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教育重要的原則:當其可之謂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蔡禮旭老師 |
|
有個太太她之前還沒有學《弟子規》,學傳統文化以前,她的孩子也是被寵得很嚴重。有爺爺奶奶,有外公外婆,父親又有三個兄弟姊妹,母親又有四個兄弟姊妹,這個孩子又是兩邊家族第一個小孩,所以是三千寵愛於一身。他的爺爺還對著大家講,這個孩子是我的心上肉,罵他就是罵我,打他就是打我。這個孩子有爺爺當靠山,他是天不怕、地不怕,小小年紀就很驕傲,就很狂妄。母親後來接觸之後,看到情勢不對,必須要趕緊處理,要當機立斷,所以把孩子從爺爺身邊接回去自己帶。這個孩子送到教《弟子規》的學校,對老師都是不敬禮,不行禮的。這個母親在那裡示范了好幾次,孩子都是如如不動,母親就有點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又要上班,就自己先離開幼兒園。走了一兩百公尺,心裡想怪怪的,今天不教,那下次什麼時候教?今天他沒有學會對老師恭敬,其實他已經在退步了。我們常常說過一陣子再跟他講,過一陣子再教!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教育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叫“當其可之謂時”,這叫及時法。孩子犯錯是我們教他的時候,當其可之謂時,一般叫及時法,機會教育。我們當初在學這些教育理論,說某某教育家他發明的方法,他發現的方法,這些教育家都是這幾十年,甚至這一兩百年,這樣的教誨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前就已經講了。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當中沒有版權所有?因為子孫們都了解,所有天地宇宙的這些真理,老祖宗都講透了,聖賢人都講過了。所以他們絕對不敢有那種想法說這個東西是我首先發明的,這個道理是我首先發覺的,他們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連我們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他學問已經到至德的境界,老人家都說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聖先賢所教誨的這些真理傳承下來。所以幾千年的讀書人,絕對沒有人狂妄說哪些道理是他發明的。但是現在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人都比較傲慢,往往發現點道理就要爭取版權,說那是他發現的,這個心態都值得我們來深思。 |
|
注:“當其可之謂時”出自《禮記·學記》“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禮記·學記》全文 |
|
恭摘自《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十一集) 52-180-41 |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一巴掌的反思
下一篇:6種養顏補虛的豆漿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