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一日不起煩惱便是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學:修行的目標,是熄滅貪嗔癡煩惱。因此,若能做到煩惱不生起,便不用著意於修行的細節,這種以目標為本而提倡“一日不起煩惱,便是修行的見解,本來是合理的:然而若錯解煩惱的定義,則會衍生流弊。

有一個譬喻,說把歡樂帶給他人,就像向人灑香水,自己也會沾上一身香氣,讓自己生活在愉快的氛圍之中,所以彌勒菩薩亦以大慈興樂作為其修行法門。然而,有一種狹隘的看法,認為能不動嗔念、保持心境愉快,就等於不起煩惱、就不用修戒定慧,卻是一種謬誤。

誠然,若動念起嗔心,是煩惱的表現:如能為周遭的人營造愉快的環境,則是一種功德。可是,這種看法只講求不起嗔煩惱,而忽略了貪、癡煩惱。若只需心境愉快、嗔心不起便算是修行,則悉達多太子在宮廷中已過著這樣的生活,何需捨棄王位、過六年的苦行生活呢!

在佛世時,有一種思想,不相信有來世,認為人只有一生,應盡量的享受,才不枉此生,佛陀指出這種想法沒有考慮因果業力,是一種斷見。所以“一日不起煩惱,便是修行”,不單指嗔煩惱,還包括不起貪煩惱和癡煩惱。如果放縱自己的行為,只求一己的順心而任意行事,甚至引導他人過放逸生活,還以為這樣就是不起煩惱、就是在修行,便走錯了方向。

一日不起煩惱,是要連貪煩惱也不生起、癡煩惱也不生起,才算是修行。比方說,面對美味的食物,若沒有節制地開懷大嚼、也沒有受到旁人的阻止,則雖沒有嗔煩惱,欲不是修行,因為自己已被貪煩惱所迷了:同樣地,如果貪一時之快而罔顧因果,則是與癡煩惱相應了!

再與五戒相對照,五戒要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如果一個人任意傷害眾生、隨便把公物據為己有、貪享眾人之福、滿口媚言绮語或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雖看似不起煩惱,實是沒有慚恥之心,更惶論修正自己的行為了。

所以“一日不起煩惱”,要包括貪嗔癡三方面,一日之中,樂行布施、謹慎持戒而不被貪煩惱所轉,安受忍辱、勇猛精進而不被嗔煩惱所動,攝心禅定、住於般若而不被癡煩惱所迷,這樣不起煩惱,才是修行。

進一步說,橫向的“一日不起煩惱”是要令自他不起煩惱,若因自己的行為而侵損眾生,把煩惱轉嫁給別人,則這一天已不是不起煩惱了:例如自己不做家務,只沉迷於電腦或電視之中,把家中雜務推給父母或配偶,雖然他們不會因此而起嗔心,這種放逸行為便沒有修行了。

縱向的“一日不起煩惱”則包括當日的不起煩惱和來日的不起煩惱,如果先使未來錢,胡亂花費以滿足一時的購買欲,因而入不敷支甚至債台高築,則只是把煩惱的後果推遲,來日所承擔的煩惱將更大!

總括來說,“一日不起煩惱,便是修行”是意味著自己不因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際遇而起貪嗔癡等煩惱,自己和其他眾生也不會因自己這一日的行為而於當日或來日生起煩惱困擾,則這一闩的所作所為才與戒定慧三學相應:能如是行,便是修行。

 

上一篇:宣化上人:看不破、放不下情愛,就有了“愛別離苦”
下一篇:星雲法師:藥師法門最殊勝,最值得提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