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人生有三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蔡禮旭老師

 
     “真幸福”,這個“真”是不變的才會幸福。而一個人他的孝心自始至終不變,這個人很幸福。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六十幾歲的人,見到他九十歲的老母親,就像那個兩歲的孩子看到他媽媽進門,然後這個孩子雙手打開,“媽——”,抱在媽媽的懷裡,幸不幸福?幸福。那你們有沒有看過六十歲的人,一進門,“娘——”,有沒有?哇,你假如有看到這樣的人,你趕快去跟他取經,他知道人生真幸福是什麼。

    假如我們今天二三十歲,回到家裡,自己成家了,成立一個小家庭,一開進去,“媽,我回來了啦。”你看他幸不幸福?他家財萬貫,我跟你打包票他不幸福。現在不只沒有說“媽,我回來了”,現在有的,推進自己家連問候都沒問候,就坐在那,一句話都不談。

    所以孟子講,人生有三樂,那給我們一個真正幸福,一個很好的方向。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人時時跟父母兄弟的情感終身都如此。大家有沒有回想到小的時候家裡窮,一根棒冰,五個七個兄弟姐妹一起咬一口,好不好吃?好吃。那個時候一支多少錢?五分錢兩支是吧?現在一支要兩塊,沒有以前好吃。為什麼?“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不是棒冰動,是什麼?心變了,幸福就變了;心不變,幸福就終身保持了。所以假如現在二十年過去,三十年過去了,兄弟之間還是無話不談,還是不分彼此,我相信這樣的家庭,一定是身邊所有朋友羨慕的家庭。

    還有“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一生不做任何的虧心事,一定會有那種俯仰無愧的快樂。這樣的人不會得憂郁症,不用吃安眠藥。現在吃安眠藥的人愈來愈多,問題在哪?覺得很多事對不起良心,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慚愧自責了。

    那可能我們講到這裡,“那以前對不起良心的事都做了,那這個樂我不就得不到了嗎?”浪子回頭金不換,“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以前的錯,忏悔、反省、改過,而且又以錯誤去勸告所有的人,金不換啊!這麼一勸,很多人會被我們給勸回頭,因為我們有那個經驗,跟他一講,產生共鳴。所以人覺悟之後,您以前所有的錯誤,會變成成就別人幸福很重要的資糧、法寶哦。

    舉個例子,比方,我記得有一次,剛好在吃飯的時候,看到一位婦女眉頭深鎖,很痛苦。我們覺得人生其實放下了就能快樂,看她這麼痛苦有點不忍心,就很自然的跟她聊起來。結果聊著聊著,原來是夫妻相處的問題,她講了一些情況,我就跟她引導,她慢慢心裡比較放松,這個眉頭也解開來了。有些人那個眉頭鎖到會夾死蒼蠅,所以假如是這個情況,要寫一行字“非請勿進”,不然夾到了,“恕不負責”。她慢慢解開來了。正聽得高興的時候,“對對對,你講的很有道理”,然後突然她就看著我,“你結婚沒有?”我說“還沒有。”她說“哎呀,你不知道啦!”哇,我前面的東西都白講了。所以你看,你要走過那個人生,你才勸得動同樣有這個遭遇的人。

    所以告訴大家:覺悟了,你這一生沒有一件壞事;迷惑了,好事都變壞事。為什麼?迷了之後,統統都在那裡貪心、掛礙、強求,好事都變壞事。所以幸福快樂在迷悟之間,覺悟了,煩惱放下了,幸福就現前了。所以告訴大家,“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只要我們從今天開始,絕對做每一件事都對得起良心,這種快樂自己也能嘗到。這個是第二個快樂。

    第三個快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諸位教育界的同仁,怎麼沒有一個人露出微笑給我看?怎麼聽到這句話大家都是笑不出來呢?

    好,所以,假如笑不出來,就要想到老祖宗另外一句話,叫做知足常樂。假如我們教學,有一個學生肯聽話,一個學生肯改過,一個學生進步了,哇,好高興,你就都想這個人就好了,是不是?一個好的,你不想,都想其他三十幾個不好的,難怪笑不出來。所以快樂跟痛苦一念之間。而且,很有意思,會起微妙變化,那個不好的你就一直盯著他不好,他就開始放大放大,愈來愈不好。這個叫比馬龍效應,是不是?對啊,這不是教育學裡面講的嘛。

    有一次,很有意思,我們一個同仁,他到孩子的教室裡面去。剛好那個桌子是白色的,孩子寫毛筆,只有一小滴滴在了桌子的最邊角,當這個老師進來看到這個桌子,就皺著眉頭,“哎呀你看,這裡髒。”結果另外一個老師說,“這裡全不髒。”可是他只盯哪裡看?盯在那個黑點,其他好的部分他看不到。

    很微妙,你盯著你先生的缺點,他所有的優點你都看不到;你盯著你孩子的缺點,你所有他的優點也看不到。那我們換一個角度看,請問大家,希不希望你身邊的人就拿著放大鏡,盯著你的缺點看?希不希望?你假如希望,那你以後是聖賢人。“來,放馬過來,把我問題都指出來。”那你修養很好。一般的人情事理,都這樣盯著,人家很難受,壓力很大,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且我們自己在從事教育的過程,有一個經驗。比方說剛接這個班,就有同事過來了,“哎喲,怎麼最差的都在你們班,你知道那個是魔王。”他這麼一講,心裡落個印象,然後就盯著那個孩子看,你看,就是魔王。哎呀,打瞌睡了;你看,又在動歪腦筋了,愈看他就愈像。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什麼?心動了。

    另外,好像又有一個真實的實驗,就是在一個學校裡面,校長對著這個老師講:我把這個年級最優秀的學生,全部都放在你們班,你要好好教,個個優秀。這個老師從第一天進來,帶著愉快的心情帶這個班,果然成績優越。一年之後,這個校長笑著對老師講:告訴你一件事,你們班是常態隨機分班,沒有挑過任何一個學生。那個老師非常驚訝。為什麼這些學生個個優秀?因為這個老師覺得每一個學生都好,都優秀。這樣的心,就感得孩子覺得老師愛他,老師信任他,他的動力就出來了。

    所以假如我們不受這些說法的影響,我們至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變好,當那個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被老師討厭的孩子,走到我們的班上,跟我們的眼神一接觸,孩子年齡小,特別敏感,他到一個新的班,那個眼睛都一直盯著老師看,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是不是?他很希望:老師,你要信任我,我想改。可是另外又在想:哎喲,其他老師會不會已經給我老師講我很差。但是我們的眼神,都是完全的信任包容他,他可以感覺到,就會形成這個孩子向上的動力。      
 
恭摘自《幸福在一念之間》蔡禮旭主講(第一集)        
 

上一篇:飲茶十二忌
下一篇:禅門的修行路: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