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勝教寺在母親節這一天為每位師父的母親立了一個延生牌位,並念佛回向,祈福保安平善,以盡人子之情。母親節在不同的國家日期不一樣,五月的第二個周日是中國的母親節,這個日期起源於美國。有中國的專家建議應該建立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母親節,他的想法是把孟母的生日或女娲娘娘的生日定為母親節。理由是不同文化的母親節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個性,流淌著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載著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 ,要維系中華文化血脈、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華母親節。這件事情到底結果任何不去推測,我想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就關於母親的幾點想法和大家分享。
為什麼佛教經典中都是度母?
《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佛升到忉利天為母說法。《地藏經》中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度化母親。《盂蘭盆經》目連尊者地獄救母。《父母恩重難報經》中佛在分別男女骨骼之時也重點談到報母親的恩德。為什麼經典中都是提到度化母親?
理由一:母親恩德天高水深
《心地觀經》:“母之悲恩,我一劫之間住世而說,亦說難盡。……悲母之念子,無物可比也。自入胎十個月間,行住坐臥,受諸苦惱,口不能宣之。所欲飲食衣服,雖得亦不喜之,憂心無時休息,但思惟將生產好兒。若產難時,如百千刀,競來割之;若安產時,與諸眷屬共喜樂,如貧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兒一聲忘之矣。如聽音樂之樂,子寢於母之胸臆,以左右膝,為游履處,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長養,其恩德,聳天山岳亦不及,大海亦猶淺。若隨順慈母之教而無違者,諸天護念之,福德無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報母恩,一劫之間,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亦未能報一日之恩。”
《孝子經》:“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干臥濕,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飾澡浴,衣食教诏,禮賂師友,重貢君長,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戚,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如此,當何以報。”
理由二:女人情執重,愛欲牽纏容易墮惡道。不能生出離心,勸母捨世間情執是最大的孝。
《正法念處經》: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如是婦人,诳夫吝財,而不布施,身壞命終,墮於針口餓鬼之中。由其積習,多造惡業,是故,婦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貪欲,妒嫉多故,不及丈夫。吝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脫,業盡得脫。
《增一阿含經》:夫為女人,有九惡法。雲何為九?一者、女人臭穢不淨,二者、女人惡口,三者、女人無反復,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語,九者、女人所言輕舉。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態YIN多。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如是經典中廣說女人果報和習氣,也有經典說,諸多淨土沒有女人,女人不可以即身成佛,要轉男身。佛教其實主要是講女人習氣重,情執重,如果轉變性情就是轉男身。《涅槃經》裡,佛陀說:“如來性是丈夫法故,若有眾生,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男兒身,我說此輩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女兒身,我說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淪》中,佛陀雙手捧著大生主的骨對比丘們說:“汝等谛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脫離女人一切過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
由此可見,母親作為女性,對兒女疼愛有加,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女性的情執重。由此牽纏,不能生出離心,容易墮惡道。因此作為一名佛弟子,在報答母親恩德的時候,除了衣食奉養,勸母捨世間情執則是最大的孝。
繼母、婆母、岳母也是母
悉達多太子出生後的第七天,摩耶夫人就逝世了,妹妹摩诃波阇波提代替姊姊負起撫育悉達多太子的責任,自願嫁給淨飯王為妃,後來育有一子難陀。淨飯王特地挑選三十二名宮女協助王妃照顧太子,然而摩诃波阇波提堅持親自料理太子的飲食、衣服、湯藥,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在佛陀成道後的第五年,淨飯王去逝,摩诃波阇波提率領五百釋迦族女到尼拘陀樹林,請求佛陀承允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遭到佛堅決的拒絕 :“過去的諸佛,都不允許女人出家。女人在家學道,勤行精進,是可以得到正覺的,但不可以出家”。但她們不僅不聽,並且自削長發,著壞色衣,追趕佛陀。由於連日奔波,衣服污損,身體疲勞,形容憔悴,阿難尊者見了十分憐愍,代為請命,希望佛陀能念在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養育之恩,悲愍納受。最後,佛陀雖然知道女人出家會讓佛法早滅五百年,但還是感念繼母母養育恩得浩蕩,開例允許摩诃波阇波提等人出家,從此有佛教尼眾僧團的開始。
由此可見,佛陀對繼母是非常感恩的。當今時代,離婚率很高,很多人都可能會是繼母,也有很多人會有繼母。我希望作為佛弟子,如果是別人的繼母,應該效仿摩诃波阇波提細心照顧子女。如果自己有繼母,要學習偉大的佛陀,更要孝順感恩自己的繼母養育之恩。作為在家佛弟子還會有婆母或岳母,應該同樣的要感恩他們,孝養他們。
菩薩心中的母親不僅有一位
佛教常講七世父母,七世不是指祖宗七代,而是指今世加過去生的六世在六道輪回時,各道的父母,故是“一切眾生”的代名詞。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鬼節,又稱盂蘭盆法會,人們常在這天以各種祭祀活動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緬懷之意。此外,依《佛說盂蘭盆經》的說法,在這一天供養開悟或有修有學的僧眾,依其功德超薦回向往生的七世父母,可以令他們超生解脫。因此許多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還會在農歷七月十五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為現生父母增福延壽,為七世父母離苦得樂。
《梵網經》上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由此可知“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這裡必須要說到輪回,因為每一生我們都有父母,經過無量無邊的輪回,很難找不到沒有當過自己父母的人,所以眾生實際真的是過去父母。
所以在母親節的日子裡,作為菩薩弟子,應該發菩提心,不應該僅僅報答現前母親恩德,應該對七世母親感恩,甚至對生生世世以來做過我們母親的眾生感恩。誦經、念佛、修福回向給他們,希望他們離苦得樂,得生安養。
佛教講智慧為母,母親節不忘增長智慧
卡貝松在《智慧為母,慈悲為父: 大乘佛教思想中的性別意象》一文中,說道:雖然佛教以性別的意象代表大乘菩薩的兩大特質—智慧與慈悲,智慧為女性特質,慈悲為男性特質。我們發現在大乘經典中有不少例子,智慧被視為女性,尤其如同母親一般。但是卻把構成‘方法’的愛、慈悲、利他等較感性的特質,視為男性或父親。
人因了解一切諸法的實相而覺悟,智慧也因此成為覺者之母。‘般若波羅蜜多’被稱為‘一切諸佛之母’。《小品般若波羅蜜》中:“世尊!般若波羅蜜能與光明;世尊!般若波羅蜜除諸闇冥;世尊!般若波羅蜜無所染污;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所利益;世尊!般若波羅蜜多所安隱;世尊!般若波羅蜜能與盲者眼;世尊!般若波羅蜜能令邪行者入正道;世尊!般若波羅蜜即是薩婆若;世尊!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母。”
因此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我們佛弟子除了為生身母親慶祝之外,更要為我們的法身母親智慧來慶祝。斷除愚癡,增長智慧。報答般若生養法身之恩。
小結
母親節到了,祝福世間所有的母親頤養天年,福壽安康。希望廣大佛弟子在感恩的層面上提升一個高度,不僅僅局限在狹隘的孝母情懷,應該發菩提心,增長智慧,回報生生世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