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寺廟

 

世界上最小的千年古佛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界上最小的千年古佛寺

作者: 張鴻墀

 

    

  塔克拉瑪干保存最好的古佛寺 圖片均由沈橋攝影

 

 

一名放羊的牧童驚醒了沉睡中的佛。他的驚訝驚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博士。他趕到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東南約7公裡的一個被稱為“托普魯克墩”(維吾爾語意為“許多土堆”)的地方,滌掃塵土,使佛寺重見天光。

 

小佛寺位居 “許多土堆”中的一個沙丘。沙丘東西長40米,南北寬20米,最厚的流沙覆蓋達3.3米。沙丘上生長著旱地植物蘆葦、駱駝刺、紅柳等,當地村民常在此放牧。巫新華博士等將小佛寺命名為“托普魯克墩佛寺”。

 

巫新華博士在他發表的考古調查報告中稱:托普魯克墩佛寺是全世界目前所發現的最小的古代佛寺;是中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迄今所發現佛寺中保存最為完整、佛寺壁畫保存面積最大、壁畫及佛像保存狀況最好的古代佛寺;也是塔克拉瑪干地區惟一一處保存完好的佛堂建築形式的古代佛寺建築。他認為:根據現存的佛寺建築遺跡和壁畫,可以完全復原佛寺,這是該地區僅有的一處遺址。

 

巫新華與和田地區文物管理所艾再孜·阿不都熱西提等人對佛寺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發掘。佛寺坐北朝南,規模很小,整體呈方形,由木骨泥牆構築而成,其中東西北牆殘存高度約1.3米,南牆現只殘存有木骨,估計是進出佛寺的門。整個佛寺南北長2.25米、東西寬2米,面積只有4.5平方米。

 

佛寺的建築方式為木框架加木骨泥牆,四牆一門,四內壁均繪有精美的大乘佛教壁畫。此外有壁畫殘塊120塊。佛寺中央為一尊佛像,殘高0.65米。脖頸以下保存完整,胸部以上毀壞,露出了木骨,木骨上捆綁著蘆葦,作為塑像的骨架,木骨頭部削成尖狀,這可能是為安裝佛頭而制作。

 

南牆的小門,目測寬不足1米,體胖者進入恐需側身。站立在佛寺正中,佛像與人只有咫尺之距,難以想像千年前的古人如何面對佛像行膜拜之禮。為何建得如此之小,目前尚只能猜測為富裕人家獨自建造以供家人供奉。

 

建築、雕塑、繪畫三者完美地結合

 

新疆大學的王功恪教授對小佛寺考察後認為:托普魯克墩小佛寺不僅小得出奇,堪稱舉世罕見,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小的佛寺,其保存之完整、壁畫之優美、雕塑之精湛、佛堂之典雅,均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境界。

 

佛寺北正中的佛像,身體較寬,細腰,雙肘外撐,小臂置於雙腿上,手殘,估計原手應施禅定印。佛像可能著通肩袈裟,衣紋呈平行階梯形,單薄貼體,顯露出健壯的軀體,胸部下垂的衣褶略顯細密,裙擺很短。雙腿較寬,結跏趺坐於蓮座。蓮座上亦施有彩繪。

 

佛像身後依牆壁繪出大背光,背光外緣分別塑出花邊、束蓮、聯珠紋和變形蓮瓣,內緣用綠、白和赭色繪出弧形背光圈。

 

背光右側尚保存有壁畫。壁畫分兩部分,下部一立佛,形體較大,頭頂有饅頭狀肉髻,卵形臉龐,臉部微微側向左側,額際有白毫,眉眼細長,鼻梁較高,小嘴。雙耳下垂及肩。頸部有二道肉紋線。身著赭色通肩袈裟,頸下部露出火焰寶珠,雙肩寬厚,左臂下垂,右手上舉於右胸前,手指微微彎曲,掌心朝外,施無畏印。頭後有圓形頭光和身光。上部為上下二身小佛像,上面一身頭部已毀,身著通肩袈裟。雙手施禅定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下面一身立佛,身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內著僧?支,腹部系帶,袖手,結跏趺坐式。二像均繪有背光。

 

從塑像的樣式和壁畫技法看,佛像的造型與上世紀初在和田地區洛浦縣西北50公裡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熱瓦克佛寺塑像非常相似;壁畫風格也與熱瓦克佛寺以及和田地區於田縣北220公裡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喀拉墩佛寺壁畫接近,如用墨線勾畫佛像,再塗以赭、白等色,臉部及身體不見用暈染的方法;壁畫多用白色和淡綠色。

 

熱瓦克遺址被認為是2世紀至3世紀的遺存,喀拉墩遺址被認為是3世紀至4世紀的遺存。巫新華博士認為,該佛寺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為5世紀至6世紀。

 

由於沒有其他建築設施,這座小佛寺一直面臨著風沙侵蝕的威脅。去年3月,地處沙漠邊緣的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電力企業會同當地文物管理部門,開始著手托普魯克墩佛寺的專用輸電線路規劃和架設,以便考古學者研究保護世界最小千年佛寺。

 

從小佛寺窺探佛國於阗

 

在距今3000年左右,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於阗建立了國家。在西漢時期(距今約2000年),尉遲家族稱王,統領於阗。佛教傳入於阗的具體時間,學術界尚無定論,約在公元前後,因國王尉遲家族虔誠信仰並極力弘揚,在於阗境內大力修建佛院、莊銮佛像,彩繪壁畫,佛教在於阗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於阗成為佛教的聖地,境內塔寺林立。同時,大批的大乘經籍從於阗弘布到中原,成為中原大乘佛教的策源地。無論是晉代高僧法顯的《佛國記》,還是玄奘名揚天下的《大唐西域記》,以及藏文本的《於阗授國記》,對於阗佛國都著墨甚多。

 

隋唐時期分別在洛陽和長安從事繪畫創作的“大小尉遲”更將於阗佛教繪畫技藝帶到中原,“於阗畫派”吸收了印度、中亞的暈染法,融匯中原繪畫的線條,又加入於阗本地的成分,形成獨辟蹊徑的繪畫風格,深遠地影響到我國佛教藝術的發展。

 

8世紀中葉開始,喀喇汗王朝和於阗王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1006年,於阗被喀喇汗王朝所滅。千百年來的政權更迭、宗教變遷和戰爭的洗禮,古代於阗的佛寺遺址幾被夷為平地,能保留下來的大多是滿目瘡痍的斷壁殘垣。這對研究古代於阗佛教及佛教藝術留下了諸多遺憾。

 

托普魯克墩佛寺則是迄今和田地區發現的保存狀況最好的佛寺遺址之一。佛寺遺址形制、壁畫與所出土文物對研究與了解古代和田地區佛教、民間佛教信仰、佛教塑畫技法,以及於阗與河西走廊、中原、西藏等地的佛教傳播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生動的實物例證。

 

在小佛寺遺址的西面約500米的地方,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沖溝,寬約30米,由泉水匯集而成,水量雖不大,但常年不竭,當地人稱此為“達瑪溝”。達瑪溝正確的漢語譯名應該是“達摩溝”,意為“佛法匯集之地”。這裡曾是西漢之際西域綠洲小國蓖摩的中心區域,其後為於阗國所並。達瑪溝北部為自20世紀初以來,和田地區所發現佛教遺跡分布最為廣泛之地,陸續發現大量魏晉至唐代的佛教遺跡,出土了大量可印證於阗乃至西域南部歷史的珍貴文物。

 

托普魯克墩佛寺的發現對了解古代佛國於阗開啟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們通過它走向消失的於阗佛國,探詢古代於阗曾經的輝煌文明。

 

來源:都市消費晨報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怎樣從偏邪回歸到真正呢?
下一篇:牙齒保健2012年新概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