期,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就出去了,他有期。而且這個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個多難得!如果我們這一生連初果的位子都達不到,只有帶業求生淨土,除這個沒有第二個辦法。那我們就死心塌地專念彌陀,一切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專念彌陀,求生淨土。能不能?能,決定得生,這不是假的。
  
  如果念佛,煩惱習氣沒有放下不行,這個你求生沒把握。大家一定要知道,往生的人,臨命終時佛來接引,這個佛是誰?是自性彌陀,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自性變現的。或者我換句話說,是自性感應的,我們今天用真心,就是用自性求,還是自性反應。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是自己自性變現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回歸自性的極樂世界。中峰禅師講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不離當下。往生淨土不離當下,親近彌陀。這是佛理,我們要用佛智去見佛理,你才曉得這個東西不迷信,天經地義。你真搞清楚了,對決定得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我們這一生的問題解決了。
  
  所以特別著重這個「淨」字,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行,心不能不淨,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不能躲避。有人說我心不清淨,我看到了會動心,聽到了會動心,我找個山洞裡面去躲起來。行不行?有,古時候就有。你看看《竹窗隨筆》,蓮池大師,裡頭還記了一個例子。有一個老法師住在山上,山上住茅蓬,修得很不錯,自己以為萬緣放下了,在山上住了幾十年。城裡面有些學佛的大富長者,聽到有這麼一個人在山上幾十年不下山,去朝山,去親近老和尚。真有道行,佩服得五體投地,禮請老和尚下山去弘法,請他到都市裡去。住了沒多久,一、二年,道行沒有了,完全被染污,可惜了。山上覺得不錯,可是禁不起考試,以為很清淨了,一到都市花花世界馬上就亂了,貪瞋癡慢都起來了。這個老和尚去看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就講這個故事,說有一個人,他還問這個人是誰?蓮池大師說就是老兄!他自己還不知道。
這個事情講真功夫,他沒有真放下,他是遠離,心裡沒放下。
  
  心裡真放下,離不離無所謂,你要離它干什麼?它是假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把這個花花世界看成電影,看成電視屏幕,你可以欣賞它,你得不到它,你不能控制它,它的所有活動是業力在控制。所以你不失清淨心。問題是你沒有真看破,住山沒用,閉關沒用。真正看破放下了,閉關住山有用,不住山、不閉關也有用。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閉過關,惠能大師一生也沒有閉過關。惠能大師大徹大悟之後,在獵人隊裡頭當伙夫,天天在廚房裡面做廚房工作,去服侍這些打獵的人。打獵的人天天吃肉,你看他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他吃肉邊菜,他拿青菜放在肉鍋裡頭煮,他吃肉邊菜。十五年!能大師在獵人隊裡面變成長工,他在那裡做了十五年,做廚房,那是什麼?修行。他修行功夫一天沒間斷,修什麼?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他修這個。十五年的鍛煉,功德圓滿,這個時候出來,弘法利生,緣也成熟了。緣不成熟有磨難,緣成熟了磨難就沒有了。這些道理,佛祖給我們做的這些例子,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看懂,要能體會得到,要能學到,我們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看不懂,不能體會,我們的修行就非常困難。所以你看智慧發光,你看它前面是歡喜,見道了,見道了歡喜,往後就是修道。修道頭一個就是離垢,離垢就是放下,放下智慧就開了,就發光,這光愈來愈大。

 

    ...

 

    佛法裡頭常說「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修行的指標。修什麼?煩惱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長,有進步了。煩惱一個月比一個月輕,智慧一個月比一個月長,這功夫了不起,可以說不是凡人,月月不一樣。這樣的人能不能見性?肯定,要看他的根性,根性利的三、五年就大徹大悟了,根性鈍的,也許要十年,也許要二十年,他肯定大徹大悟,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方向目標完全相同,就是斷煩惱、長智慧。所以我們如果細心去觀察、去讀誦所有宗教經典,你就曉得佛經跟所有宗教經典不一樣,只有佛經裡面教你斷煩惱生智慧,佛經裡頭沒有強調神,沒有說宇宙之間有個主宰。大乘佛法裡,宇宙之間的主宰不是別人,是自己,你的意念在主宰著一切,連外面山河大地都受你意念的影響。你的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你念頭要是惡的話,沒有一樣不惡,境隨心轉,這些是真理、是大道理。

 

    ...

 

    「《智度論》雲:YIN欲者,雖不惱眾生」,如果說惱眾生,他就把YIN欲放棄了,他以此為樂,麻煩就大了,「系縛心故,立為大罪」。YIN欲之罪是什麼?我們一般人講情執,這個執著非常的深,非常的嚴重,障礙你修行。我們今天念佛,心不能專、意不能定,你自己去想想看,到底是什麼障礙在擾亂。這裡頭我們常講了十五個字,殺盜YIN妄再加個酒,這五戒;貪瞋癡慢疑,疑,問題非常嚴重;怨恨惱怒煩。這十五個字我們有沒有?如果有,你就曉得這個東西障道,它障礙我們念佛不清淨,它障礙我們念佛不一心。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那些真正學佛的人三年五載就自在往生了,什麼原因?原因就在這十五個字沒放下。真正三年五載念佛往生的,你仔細去觀察,他這十五個字沒有了,他放下了。這十五個字裡頭,YIN是最可怕的,比殺還可怕。

 

  《智度論》上這個話說得好,YIN欲雖不惱眾生,系縛心故,這個罪重,叫情執。《瑜伽師地論》說,「諸愛之中,欲愛為最」,跟《智度論》上講的一個意思,「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強力,弱者自伏」。這就是說,在五種煩惱裡頭,這個力量最強。對治煩惱是要把最強的先對治它,這個煩惱制伏住,其它的很容易,就不難了。每個人根性不一樣,這個自己要知道。這統統屬於貪,所以五毒把貪擺在第一。貪什麼?貪財、貪色、貪名、貪利。你看看你貪的哪一種貪最嚴重,你就先斷它。淨宗同學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執持名號,這個念頭一起,馬上就換到阿彌陀佛。如果我們從早到晚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些妄想、雜念都進不來,這叫功夫得力了。一面念佛,一面還夾雜著這些煩惱,把我們念佛的功夫全破壞了。所以念佛功夫不能成就,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

 

  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裡?經題上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念佛功夫果然得力,我們的心地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平等。假如我們念佛念了很多年,心不清淨,心也不平等,這個佛叫白念了。當然也不是完全白念,阿賴耶裡面種的念佛種子,這一生當中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是什麼?不能往生、不能見佛,還要繼續搞六道輪回。問題出在這裡,這不是小問題,這是大問題,我們不能不知道。真正想往生,不想再住這個世間,雖然你對這個世間許多苦難眾生你有慈悲心想幫助他們,這是好事。但是自己沒有能力,幫不了,這怎麼辦?應當先到極樂世界。只要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你就有能力來幫助這些眾生,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

 

    淨宗法門是一乘,一乘不多,《華嚴》是一乘,《法華》是一乘。怎麼樣辨別?這一生當中能成佛的,這個法門叫一乘;一生當中不能成佛的,只能證到菩薩的,這叫大乘;這一生當中只能成阿羅漢,還到不了菩薩,這叫小乘。都是從一生來講的,這個法門你一生就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成佛。所以它屬於一乘經,這是非常非常可貴。它的修行方法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功德不可思議,前面統統講過。要會念,說老實話,修淨土的人多,會念這句佛號的人不多,為什麼?他沒有把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他沒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沒有把名聞利養念掉,他沒有把貪瞋癡慢念掉,就不會念,他不會。會念的人怎麼樣?就像宗門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淨宗提起佛號就是覺,我眼見色動了貪心,阿彌陀佛,歸到彌陀,貪心就沒有了。第一念不怕,就怕那個念念相續你就造罪,第二句就是阿彌陀佛,這叫會念。用這一句佛號,把所有的惡念打掉,把所有的雜念打掉,把所有不需要、不相干的念頭統統掃得干干淨淨,這叫會念。那個念法,大聲念、小聲念、快念、慢念、什麼聲調,那個不相干,沒有關系。關系是你真的把你的惡念、雜念念掉,那叫正念;念了一輩子佛,雜念都沒有斷掉,叫不會念,白念了。念佛也變成一種妄想,你說冤不冤枉?

 

    ...

 

    我們得到這麼多的信息,就曉得應該要怎樣用功,我們用什麼功夫?就是用念佛,因為念佛它太方便了,我們有把握能做到。其它的功夫我們做不到,因為它要斷煩惱,只有念佛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用什麼方法斷煩惱?就是用念阿彌陀佛斷煩惱。古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個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能夠在念念當中,都能夠歸到阿彌陀佛,這就是斷煩惱最妙的方法。真正養成一個習慣,二六時中,日夜都不間斷,就是佛號不間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所以他對念佛經驗最豐富,方法也最善巧,秘訣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看一句話就說了。都攝六根是放下,如果不是徹底看破,你怎麼能放得下。看破,經教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說經教能不學嗎?不學我們怎麼會知道。念佛功夫不得力,將來不能往生,到底哪裡出了毛病不知道,在經教上認真努力去參究就明白了。

 

上一篇:淨空法師:如何在平時訓練看破放下,對治煩惱習氣
下一篇:淨空法師:一念淨心比什麼都重要,一無所求往生品位反而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