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這句話是講,看見別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得到的一樣高興;看見別人有所損失,就如同自己損失的那樣子,同情他、憐憫他。我們講真正的慈悲,仁者,他一定是與大眾、與眾生一體的。所以眾生得了,就是如同自己得,他就很歡喜。這就是普賢菩薩所說的隨喜功德,恆順眾生。不可以妒忌人家。人家成功,如果是妒忌,這心裡已經長了腫瘤。說實在話,妒忌別人的,於人毫無損害,只是自己造罪業。為什麼偏偏因為人家得到、成功了,而自己要墮落?這是自尋墮落,自尋煩惱。
妒忌心,我們年輕人要非常注意。我記得在二00一年的時候,我當時在新加坡要去拜見師父,師父上人跟我一起喝茶,兩個人的時候,我就趁這機會跟師父請教,我說:師父,我現在學佛也好幾年了,現在您看我身上還有些什麼毛病?請師父給我指出來,我好好回去改正。師父過了很久都不說話,就這麼樣子很定的,讓我心也定下來。然後他只淡淡的說了一句,他說:要放下嫉妒心。他跟我講了這句話,我就非常的印象深刻,回來觀察自己、反省自己,確實是有嫉妒心。『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自己沒有真正做到。看到人家有善事,做功德,自己能不能夠生歡喜心,跟他一樣?如果沒有,這裡面還是有嫉妒,要放下。這人生生世世輪回不休,就被這些嫉妒、我執給害慘了。所以看到別人,譬如看到別人法緣殊勝,我們要隨喜贊歎,幸虧有他,他出來教化眾生,能夠讓眾生覺悟;我本來也應該這麼做的,他都做了,我感恩他,很歡喜,不可以有任何嫉妒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