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待人接物 通情達理(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此時,第二支香已經燃盡了,我恭敬的再點上一支香,讓我好好地想想,我的媽媽,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尊敬的。

 

 

我媽媽不是葛朗台。

我媽媽只是對自己太儉省,對別人可從來不吝啬呀,媽媽總是覺著,一千元錢基本上就等於很多錢,別看教了一輩子數學,對1000以上的錢沒什麼概念,基本上不知道那些錢能買什麼。但我的媽媽,給別人花錢時,那可真是大方呀。我和弟弟都畢業以後,媽媽就把攢了半年的工資都捐出去了。給媽媽收拾房間時,經常會看到寄給紅十字會的、扶貧基金會的、廟裡的、甚至不知道哪個省的哪個鄉的哪個屯的匯款單據。去年我陪著媽媽去八大處,看到媽媽拿出5000元錢印經,把錢交出去媽媽那種歡喜的神情啊,就好像一位老人把錢存在了銀行,心裡終於踏實了,這回可丟不了了。每次國內外有個大災小情的,紅十字會還沒動靜呢,媽媽就先響應了。媽媽給自己規定,每月最少把10%的退休金捐出去。還常常念叨:你姥姥說啊,你知道那布施的好處從哪裡來啊?你姥姥說啊,把錢財給別人花是為自己積攢福報,自己花是消耗福報。每到過年過節,媽媽都會給親戚們寄錢寄物,有生活困難的,就格外的補助。我給媽媽買的吃的,媽媽常常拿去給小區的保安,說孩子離開父母在外面可能都吃不飽,給點吃的可高興了。

像媽媽這樣,這麼歡喜的布施的,這麼自然的布施,我想是真的明了這個布施的理了,在人群中這應該不是多數吧?這不值得我尊敬嗎?我還心裡老是埋怨媽媽太過節儉!我這個燈泡,被油污得太嚴實了,自己沒有光明,也看不到媽媽的光明。

我的媽媽,從20年前皈依佛教,除了去外地或者實在沒條件,每天都上早晚課;每天堅持磕108個頭,就連生病的時候,也沒有間斷過;每天出去念兩個小時佛號;媽媽每天還堅持打坐一個小時以上。可我還經常笑媽媽:人家要是打坐20年,都快成仙了,您這怎麼還沒消息啊,您什麼時候飛起來呀?媽媽就會說:我倒是妄念紛飛呀,還是白菜、土豆呢,中午吃什麼呀,外面熱不熱呀……我說媽媽您沒有妄念可就成佛了,媽媽就很開心了。從今年開始,媽媽決定每天晚課時為往生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拜《地藏經》,一字經一叩首,每天拜一頁,這也快滿一年了,將近200個頭磕下來,就是一身的汗啊,可除了暑假和我們去外地幾天,從沒有間斷過。

真是慚愧呀,媽媽每天的這些課程,哪怕有一樣,我能不能堅持三個月呢?這不值得我尊敬嗎?

去年我第一次聆聽恩師的教授,在回家的路上,眼淚不停的一直一直地流下來,那一夜,我失眠了。今生,能夠得遇恩師教誨的殊勝的機緣,難道是我這顆自私自利的心能夠感召得到的嗎?不是祖上、父母,積累的這豐厚的德行,我怎麼能有這麼大的福報?

我燃上第四支香繼續反省。

周三的中午,我和一位師姐吃飯,師姐一直想拉著我去學《廣論》,堅持不懈的說服我。我跟從恩師學聖學,從學佛的一些同修目光裡,我看到了她們的那種好像惋惜,有的干脆直言:儒家畢竟不究竟。

師姐兩年多來一直不厭其煩的勸我學習《廣論》,那眼神就仿佛當年媽媽拿著經書給我的時候。她幾乎是好像就想把我的腦袋劃開,把《廣論》直接塞裡算了:如果你在清朝,你不是貴族,你都沒有可能遭遇《廣論》,沒有福報的人是沒有機緣學習《廣論》的。說完這樣的話,她會定定的看著我,那意思我懂:你有這個福報嗎?我向師姐匯報說:我根基淺薄,能力非常有限,又是這樣的年齡了,我必須一門深入,跟從恩師長時熏修,把心定在一法上,或許還能稍微得益些,實在是沒有精力兼顧學習其他。

師姐一直希望我能繼續承擔我已經辭掉的網站的那份工作,以前我愛面子,不好意思直接回絕,總是含含糊糊的,這次明確的告訴師姐,我沒有能力兼顧太多。跟從恩師修學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去過其他的道場。沒有再到處去做義工了,不是不應該去做義工,我明了自己首先應該安住自己的本分,先把家人照顧好。有余力的時候,在書塾裡承擔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部分,把心堅定在一處。

恩師教誨:我們的道場就在我們的家裡,在我們的倫常關系中。

但待人接物,要通情達理,師姐對我的這份關愛,這份拉拔啊,我不能像當年違逆媽媽一樣去違逆她太多,我雖然沒有精力跟從學習班學習《廣論》,但今年寒假,我一定把日常師父講的《廣論》聽一遍。

我和聖學更相應,我走在這條路上,心裡更踏實,好像是一步一個穩妥的腳印,心裡沒有掙扎和分裂。每次恩師講課,都是出了一個考題,下課以後,回到家裡,或在工作單位,面對各種境界,就去答這份考卷吧,待人接物,通情達理了嗎?沒有?不及格!通過了,上一個台階。自己在哪個階段,在這些考場上,了了分明。

我們的心為什麼靜不下來,定不下來?打坐為什麼坐不住?是因為在倫常中,我們沒有安住自己的本分,在待人接物中有違背情理的地方。

恩師教誡:你做的事情是否通情達理,你當下就應該知道,你做了一件事,心安的時候,你就做對了,心安的感覺,那是老天對你做對事情的當下就給的獎賞。

如果我們不從理順倫常關系入手修學,就像蓋一個大廈沒有地基一樣,那大廈是蓋不起來的,就算勉強蓋起來,也會很快樓歪歪了。老老實實的,把自己身上的恨怨惱怒煩、貪嗔癡慢疑,在自己的親人、同事、朋友身上,在倫常關系的這個大考場上,把自己的身、語、意上的這些垃圾清掃掉,行出一個人該有的樣子來。這條路是沒有任何玄虛的,非常扎實穩妥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嚴格的按照修學的次第,一步不落空的,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走上去的。

恩師教誨:聖學是讓人在言、行、思三方面都能做到合情合理,適中合度,這既是治法又是養法,既是改過法,又是遷善法,既是入世法,又是出世法,是入世出世打成一片的,是一以貫之的。 

    如果說這一年,我還有些進步的地方,可能就是我放下以前很看重的面子,願意把自己的布滿垃圾的房間打開,讓大家來參觀,我幾乎是抓到一個人就和人家說:我呀,你看又做了這麼一件缺德的事;又說了這麼一句缺德的話;又有了這麼一個缺德的念頭。如果說做錯了,說錯了,想錯了是往自己的房間裡撿垃圾,那忏悔就是把撿回來的垃圾再扔出去。

那頓飯吃了近三個小時,幾乎都是我在忏悔,師姐臨別時對我說:這一年你的變化好大,你把自己打開些了。你和余老師,定是幾生幾世前就注定的師生緣分,你下周一定把老師的《做人之道》給我帶來。我本想送她的,怕開口閉口都是《廣論》的師姐不看,師姐竟然主動要了。我知道師姐的表揚是在鼓勵我,但是有一點我是認同的,我今天能跟從恩師學習聖學,定是從我的祖先那裡,因著他們廣大的德行,為我積累的這殊勝的機緣。

我小的時候啊,在奶奶家時,有人來要飯的時候,我記得我的奶奶,總是把家中最好吃的東西撿一盤子送出去,我還記著奶奶端著一盤子餃子讓那個花白胡子的爺爺坐在院子裡吃,奶奶就那麼一直看著那位爺爺吃。

我的姥姥家,從我能夠知道的太姥姥那輩起,就信仰佛教。姥姥從小就吃素、念佛,但我們本民族的孔聖人,在她的心目中是和佛菩薩一樣的至高無上的。

我總是以為媽媽記憶力不好,不知道同樣的話自己念叨多少遍了,媽媽常常說:你姥姥說啊,如果孔聖人把墨盤子一翻啊,天下人就都不認識字了;你姥姥說啊,如果上學前能給孔聖人磕三個頭,讀書一定能讀好;你姥姥說啊,孔聖人說了,要珍惜字紙,污損字紙,人的腦袋就糊塗了……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這些話,媽媽念叨不下千百遍吧。這些話,我不懂,我還不知道誰是孔聖人的時候,媽媽提起孔聖人的那種敬仰的神情啊,讓我總覺著,孔聖人,一定就像天上的太陽,光芒萬丈,肯定是能掌握一切的神仙,誰不聽他的話,准挨打。

姥姥、姥爺一共有六個孩子,只讀過兩年私塾的姥爺和不識字的姥姥,在那個年代竟然培養出3個大學生,其他的三個孩子也是初中、高中畢業,有著很好的工作。我的姥姥、姥爺省吃儉用,孩子不讀書絕對不行,能讀到哪就供到哪。

而我的媽媽,年輕時候正是文革時代,這些經書更是沒有看過,只是姥姥的對孔聖人的那種虔誠的信仰,就像一顆種在媽媽心中的種子。我想起十幾年前,媽媽捧著這些經書一遍一遍的送到我面前,媽媽只是知道這是寶貝,要給自己的孩子,想起媽媽摩挲著那些經書的那種巴結我,要我背下來的可憐樣子,我的眼淚再次噴湧而出。

媽媽是佛教徒,可佛堂中也供奉孔聖人聖像。我小的時候,媽媽有時提起孔聖人,就會說自己希望去曲阜拜拜孔廟;我的姥姥、姥爺是山東人,媽媽對山東人非常有好感,說山東人厚道,因為有聖人的教誨,也常常和人說:我們老家在山東濟南府,離曲阜很近,好像這麼說自己的身份也提高了不少;遇到姓孔的人總是很羨慕的巴結道:孔、孟、顏、曾,咱們都是一家子,過去這幾個姓的人,行腳在路上,遇到一家子,馬上報出名字就知道輩分,叔叔、大爺的,該叫什麼就叫什麼,進屋就可以上桌子吃飯的。

恩師曾經教誨: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大道文化,而大道是不滅的,這也是中華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而不絕的原因。

因為道,一旦扎根在人的心中,也就種下了一顆種子,即使如我姥姥一般只會勉強寫自己的名字的小腳老太太,也會用她的方式,那種對聖人的堅定的信仰,把這顆種子傳承下來,一旦因緣具足,必定生根、發芽。

感恩祖上為我積累的豐厚的德行,讓我遭遇這稀有難逢的殊勝的機緣,讓我今天能夠坐在中和書塾的課堂上,聆聽恩教授我做人之道。

恩師送給我一幅字:待人接物,通情達理。並教誡:一輩子就做這幾個字。 

我把這幅字掛在房間裡,看到這幅字,就像看到恩師叮咛的眼神。這幅字,也像是刻在了我的額頭上:我每做一件事情,每說一句話,每個起心動念,恩師的這句教誡總是跑過來檢查。我的身、語、意,常常違背這幾個字,他們來檢查時,我就覺知了:“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雖然我的第一念可能還是貪嗔癡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但第二念,也可能是第三念,我常常自覺了,進而還真能升起些慚愧心、忏悔心、改過心。 

希望有一天我能把恩師的這句教誡刻在心上,融化在血液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通情達理,“從心所欲不逾矩”,我把這當成我修學的目標。 

我這間屋子,歷經千萬年的幽暗,雜亂無章,污穢無比。恩師幫我打開窗戶,讓聖學的陽光照進來,讓我看清楚了真實的面目,吃驚之余,害怕之後,不要消沉,開始順著恩師的指引,打掃吧。掃除的過程定會遇到種種的困難,但只要這個清掃的志立定了,“時時勤拂拭”,我這間屋子,就一定能夠有越來越清淨的那一天。

第五支香就要燃盡的時候,我寫下了上面的這些文字,作為跟從恩師修學一年的修學匯報。

2012年,我的修學目標是培養自己對於父母、師長的誠敬心,要落實“依教奉行”這幾個字。“依教奉行”,這幾個字,今年我可以說沒有做啊。想想小的時候,老師說句話,真像接到聖旨一樣,上天入地也得完成,可是現在,那份純真的心,都被我丟到太平洋去了。

想想去年,初遇恩師時,激動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可是找到自己的老師了,可是恩師說什麼都當成耳旁風,讓背也不背,讓練也不好好練,自己對恩師的恭敬體現在哪裡呢?只是見到恩師給鞠個躬嗎?我反省,我對恩師,沒有誠敬,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恭敬老師,老師說的話是不可能不聽的。

恩師教誡:“人的一切功德來自恭敬”(《做人之道》)

印光大師也曾教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我能不能看懂經典、背誦經典,能不能堅持打坐、蹲牆,能不能把字練好,不要在他處找,必須向這恭敬心中求。而恭敬心體現在哪裡呢?

恩師在《做人之道》中教誨:“俗話說‘恭敬不如從命’,對老師恭敬的最好表達方式便是聽話。好學生就是不折不扣聽話的學生”

“一個高明的老師在挑選徒弟時主要考驗的就是這兩條:有沒有誠敬心,聽不聽話。”(《做人之道》)

我知道自己現在還不是一個好學生,那天我向高老師申請參加考試,其實考試之前我就知道自己是0分,不用老師考,我自己對自己就有個評分了。

就說恩師要求的,講過的經典要吟誦200遍吧,《孝經》還好點,我可以沒事聽聽老師吟誦的光盤,《家訓》我自己可能也就念過一兩遍,考試時,僅憑著自己整理《家訓》時留下的那麼點記憶,寫幾段句子而已。

元旦那天,和王老師通電話,我問老師第二天去不去考試,老師說好像考《孟子》,我現在想想,我自己好像連想去看一遍《孟子》的念頭都沒有。這次考試,我心裡和每次去上課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像上學時候,考試是為了畢業或者升學,考前要突擊一下,考後就都忘了。

我得把自己這一年真實的修學面貌展現在恩師和我自己面前,我對恩師已經沒有誠敬,可不能沒有坦誠了。

考試時,恩師把我安排在那個讓我無地自容的13歲就讀私塾的小同修的旁邊,她在那裡從容的答題的時候,我只能在忏悔。恩師總有辦法策勵出我的羞恥心。

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呈給恩師的修學匯報,希望能夠談談自己落實“誠敬心”和“依教奉行”這七個字的心得體會,不要讓恩師再失望。

 

上一篇:一輩子到底有多長
下一篇:阿秋喇嘛:如果不實修實證,那你會得什麼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