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家長十一大不合理教育理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家長十一大不合理教育理念

 

在生活中,人的信念指導著我們的思維與行為,有的信念能幫助我們成長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困境,但也有的信念因為我們沒有很好理解和消化,成為不合邏輯的、不合理的信念。這就成為家庭發展、孩子成長不健康的壓力與阻力,使父母與孩子都糾纏在不合理信念帶來的煩躁、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中,最後糾集成心結,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建構。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的家長容易受一些不合理信念的束縛和干擾。

很多家長與孩子都困惑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埃利斯總結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產生情緒困擾,甚至導致神經症的11類不合理信念,甚感其有道理。並聯想到現在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經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第一類:孩子必須獲得所有人的贊賞,尤其是被學校的老師喜愛和贊許,他才是一個好孩子(埃利斯總結的原文:每個人絕對要獲得周圍環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贊許)。

持該信念的父母:是一種無自我的狀態,總生活在別人的標准裡。把大量情緒精力糾纏在“膽心別人對我評價不准確、不恰當、不公平”,“總感到有人在背後議論我”,“擔心自己做錯事、說錯話”“害怕別人笑話”“他們為什麼在背後總說我壞話”等方面。生活中可能花很多心思與時間在千辛萬苦、委曲求全來取悅他人,以求得對自己的贊賞。這樣不但會使人喪失自己,使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力量去追求自我成長的快樂,也會使人喪失安全感(如時時擔心能否被別人接納或接納的程度如何等),結果只能令自己感受失望、受挫、沮喪等負面情緒。

對孩子的影響:持這種信念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有條件的。孩子做了自己喜歡的事便表現出喜歡、愛或接納。否則孩子便遭到父母斥責、情感的疏遠,讓孩子感受的自己失去了父母的愛。

對孩子的要求也會不停強調:“一定要做父母喜歡的事。”“凡事首先考慮是否別人會笑話?”“一定要讓老師喜歡”“孩子一旦犯錯誤,便認為丟人丟到家了”。孩子會很擔心自己做錯什麼讓父母不高興,害怕自己犯錯被父母拋棄,害怕被人笑話。這種孩子在人格建構上難以自尊自信起來,小時候花大量精力讀成年人的眼色,成年之後可能花大量精力在讀領導及周圍人的眼色,唯恐得罪領導,或總覺得別人不愛自己,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關心自己。

建議一:人需要別人的稱贊與喜愛,而且能夠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愛與稱贊是一件好事。但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即便是對自己很重要的親人,也不可能永遠對自己思維、行為持一種絕對喜愛和贊許的態度。

建議二:1)明白犯錯誤也是每個人的權力,很正常。健康人格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能夠真誠坦然的接納別人和自己的錯誤。2)給孩子心靈自主的空間,獨立起來的機會,容許孩子敢於提出不同意見,挑戰父母,哪怕是錯誤的,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孩子犯自己的錯誤”在錯誤中學會點什麼,在錯誤中學會調整自己。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誤不懂得自我調整。

分析和矯正:

[分析}這個觀念實際上是個假象,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即便孩子是一個“天才”。此家長基本無自我,總按別人的標准的衡量孩子。如果家長堅持這個信念,他就可能會千辛萬苦,強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以獲得每個人的欣賞,其結果必然是失望,沮喪和受挫。而孩子犯錯誤、不完美是正常的,但他們活著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他人的喜歡和稱贊而活。

[矯正為合理信念]孩子只要不被周圍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孩子是受歡迎的。

第二類:我的孩子應該是全能的人,即能在音樂、美術、外語、舞蹈、算術等等的各個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華(埃利斯總結的原文:個人是否有價值,完全在於他是否是個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個環節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持該信念父母模式及影響: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堅持該信念的父母“看孩子滿眼的毛病”,“看孩子總不順眼”,“總是事事不讓我如意”,“孩子總是差一些”。過分要求自己、孩子,過分糾纏結果的成敗得失。只能讓自己和孩子永遠當個無法實現目標的失敗者,讓孩子生活在“我總不能讓父母滿意”、“總自己不滿意自己”的無價值感中,越來越無自信或不懈追求完美,父母孩子都在自己導演的悲劇中永不滿意。

不合理性分析: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永遠成功的人。每個人都有他特定的價值,一個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較他人有優勢,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可能不如他人。因此,一個有理性的人,真正消化“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允許別人比自己更優秀。艾裡斯認為,一個有理性的人,凡事會盡力而為,但不會過分計較成敗得失,因為重要的是參與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或過分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為自己制定不能達到的目標,只能讓自己永遠當個失敗者,在自己導演的悲劇中徒自悲傷。對現在家庭中父母的高期望帶給孩子的焦慮壓力感到非常憂慮。在這裡,是不是有這一不合理信念在左右著家長。

合理性建議與認識:

1)人生是個復雜的過程,世界上有些事物根本就沒有答案,或者在自身努力的同時存在不可控因素,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解決或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結果是難以可能的。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喪。

2)“重過程不重結果”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善於發現孩子身上體現孩子自身努力自身價值的部分,發現自己優秀的那一部分。凡事孩子很努力了,還能要求孩子什麼?讓孩子心安理得接納最終的結果。

不合理信念的分析二:這是一個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永遠成功的人。孩子可能在某方面較他人有優勢,但在另外方面卻可能不如別人,孩子也無法保證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若家長堅持這個信念,他就會為自己的孩子永遠無法實現的目標而徒自傷悲。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而過分的要求,只能讓孩子永遠當個無法實現目標的失敗者,家長也是自尋煩惱。

  我們變不合理為{合理信念}: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其人生就是有價值的。

第三類:孩子不能做錯事,否則就一定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與懲罰(埃利斯總結的原文: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惡、很可憎,所以應該對他們做嚴厲的譴責和懲罰)。

持該信念的父母:就會把精力糾纏在“當孩子犯錯誤時怎樣懲罰孩子”上,為了讓他不犯錯誤方法重則批評、打罵,輕則說服教育,“傻瓜或笨蛋”“你真沒用!”,一旦孩子犯錯誤“看我怎麼收拾你”等。

從心理學講: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一味的責備與懲罰也許會暫時取得制止效果,但殺傷力也很強,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消除非但不能見效,而且會使事情更糟,批評缺點也可能又強化或者建構了孩子的這些缺點。

1)責備懲罰是一種情感排斥的態度。孩子會因此受到情感的傷害,甚至會影響親子關系,降低孩子的尊嚴感,一旦父母與孩子關系出現問題,那麼任何教育都談不上效果。

2)這種方法同樣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過程,即認為當有問題用打罵、懲罰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方法,剝奪智慧成長的過程。現實中青少年越來越多的暴力行為,社會影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家庭影響,如果父母對孩子民主、理智,孩子便有理性思考看世界看社會的機會。

3)父母也不完美,也會犯錯。

分析】對犯錯誤的孩子,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前提下理解、尋找方法幫助他,化解不利因素,而不是因此否定他的價值,對其采取極端的排斥與歧視態度。孩子做了錯事、或犯嚴重錯誤很正常,正是孩子成長的好時機,重要的是父母努力尋找方法,怎麼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去努力調整自己。一味被家長、老師斥責處罰,只是家長發洩自己對孩子的不滿而已,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不利於錯誤糾正。錯誤還是錯誤,繼續存在。這樣很難幫助孩子從錯誤中成長。

合理信念】孩子犯錯誤後,要讓孩子知道被愛、接納、理解,如何不犯類似的錯誤。這一觀點告誡我們家長要慎用懲罰。

第四類:我的孩子必須上名牌小學、名牌中學、名牌大學,否則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埃利斯總結的原文:如果事情非己所願,那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分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孩子不可能永遠成功,關鍵在於你的孩子如何對待它。未來,孩子的生活和事業上,遭受挫折是很自然的,如果一經遭受挫折便感到可怕,就會導致情緒困擾,焦慮情緒也可能使事情更加惡化。你不要總是看到生活中不好不利的一面,反之,遭受挫折會仔細分析並尋求解決的辦法,那麼挫折將會是一筆無形的人生財富。

合理信念】:孩子上不了好學校是有可能的,沒有什麼可怕的,成才並非只有一條路。埃利斯認為:一個有理性的人應該正視不如意的事,尋求改善之法;即使無力改變,也要善於從困境中學習。

第五類:我的孩子學習不好、變壞了,都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不是我能控制的(埃利斯總結的原文:不愉快的事總是由於外在環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對自身的痛苦和困擾也無法控制和改變)。

分析】外在因素對孩子是有一定的影響,但實際並非如你想象的那樣可怕和嚴重。外界因素並不直接對孩子造成傷害,也不決定孩子的幸福感。能傷害孩子的,是家長對外界事物的不正確的看法、不正確的理念,能傷害自己孩子的還是自己。孩子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使自己適應外界的環境,其關鍵是你怎麼給孩子示范的,否則,就容易落入不能適應社會的陷阱。

合理信念】: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不正確看法,那麼社會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變。

第六類:教育孩子,那是社會和老師的事,我只能為孩子提供吃喝拉撒睡(埃利斯總結的原文:面對現實的困難和自我所承擔的責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們)。

分析】逃避雖然可暫緩矛盾,但問題卻始終存在,時間一長,問題便會惡化或連鎖地產生其他問題和困難,從而更加難以解決,最終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情緒困擾。你逃避自己教育孩子的機會,只是暫時擺脫了情緒困擾,但不能真正解決孩子成才的問題。如果你想擺脫孩子教育的責任,那麼你還不如不要孩子。古語說的好,子不教,父之過。

合理信念】:只要認真對待,在孩子的教育中,我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困難和責任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難。

第七類:為了防止孩子學壞,孩子應該事事聽我的,要不然就是不聽話(埃利斯總結的原文:人們要對危險和可怕的事隨時隨地加以警惕,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其發生的可能性)。

分析】對危險和可怕的事情有一定心理准備是正確的,但過分的憂慮則是非理性的。因為堅持這種信念只會誇大危險發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對之加以客觀評價和有效地去面對。這種杞人憂天的觀念,只會使孩子生活變得沉重和沒有生氣。頭腦清醒的父母,對孩子的危險是要關注,以便在發生的時候,盡可能避免。但如果過分擔憂孩子,未免顯得庸人自擾,讓自己和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提醒大家,我們不要有控制孩子行為、思想的欲望。

合理信念】: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許多不良行為和習慣,是從我們身上學到的。與其管教孩子,還不如先管教自己。

第八類:孩子必須依賴我,所以要按我為他設定的目標、模式、理念去發展(埃利斯總結的原文:人必須依賴別人,特別是某些與自己相比強而有力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生活得好些)。

分析】雖然孩子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要依賴別人,但過分誇大則可能使自己失去獨立性,導致更大的依賴,從而失去學習能力。而過分誇大依靠的必要性,很可能讓孩子放棄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失去自主性而導致更大的依賴,產生不安全感。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有好多事情要自己獨立處理,孩子不可能事事依賴別人。有這種觀念的人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在社會中是很難生存的。另外,家長這樣做,也完全忽視了孩子的興趣、愛好。

合理信念】: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屬於我們,父母只能在某些方面幫助你,但不能代替你生活。

第九類:孩子只要學習不好,他就不是一個好孩子,而且以後也不會有出息(埃利斯總結的原文:一個人以往的經歷和事件常常決定了他目前的行為,而且這種影響是永遠難以改變的)。

分析】過去的成績會對現今的人生產生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完全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孩子自己要不要改變,如果他有強烈的願望想改變自己,總可以找到機會改變的反過來,如果自己認為自己被貼了標簽,不可改變,也就不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另外,也許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但這並不等於一無是處,要發掘自己孩子的長處,並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合理信念】:過去的成績已成歷史,但並不決定現在和將來,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

第十類:我為了孩子的未來,應該關心孩子的一切,並要為他的不足感到擔心、焦慮(埃利斯總結的原文:一個人應該關心他人的問題,並為他人的問題而悲傷、難過)。

分析】關心孩子這是有愛心,可過分投入孩子的事情,就可能忽視自己的問題,並因此使自己的情緒失去平衡,最終導致沒有能力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卻使孩子自己的問題更糟。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奉獻者,為孩子操心,確實是父母應該做的,但過分地為孩子“嘔心瀝血”,就會傷害了自己,孩子不僅不會領情,還對孩子無積極意義。

合理信念】:對於孩子的問題,我們可以表示關心和付出,但最好根據孩子的實際興趣、需要進行提供。

第十一類:孩子上了好大學,有了好工作、地位、金錢,他就是成功的(埃利斯總結的原文:對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應有一個惟一正確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就會很痛苦)。

分析】孩子的人生是個復雜的歷程,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求“完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堅持要尋求完美的答案,那就會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喪。孩子未來的路,是需要他們自己走的,如果忽視孩子內心的快樂,按照你設計的路線走,孩子有可能是經常處在痛苦之中,失去對生活的樂趣。

合理信念】:孩子真正的成功,是他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並有積極的心態,快樂努力的生活。

 

上一篇:丹真絨布上師:如何生起真實的菩提心
下一篇:狗與冰塊被堆了一車!哈爾濱開始大規模殺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