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量理寶藏論》的第四品。在學習之前,首先給大家強調一下學習因明的主要目的,前面也給大家作過簡單的介紹。我認為,學習因明的首要目標是對本師釋迦牟尼佛生起不共的信心。 這種不共的信心,應該是通過理證的渠道在自相續當中引生,直至最終產生不可退轉的定解。學習因明,就具有這樣不共的作用。 為什麼學習因明有這種作用呢?作為凡夫人來講,一般都比較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的感受,大家都認為這是非常可靠的。隨順這種規律,我們從觀現世量的角度來進行觀察,自然而然會對佛陀宣說的無垢正理,生起不共的信心。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在因明當中,有專門成立釋迦牟尼佛為量士夫的無垢正理,這一點我以後一定要給大家宣講。 我想,如果我們學習了這樣的道理以後,在我們世間的名言當中,對佛陀的信心一定會大大增加。對每位佛教徒來講,這有非常甚深的意義。因為我們在座的人都是佛弟子,自然應該對佛有一個不共的認識才行,所以學習這樣的正理很重要。 如果沒有認清佛的功德,那麼要我們對佛陀生起信心,乃至對佛陀皈依,這是很困難的事情。其實在世間當中,所謂的皈依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說學生要皈依老師,有一定知識的人還要皈依其他更有智慧的人;一般來講,比自己還下等的人,誰也不會去皈依的。 同樣的道理,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人非人當中,我們為什麼唯一要皈依三寶或者說佛陀呢?因為佛陀的功德無量無邊,遠非一切世間人天所能相比。 外面的有些上師以前這樣講過:雖然在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導師,他們都在宣講自己的學說、理想,對別人進行指導,但像佛陀那樣偉大的指導者,自古以來就沒有出現過第二個。 為什麼呢?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世間上的任何一個高等學府,任何一個高級的研究單位當中,都有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給別人指導, 如教授、院士、導師等。但這些指導者,他們的心裡面是不是已經斷除了自相續當中的所有煩惱呢?沒有的; 他們是否已遍知一切萬法了呢?也沒有的; 他們是否已遠離對自己的執著而對天下無邊的眾生生起大慈大悲心了呢?也是沒有的。 當然,世間上肯定會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名人,但是他們的相續當中具足什麼樣的功德呢?大家都應該清楚吧,有些人表面上看來講得頭頭是道,但實際上,其內心的動機與與所講的內容往往難以相符。包括以前鼎鼎大名的愛因斯坦也是如此,他在外面講學或演講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撫養兩個孩子,給他們交學費;然後對他的妻子,也要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為此,有時候他還要提高演講的價錢,雖然這樣往往會導致他的名聲受損。他在外面所做的演講,大多數都含有這個目的。所以,後來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他的家庭出現一些混亂,為此,愛因斯坦的心裡非常痛苦。沒有得獎的時候,到處演講的目的就是為了養活孩子,但是現在這些孩子卻反過來給他寫了一些不好的信,致使他非常傷心。在他的傳記當中,這些是記載得比較清楚的。 即使是世間上這樣出名的科學家,他為別人演講,也都存有自己的目的,那世間上一般的老師、教授,他們就更不用說了。這一點,大家應該很清楚。 而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不僅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心,即完全是以大悲心引發而為眾生宣說解脫的正道;而且他在宣講正道時,也不像凡夫給別人開導一樣,自己一部分了解,一部分不了解,而是對一切萬法的真相已全部如理如實地通達了。對具有如此悲心和智慧的佛陀,我們為什麼不依止呢?絕對應該依止! 當然,我們還應該以世間導師跟佛陀的功德相比較,這樣更容易對佛陀產生真實的信心。 按大乘佛教的觀點,佛陀具有身、語、意三方面的功德。從身體的功德來講,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有一些顯示神通神變的世間仙人,從某些方面講,他們也具有跟釋迦牟尼佛相似的身功德。當時,這種人還比較多。因此,對一般凡夫而言,從身體的功德上,不一定能對佛陀生起不共的信心。從語言的功德來講,佛陀宣說的妙法,凡夫人不一定能懂得。但是,從佛陀的智慧,也就是意功德方面來看,我們應該生起信心。 為什麼呢?因為,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這些教言,全部是從其無漏智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摻雜絲毫的分別念。這些教言經過歷代諸大菩薩、高僧大德,以及世間諸多學者的觀察,乃至到現在,又經過我們的觀察,不但沒有發現它的任何過失,反而愈發證實它的正確性。因為,不要說是超越的勝義境界,就是在世俗中,與現實生活的一點一滴都是非常吻合的。 我有時候這樣想,佛陀宣講的空性等甚深道理,對凡夫人來講,很多人是難以體驗的;但佛陀所宣講的無常、不淨、痛苦、無我等一般性的道理,我們應該感覺到非常殊勝啊!從名言的角度而言,除了這個以外,真的再也沒有真理了。 平時,我們遇到一些其他學問時,始終覺得滿足不了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但佛教的這些道理,不要說甚深的勝義空性,就是名言當中的一些簡單法門,對我們每一個有學識的人來講,是誰也沒有辦法反駁的。 佛陀的不可思議境界,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候只能隨著信心來了悟,因為現在還沒有產生真實的體驗。但是講到比較簡單的,如一切萬法無常的道理時,大家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體驗,這樣就可以對佛陀產生很大的信心,因此我們在座的人,通過學習因明的途徑,對佛陀,對佛法生起的信心應該說是不共的,是非常穩固的。 今天聽說佛陀很了不起,我們就把他看作是一個氣功師,一個世間的導師,這樣來對待的話呢?那說明對佛陀的功德一點都不了解。聽說印度高等學校裡面的一些學生,他們對佛陀有一定的信心,但對現在的科學技術更有信心,於是有些人就說:哎,佛陀很了不起,非常偉大,就像現在的科學家一樣!這句話看似恭敬,但實際上以科學家來比喻佛陀,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佛教的見解尚未穩固之時,我們不能看外道的書,還有一切世間的書;當你的見解不會被任何外來的學說動搖的時候,佛陀也開許智慧成熟穩固的人,將自己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看外道的書。 當我們看到一些世間名人(包括一些科學家)傳記的時候,對佛陀的不共的功德,就應該生起信心,而且應該是一種不共的信心!大家一定要了解,我們對佛陀的信心並不是盲目的,不是這樣的。因為在世間千千萬萬個有情當中,惟有佛陀斷盡了煩惱障和所知障,而且他的大悲心、智慧,能力等,各方面來講都是無與倫比的。這樣的導師,我們即生當中能夠遇到是非常非常榮幸的!因此,如果我們遇到一些外道的本師,遇到了世間的一些論師,認為這是自己的上師,是自己的導師,那這樣來虛度自己的人生,是極為可惜的。 所以我想,不管在座還是不在座的,凡是聽受佛法的這些人,如果以自己的智慧反反復復觀察,就應該知道自己的福報是非常大的。否則的話,即生當中遇到佛法也是很困難的;即使遇到佛法,但是要想真正從心坎深處對佛生起不退的信心,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我想,大家應該通過因明的途徑,對佛陀生起這樣的信心。 一般來講,世間當中有四種正量。首先是佛經的正量,佛陀在經部和續部當中,已經宣說了無量的法門。這些應該說都是不欺惑我們的,都是正量。 那麼佛經的正量是通過什麼來了知的呢?通過論典的正量,也就是後來的龍猛菩薩、無著菩薩、法稱論師、陳那論師等高僧大德們宣說的論典。現在世間這些名人的智慧,與他們相比較起來,是根本不能比的。這些大德們所宣說的論典,自古以來沒有找到任何錯謬的地方,所以這些論典也是正量。 然後,還有上師的教言正量。我們的傳承上師們通過聞思親證,已經通達了這些佛經和論典的究竟的意義。這些從自己切身體會講出的教言,也不會欺惑我們的,這是上師的教言正量。 最後是體驗正量,體驗就是我們自己親身體悟,從感受上現量得到。當然,如果是真正證悟人法二無我的空性體驗,除了一些聖者以外,應該是沒有的;但是,學過中觀或因明的人,就可從所學的論典中了知,佛陀及論師們用來觀察的智慧是極其殊勝的。那天,很多人學完因明以後都覺得:這種思維方式從來沒有接觸過,它裡面蘊涵著一種非常尖銳的智慧;這種智慧不要說是一般的世間眾生,就是現在非常出名的一些科學家、文學巨匠,他們如果學習這些論典的話,也不得不承認。 總之,我們可依靠這四種正量對佛法生起不退的定解。 (摘自《因明講記第二十三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