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去除根本我見:隨喜與忍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受傷害的人最愛問的是:“你憑什麼這樣對我?”而妒忌的人最愛問的是:“你有什麼了不起?”這兩個問題似乎牛頭不對馬嘴,但反映的都是對自我的深深執著……也許,此刻我們正陷於“你憑什麼這樣對我的”憤怒中,而下一刻就落於“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的泥潭中。於是我們一會兒是受害者,一會兒是傷害者,世間不如意事莫過於此了。

青石

  大家學佛各有各不同的因緣,有些是經歷了一些苦難,有些是對這世間的迷惑,有些是對生命真谛的追求,還有些是希求功德與福報,等等。這中間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我們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佛法,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簡單地說,就是不同的“我見”。於是,我們在接觸佛法後,首先尋求的是解決自身問題,而這種解決是有“我”參與的。於是,對與自己想法相符、自己能接受的就歡喜贊歎;而與自己想法不符、不能接受的,就懷疑遠離,就斗爭不已。
   雖然,佛法接納我們的方便各不相同,但佛法本身卻是一致的,佛教的精神與原則是不變的,否則就不是佛法了。於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個矛盾:我們帶著“我見”進入佛法,而佛法最先要求我們的,就是去除這種“我見”。正是由於這個矛盾,在偉大的先行者離開後,佛教分成了很多派別。由於現在沒有最具資格的評判者,因此,爭論至今沒有停止。
   這樣,對於我們初學者,常常面臨教理與教理的矛盾,教理與修證的矛盾。教理的矛盾讓我們不知道誰說的正確,教理與修證的矛盾讓我們不知道什麼是佛法,什麼是外道?這些都是正常的,對佛法的深入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對於定境與教理,我們不能圓融,或者達不到那種深度。這沒有關系,真的不重要,成佛是很長的道路,我們不要心急,急也急不來。太著重於這些,反而會使我們忽視佛教裡最根本的,與教理一致,而我們又能做到的那部分——戒學。
   佛法的“戒”是貫徹始終的,身三(不殺、不盜、不邪YIN)口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意三(不貪、不嗔、不癡)這十善業是一切經典所要求的。它的作用非常清楚,就是要讓我們放棄“我執”。正是基於此,大乘佛法不遺余力的宣揚忍辱與隨喜的功德。
   為什麼要忍辱與隨喜?因為見到他人傷害而起嗔心,見到他人功德而起妒忌,正是我們內心最難割捨的情緒,是我們最難擺脫的“我見”。我們什麼事情總是從自我出發,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總是不自覺的為自己打算,認為自己是最正確的,最厲害的。
   由於這種“我見”,對於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我們會感到委屈,感到屈辱,感到必須正名。特別當自己認為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憤怒的火焰會充斥我們的胸膛,燒毀一切,斗爭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另一方面,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功德時,會不自覺的產生排斥,即使跟自己毫無關系。因為在我們的白日夢裡,英雄都是由我們自己來扮演的。所以,我們不能容忍別人當英雄。我們贊揚他人很難出於真心,大多是敷衍,或者就是對自己有利。這樣,受傷害的人最愛問的是:“你憑什麼這樣對我?”而妒忌的人最愛問的是:“你有什麼了不起?”這兩個問題似乎牛頭不對馬嘴,但反映的都是對自我的深深執著。遺憾的是,現象的一切都是因緣而成的。也許,此刻我們正陷於“你憑什麼這樣對我的”憤怒中,而下一刻就落於“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的泥潭中。於是我們一會兒是受害者,一會兒是傷害者,世間不如意事莫過於此了。而業力,也就在這起心動念中產生了。
   最可悲的是,我們此時竟然還在探討佛法!佛法要我們截斷生死洪流,我們卻念著佛法在生死洪流中越走越遠!有何意義?有何價值?
   當我們在生死輪回痛苦掙扎、孤苦無依時,佛菩薩給了我們解脫的信心與力量。我們立下誓言: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可為什麼當我們脫離險境後,卻轉眼忘了自己的誓言呢?當佛問我們,你能視彼怨家如親人嗎?我們說,我能。佛問,你們能視眾生功德如自己功德嗎?我們說,我能。可為什麼在一點不如意到來時,我們就不能了呢?佛說,不放逸,以不放逸而能成就佛道。佛又說,自作自洲嶼,自作自依怙。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別人的看法中度日呢?我們真正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心念啊!
   作為普通人,我們得承認自己有煩惱。那根深蒂固的我見讓我們難以自拔,情緒的風暴時刻都在悄悄醞釀。在一定時候,我們心中就會刮起摧毀一切的台風,而這時要想控制它,往往已經太晚了。但這是可以避免的,佛告訴我們,誠實面對你的心,並把它說出來,真誠的說出來。這樣,你就會坦坦蕩蕩,當下的問題當下解決,心中不藏念,則台風就不會起。
   我們要知道,任何時候都不要打妄語。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他要求我們也要做真語者、實語者。一切妄語的原因都是我見做怪,遠離妄語就能自他清靜,不再糾纏不清。所以,面對冤屈,不要告訴自己有容乃大,而要說出真相,說出你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後不再執著,這才是真正的忍辱,不妄語的忍辱。同樣,批評或隨喜別人時,也要不妄語的批評,不妄語的隨喜。願大家都能守住自己的心,都能以隨喜和忍辱成就自己的菩薩行,都能以不放逸而成就
佛道。

 

上一篇:黃念祖居士:一切都不二(突破了這一段,大乘經典就好懂了)
下一篇:惟賢長老:學習唯識對淨土宗念佛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