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議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96集(淨空法師)
「更以功德回向菩提」,我們所思所學所修的這些功德,為什麼?都為了覺悟,菩提就是覺悟。我不為別的,絕對不是為自私自利、不是為名聞利養,我是為覺悟。我是為得到一個圓滿的德行、道德,為這個來修行的,為這個來學習的。所以「定能上證佛果」,你決定能成佛。佛果是佛法最高的學位,像大學裡面的博士學位一樣,這最高的,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是為了取得這個學位。「所有功德,決不唐捐」,唐捐是損失,是消失掉,你所修的這個功夫,你從功夫當中所得到的,你決定不會失去;換句話說,你肯定會有成就。唐捐兩個字就是底下講的損失、消滅,這是中國古時候的術語,現在叫損失、叫消滅。
「道綽大師此語」,上面這一段話是道綽大師說的,「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見,微妙難思」,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他講得太好了,講得清楚、講得明白。下面黃念老,「茲引密宗《菩提心論》以為佐證」。念老一生學佛,不但在顯教上有成就,他在密宗裡下的功夫很深,他參過禅,真的是古人所講的顯密圓融,宗教俱通。這是在家菩薩,不是普通人,學養的功底非常深厚。《菩提心論》上有這麼一段話,「此菩提心」,跟大乘講的菩提心是一樁事情,「能包藏一切菩薩功德故」。從初發心到等覺,一切菩薩所修的功德都不離菩提心,都能夠長養菩提心,能夠圓滿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
「若修證出現」,你要不修,菩提心不會出現。你要沒有證得菩提心,菩提心的功用你就享受不到。所以你要修,你要證。怎麼個修法?日常生活當中,我用真心過生活,我不用妄心,妄心是虛情假意,也就是真誠心,我們中國俗話說老實,老實非常接近菩提心。人要忠厚老成,忠厚老成的人他用真心,你騙他,他不知道,他相信,結果誰吃虧?被騙的人不吃虧,騙人的人吃虧了。被騙的人老實,老實人永遠不會吃虧。這些事跟理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思惟,你能體會得到,老實人永遠不會吃虧。為什麼不會吃虧?你看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天天增長,他的業障天天在消除,他怎麼吃虧?我們中國古人講「吃虧是福」,有道理!吃虧的人有福報,吃虧怎麼?業障消了,德行智慧增長了,他吃什麼虧?騙人的人吃虧了,欺負人的人吃虧了,他造作罪業,他將來果報在三途。所以一定要曉得細心去觀察,不一樣。
修證出現,則能「為一切導師」,你就會做社會大眾的榜樣,你能夠引導社會大眾斷惡修善,離苦得樂,一切大眾的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密嚴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密宗裡所說的叫密嚴國土。密宗的大日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名稱不一樣,一個人。「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此地講的佛事,經典上說的一定要懂得,不是經忏佛事,不是超度亡靈,佛事是教學、是教育。佛是智慧、是覺悟,我們求智慧的事情、求覺悟的事情,叫做佛事。佛菩薩天天給我們上課,每天示現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那叫佛事。他的日常生活是佛事,他的工作是佛事,他待人接物是佛事,沒有一樣不是佛事。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搞錯了。真的是一念圓滿成就一切功德。
「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議」。前面這一段第一段講菩提心的功用,菩提心的大用、作用真不可思議。菩提心每個人都有,你得要把它發出來,每個人都有,現在為什麼沒有?現在被物欲掩蓋,你有自私自利、你有名聞利養的心,你貪圖五欲六塵,你有七情五欲,這個東西把菩提心蓋住了。怎樣能發菩提心?把這個東西去掉。去掉很難,但是你要一年比一年淡薄,你淡一分,這個菩提心就透一分,你淡兩分它就透兩分。菩提心是光明的,這些東西是黑暗的,黑暗減一分,光明就透一分。如果你真有能力、真有決心一下斷掉,那就成佛了,有例子。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徹底放下,人家這個厲害!妄想分別執著一下就斷掉,他成佛了。在中國的代表,唐朝時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表演的,釋迦牟尼佛表演這一套三十歲,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時候二十四歲,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上山砍柴的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