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我最愛昙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最愛昙花 
     
    我愛昙花,是因為我家的昙花實在是值得我愛。
    我家兩盆已陪伴我十多年的昙花,從春末到冬初,年年開放,一茬接著一茬,一年能開五六次。即使嚴冬,也能給人一片碧綠,給人一種勃勃生機的感覺。
    今年我家的兩盆昙花又相繼開放。一次就開了十多朵,朵朵都有碗口大小。潔白如雪似玉,花香襲人,沁人心脾。
    駐足花前,看翠綠寬厚的葉片上懸掛著一根根長長的花柄,花柄下端突然如鵝頸上翹,將花朵舉起。紅色的花萼托起潔白的花瓣,花瓣中間吐出田黃玉色的花蕊,花蕊散發出濃重的香味,其味可餐,其形美觀。正面看已經綻開的花朵,像是聖潔的大理菊、白牡丹;側看還未開放的花苞,又像高傲的仙鶴、火烈鳥,正欲抖開紅裡透白的羽毛,擺出展翅高飛的樣子,真是好看極了。
    我愛昙花,也源於一個淒婉美好的神話故事。
    據說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開花,四季都燦爛,花香滿天下。她愛上了每天給她澆水除草呵護她的小伙子。後來此事被玉帝發現,大發雷霆,棒打鴛鴦,將花神抓起來,貶為只能瞬間開放的昙花。並不讓她再和情郎相見,把情郎送去靈鹫山出家,賜名韋陀,讓他忘記前塵,忘記花神。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真忘了花神,潛心學佛,成為菩薩。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曾經照顧關愛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以後,韋陀總會夜間下山為佛祖采集露水煎茶。所以她就選擇此時把久久聚集內心裡的精氣神在那一瞬間綻放,希望韋陀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可是千百年過去了,昙花年年默默綻放,韋陀卻始終沒有記起她。當昙花謝去的一剎那,望見了韋陀菩薩滴下的一滴眼淚。這時她才明白,不是韋陀無情,而是他無法有情。
    請君聽一曲含淚的月下吟唱:時值暮春, 夜色茫茫。亭亭玉立, 等他回望。 碧葉紅莖, 黃蕊素裝。冰凝玉顏,含羞嬌娘。一縷暗香輕飏。昙花一現,傾盡精氣柔腸。袅娉婷,月為裳; 羞萬紅,  慚眾芳。 卻奈何,韋陀忘, 六根淨,前緣殇。 雪羅輕曳, 生死一場。嗚呼!敢問上蒼,有情終成眷屬, 誰來點化,誰來導航?!
    昙花一現,只為韋陀,是個多麼淒美的神話啊!昙花之所以如此美,就在於她在最美好的瞬間綻放,綻放出極致的美,綻放出令人驚心動魄的絕美,讓美的瞬間定格在人們的心底,化為永恆地記憶,诠釋著人們對稍縱即逝美好的憧憬,並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回憶……
    我愛昙花,又在於她是美好的象征,像神能賜福於人。
    昙花,又名優昙花,梵文稱作優昙波羅,亦叫優昙缽華等。意譯為靈瑞、吉祥。佛經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難得,如《法華經•方便品》雲:“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昙缽華,時一現耳。”“昙花一現”的成語,即源出於此。
    《長阿含經》記載:昙花,傳說中的仙界極品之花,後人稱難見而易滅的事物為“昙花一現”。《慧琳音義》卷八則說:“優昙花,天花也。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涅盤經》卷三十二說:人身難得,如優昙花。因其花“青白無俗艷”被尊為佛家花。花形渾圓玉潤,猶如滿月清輝,遠遠看去,聖潔的花朵像是卷起千堆雪,有瑞祥之氣缭繞,觀者受福……。由此可見,佛家對昙花之推崇是不無道理的。
    我愛昙花,更是由於她給我很多的人生啟迪。
    昙花名揚天下,在於它與眾“和而不同”,在於它獨特的“一現”。她如果真的完全像大理菊、白牡丹、火烈鳥,那麼昙花也就不再名貴,不再神奇,甚至該淘汰了。因為東施效颦,很難再有其存在的價值。她的存在就在於與眾不同的一現即逝與“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風。
    人不要苛求人生時時精彩,人只有用95%的平凡過程,才能打造出5%的經典時刻,而且精彩過後又應該馬上離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說:“人們應該在最美好的時候離開”,這一現象被他命名為“峰終定律”,這一認知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好文章都有起、承、轉、合,好戲劇都有開始、發展、高峰、結束,如果到了高峰時還不馬上結束,就不成為典型藝術。高峰都很簡短、明快、激烈、動人,恰如昙花一現,能給人留下很多很深很好的印象。
    在人類長河中,一個人,包括帝王將相,都似昙花一現,轉瞬即逝。要想與世長存,成為不朽,不是自身長生不老,而是他的功德與文章被後人感念與記憶,如佛,如佛法,如三國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譯文:“文章是關系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流傳後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人的年齡壽命有時間的限制,榮譽歡樂也只能終於一身,二者都終止於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樣永久流傳,沒有窮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於寫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見表現在文章書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辭,也不必托高官的權勢,而聲名自然能流傳後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顯達而制作了《禮》,(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業,(周公)不因顯達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輕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陰,這是懼怕時間已經流逝過去罷了。多數人都不願努力,貧窮的則害怕饑寒之迫,富貴的則沉湎於安逸之樂,於是只知經營眼前的事務,而放棄能流傳千載的功業,太陽和月亮在天上流轉移動,而人的身體狀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間就與萬物一樣變遷老死,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
    我們雖不可能都能成就千載之功。如能像昙花,在瞬間燦爛一次,也足以慰藉平生了。要知道昙花瞬間的燦爛,要經過多年的培育,從米粒大的花苞到綻開前提筆大的花苞要孕育很長時間。正像體育比賽、文藝演出,場上幾分鐘,場下幾年功。享受過程,也不失為一種美;享受痛苦過程後的成功,更不失為美中之特美。與眾不同的燦爛過,輝煌過,美好過,即使是瞬間,已足矣!

    

 

  

 

 

上一篇:與藥師佛相約的生命故事
下一篇:8種方法養護腎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