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誡勿輕法與謙德之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法師:淨土法要——誡勿輕法與謙德之義

 

印光法師開示:須知佛法,有住持世間法,有唯論理性法。住持世間法,若人不致誠敬,則不為說法。今世道陵夷,不能全依此行。故光於問法之函,任彼如何,亦為彼答。若太傲慢,亦當指斥其過,以不負彼之來意。唯求皈依者,若不用自屈之字,決不敢允許。以此允許,即是自輕佛法,亦令彼輕佛法。以彼或是不知禮儀,或是我慢自大。自大之人,何可與語。不知禮儀,必使即知。非求人恭敬,乃正不敢輕法與輕人也。

不如此維持,則佛法便不能流通矣。

唯論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薩,又無住持法道之責任者行之,則有深遠之益。凡夫行之,則破壞如來正法,為害不淺。如《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凡見四眾,皆為禮拜,雲:“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眾有以杖木瓦石打之者,則避走遠住,作禮贊歎曰:“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恐汝不知此義,妄生疑議,故為略說。若凡夫僧,斷斷不可依此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薩,亦當依凡僧之章程。如濟顛之師,乃出格高人,仍是繩趨尺步。濟顛,則不守清規,顯大神通。若謹守清規而顯神通,則不能在世間住矣。唯藉此瘋瘋顛顛,以令人疑信相參,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議,以生正信心耳。世之無知無恥之人,從而學之,何不學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學喝酒醉臥數日,而百千根大木,從井中運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裝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種不思議事,唯此種人行之,則無礙。若謹守規矩之人行之,必定當下去世。否則,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文鈔續編卷上·復楊慧昌居士書三(原名宇昌))

又示:汝前為汝兄求皈依之信,末後署名,只雲謹啟。夫求皈依,是什麼下作不堪之事,不宜施其恭敬,而作此種反不如行人問路之禮貌乎。行人問路,尚復拱手請教。汝代求皈依,只一謹啟,一如問路不拱手,但曰請教耳。則其視皈依之事,及與所皈依之人,乃一文也不值了。今以魔子事問,又是謹啟。我若不說破,汝畢生便墮在我慢貢高中,尚不知其非,久而久之,以致著魔。汝有禮貌,於我何加,汝無禮貌,於我何損。但以汝既以我為師,豈忍不治汝病,而負我之職分乎,故為此說。若認做我求恭敬,呵責汝,則其著魔也,當不在久。此信勿令別人看,免得魔徒造口業。(文鈔續編卷上·復楊樹枝居士書四(民國二十年))

又示:汝來信,語頗懇切,然猶有輕僧慢法之習氣。此之習氣,實為學道之障。若親來皈依,升座,則磕頭當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說,亦須磕數頭。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啟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問路之克己儀式。汝欲皈依三寶,將資之以了生脫死,又欲報賢妻之恩德,及度脫一切眾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處甚微,頗有因果不相符契之弊。

昔順治皇帝,與玉林國師之門人寫信,尚用法弟行癡和南。(行癡,系順治法名。)彼此相形,豈不天地懸隔。光並非求人恭敬,而作此說。以若按理性,則固無人我之相可得。況從無始以來,互為父母兄弟等,而將來皆當成佛,以度眾生乎。是以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恭敬之不暇,何敢責人之未至乎。然住持佛法,非嚴立禮儀,則無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是以律中,凡請法等,無恭敬之儀,則不為說。而常不輕,見人禮拜,人以杖木瓦石打之,猶遠避禮拜。此乃直據本體而為下種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儀軌也。恐汝執此各義,以為光之見局而量小,故為汝略說之,亦系除煩惱之一法耳。

慢乃根本煩惱,學佛以能對治煩惱為有益,故不得不與汝說也。今且將錯就錯,為汝取法名為德謙。謙者,不自滿足之意。《金剛經》,發度盡一切眾生心,令其悉入無余涅槃,而不見一眾生得滅度者。譬如天地覆載,但盡生成之分,不居生成之德,此真所謂無人,我,眾生,壽者相。乃所謂“謙謙君子,有終吉”也。能“謙”,則一切所應擔荷者,鹹擔荷之。雖至聖賢地位,總覺人皆勝我。如海納川,如空含象,絕無一物拒之不納不含者。汝能善體此義,則身雖勞,而心常逸,其利益當自知之。

余當看《文鈔》,及淨土諸書,此不具書。《文鈔》,尤為初發心者,不可不讀之書。以其言淺近詳悉,又多有發揮居塵學道,即俗修真之事理。由學佛,而以至誠,正,修,齊,治,平之根本,皆可得其把握。佛法實積極博愛,不知者,反以為消極,自私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謂為蠱惑愚俗。以故漸漸積習至今,發為廢經廢倫等,不忍聞見之惡劇。使人人知因果報應,知死後而神識不滅,隨罪福以升沉,何至有此種現象乎哉。(文鈔續編卷上·復陳逸軒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上一篇:淨空法師:所有的順逆境都是考驗
下一篇:淨空法師:心量夠大,才能放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