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淨土法要——論燃臂香及刺血寫經
印光法師開示:臂香者,於臂上燃香也。靈峰老人,日持《楞嚴》、《梵網》二經,故於燃香一事,頗為頻數。良以一切眾生,無不愛惜自身,保重自身。於他則殺其身,食其肉,心更歡樂。於己則蚊噆芒刺,便難忍受矣。
如來於《法華》、《楞嚴》、《梵網》等大乘經中,稱贊苦行。令其燃身臂指,供養諸佛。對治貪心及愛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於六度中仍屬布施度攝。以布施有內外不同。外則國城妻子,內則頭目髓腦。燃香燃身,皆所謂捨。必須至心懇切,仰祈三寶加被。唯欲自他業消慧朗,罪滅福增(言自他者,雖實為己,又須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眾生,故雲自他)。絕無一毫為求名聞及求世間人天福樂之心,唯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行。則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所謂三輪體空,四弘普攝。功德由心願而廣大,果報由心願而速獲。其或心慕虛名,徒以執著之心,效法除著之行。且莫說燃臂香,即將全身通燃,亦是無益苦行。以以執著心,求名譽念。既無三輪體空之解,又無四弘普攝之心。以如來破除身見之法,轉增堅固身見。罪福由心而分,果報由心而異。故《華嚴》謂“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證涅槃,愚學增生死”者,此也。(增廣文鈔卷一·復丁福保居士論臂香書)
又示:座下勇猛精進,為人所難能。又欲刺血寫經,可謂重法輕身,必得大遂所願矣。雖然,光願座下先專志修念佛三昧。待其有得,然後行此法事。倘最初即行此行,或恐血虧神弱,難為進趣耳。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累,速證無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今將辦法之利弊,並前人證驗,略開一二,庶可隨意作法矣。
刺血寫經,有專用血寫者,有合金、合硃、合墨者。合金一事,非吾人力所能為。憨山大師寫經,系皇太後供給紙與金耳。金書之紙,須用藍色方顯,白紙則不顯。即藍紙金字,亦不如白紙墨字,及硃字之明了。光曾已見過矣。若合金硃墨等,則血但少許,以表其志誠心。如憨山於五台妙德庵,刺舌血研金,寫《華嚴經》。妙峰日刺舌血為二分,一分研硃書《華嚴經》,一分著蒙山施食中,施鬼神。高麗南湖奇禅師,見蕅益《彌陀要解》,欲廣流通。刺舌血研墨寫《要解》,用作刻板底樣刻之。冀此書遍法界,盡來際,以流通耳。其寫一字,禮三拜,繞三匝,稱十二聲佛名。可謂識見超拔,修持專摯者也。此三老之刺舌血,當不須另行作法。刺出即研金硃墨而寫之便了。決非純用血,當仍用水參合之。
若專用血寫,刺時先須接於小碗中,用長針盡力周匝攪之,以去其筋。則血不糊筆,方可隨意書寫。若不抽筋,則筆被血筋縛住,不能寫矣。古有刺血寫《華嚴》,以血筋日堆,塑成佛像,有一寸余之高者。又血性清淡,著紙即散,了無筆畫,成一血團。其紙必須先用白礬礬過,方可用。礬過之紙不滲,最省血。大紙店中有賣的,不須自制。此系備畫工筆者之用也。其礬過之紙,格外厚重,又復經久。如黃紙已染者便堅實,未染之紙頭即硗脆。古人刺血,或舌或指,或臂或胸前,亦不一定。若身則自心以下,斷不可用,若用則獲罪不淺。
不知座下擬書何經?若小部頭,則舌血或可供用。若大部,及專用血書,則舌血恐難足用。須用指及臂血,方可告圓。以舌為心苗,取血過多,恐心力受傷,難於進修耳。光近見刺血寫經者,直是造業。以了無恭敬。刺血則一時刺許多。春秋時,過二三日即臭,夏日半天即臭,猶用以寫。又有將血曬干,每寫時,用水研干血以寫之者。又所寫潦草,毫不恭敬,直是兒戲。不是用血以表志誠,乃用刺血寫經,以博自己真心修行之名耳。竊謂指血、舌血,刺則不至太多。若臂則一刺或可接半碗血。與其久則臭而仍用,及曬干研而方用。似不若最初即用血合硃作錠,曬干聽用。為不虛耗血,又不以臭血污經,為兩適其宜矣。然此錠既無膠,恐久則硃落。研時宜用白芨再研,庶不至落。又將欲刺血,先幾日即須減食鹽,及大料調和等。若不先戒食此等,則其血腥臊。若先戒食此等,則血便無濁氣。
又寫經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體寫經者,光絕不贊成。所以寬慧師發心在揚州寫《華嚴經》。已寫六十余卷,其筆法潦草,知好歹者,便不肯觀。光極力呵斥,令其一筆一畫,必恭必敬。又令作《訟過記》以訟己過,告誡閱者。彼請光代作,故蕪鈔中錄之。方欲以此斷煩惑,了生死,度眾生,成佛道。豈可以游戲為之乎?當今之世,談玄說妙者,不乏其人。若在此處檢點,則便寥寥矣。
尤君來書,語頗謙恭。光覆之,已又致謝函,可謂笃信之士。然仍是社會之知見,於佛法中仍不能息心實求其益。何以見之?今有行路之人,不知前途,欲問於人,當作揖合掌。而尤君兩次來函,署名之下,只雲“合十”。是以了生死法,等行路耳。且書札尚不見屈,其肯自屈以禮僧乎?光與座下心交,與尤君亦心交。非責其見慢,實企其獲益耳。(增廣文鈔卷一·復弘一師書一)
接手書。見其字體工整,可依此書經。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比新進士下殿試場,尚須嚴恭寅畏,無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於選佛場中,可得狀元。今人書經,任意潦草。非為書經,特藉此以習字,兼欲留其筆跡於後世耳。如此書經,非全無益。亦不過為未來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淺鮮。
座下與尤居士書,彼數日前亦來信。意謂光之為人,唯欲人恭敬。故於開首即稱"師尊",而"印光法師"四字亦不用。光已詳示所以。座下信首,亦當仍用"印光"二字。不得過為謙虛,反成俗套。至於古人於同輩有一言之啟迪者,皆以作禮伸謝。此常儀也,無間僧俗。今禮教陵替,故多多皆習成我慢自大之派頭。學一才一藝,不肯下人,尚不能得,況學無上菩提之道乎?此光盡他山石之愚誠也。
刺血寫經一事,且作緩圖,當先以一心念佛為要。恐血耗神衰,反為障礙矣。身安而後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則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圓備矣。(增廣文鈔卷一·復弘一師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