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特征“如”字現
一切聖賢所證到的真實是“變化不定的”,不管是佛教還是其他宗教,或者是其他的學科,一切是“變化不定的”是其固有的特點。如毛澤東說的“世界是運動的”,孔子說:“逝者如斯呼”等等,而佛教的觀念則是用“一切是無常的”來描述。所以這些真實只是表現的手段不同,或者說的所用表達的名詞不同而已。
佛教中有一個常用字“如”,如“如來”、“如夢”、“如幻”等等,非常形象地表述“無常”的觀念。因為一切是事物是不穩定的、是無常的,所以就用這個“如”字非常形象地表述了無常這一觀念。比如“如來”這裡的“如”字,加上來字之後就是好像來了,好像沒有來,是一個不穩定的結果。
這和現代量子物理的理論是一至的,因為物質的一直往小地分,分到目前物理學認為最小的單位“誇克”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地方是空無所有,即使是好像有物質的地方“誇克”則表現為不穩定狀態。其特征是物質和能量的不穩定狀態,用佛教的話就是用“如來藏”表示。
佛教的《楞嚴經》裡面則是這樣描述這個過程的,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認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微塵。而佛陀而在《楞嚴經》裡面說,把微塵再分的更小,小到“色邊際相”,也就是說把最小單位的微塵再分得更小,小到了物質邊緣。然後“更析鄰虛”,就是說分到物質的邊緣之後,再往小分,分到臨近虛空的地方。這個地方的現象是什麼呢?《楞嚴經》中用“空無所有,皆如來藏”來描述這個時候的狀態,這就是說一切是空的,沒有任何物質,即使偶爾表現有的是時候,也是不穩定的,好象有又好像沒有。這裡的“如來藏”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現代物理的波粒二相性的特征——好像有物質又好像沒有物質。這就是“如”這個字的描述效果。
其實佛教中的“如”字不光是在《楞嚴經》裡面的這個地方描述的非常精彩,在其他地方使用“如”字來描述不穩定性或者說是無常是非常多的。比如《金剛經》中的“如夢”、“如幻”、“如露”、“如電”等等。佛教中最最根本的是“如來”兩字代表了一切的顯現。所以祖師有話說:“山河大地皆如來”,這實際上就是描述我們這個無常世界的。
這種對世界的描述與現代物理,尤其是量子物理的理論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佛教不光是在物質上把世界描述為“如來”,在精神世界裡面也是同樣的描述。就像物理學裡面“薛定愕的貓”描述的未來不穩定一樣,佛陀在很多時候也是采用同樣的方法來描述未來的不穩定。
比如有一個外道問佛,他說佛陀你的神通這麼廣大,那麼你能否告訴我,我手上這只鳥在你回答我的問題之後是死還是活(當時他手上抓著一只活鳥,他希望通過他掌握著鳥的生命來否定佛陀的神通能力,因為佛陀只要回答出死與活他都能夠否定佛陀的答案。)?佛陀當時剛要進門,他就在門口把一只腳跨進門,另外一只腳在門外回答這個外道的話說,你能正確告訴我,我是進門還是出門我就同樣能回答你的問題。這就是一則非常典型的古老“薛定愕的貓”的描述,佛陀用他的智慧非常完美、善巧地回答了這個外道的刁難問題。
這樣的問題在後來的祖師身上也發生過很多。比如趙州禅師與趙王和燕王相見時候的公案。當是兩王見到趙州和尚之後,想給趙州和尚難堪就問趙州和尚說:“人王大?還是法王大?”,這也是一個“薛定愕的貓”的問題,因為趙州和尚要是說人王大,那麼趙州和尚就要向趙王和燕王禮拜。如果在這兩王面前說法王大,很明顯人頭就會落地。而趙州和尚則是用了“在人人王,在法法王”八個字完美、善巧地回答了這一兩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