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一位耶魯佛學博士的佛學研究之路(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http://manyuer.bokee.com     作者: 王翔

四、港大佛學中心第一學期日志(2003年10月)

  31日:我埋首工作了一天,不過也聽了不少曲子,最欣賞的是“十二國記”原聲大碟中最有名的那首“風駿”,這名字光聽起來就頗有詩意,這種流暢的具有古典風格的曲子讓自己的感性神經保持興奮。其實在學習中我會常常看些動畫片,魔幻小說什麼的,目的之一就是不讓經由文學培養起來的感性的細胞遲鈍了。今天晚上出門一看,才發覺已經是萬聖節了,我有時候也會歎一口氣,似乎自己已經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我們在這離世間遙遠的地方所體味到的樂趣和美感又有誰人知呢,我們在歷史中的旅行同樣也為我們在千山萬水間的真實旅行做好了准備。今天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了,下個月將是嚴格的寫作的時間,我的計劃是:星期二,三,五,六的早上9點到晚上7點全部在圖書館的小房間裡寫作,中間下午兩點去吃飯;星期一,四,日因為有課,安排為中午11點半吃飯,下午在圖書館study room, 直到5點30去吃晚飯,星期天一天都是學習梵文的時間。

  28日:只要去圖書館總要在第一層看看新書,有那麼一瞬間,覺得非常的自由了,就像是回到了隨意讀書的本科時代,時間如流水一般,眼界也沒有限制。當時可以關注文史哲所有感興趣的領域的新書,當然因為圖書館的限制,文本的廣度和深度都遠不如今天。

  26日:有的時候,理性的書看久了,也想舒舒服服讀些幻想小說,換換胃口,我嘗試了一下,我得承認,有一些網上的小說還真的是很精彩的。比如名作“天魔神譚”,這部書真的充滿了夢幻色彩,非常好看。一開始幾章中,最讓我感動的情節是御萊斯達克將軍為了讓的四個兒子和老父親逃出原曙城,抱著玉碎的決心做絕死一戰,獨自抵擋40多個身手不凡的敵人,在傷痕累累的情況下,依然擊殺了20余個勁敵。這時心髒粉碎,生機已絕的御萊憑著最後一口氣,使用太古魔導法,准備與最後的三個敵人同歸於盡,這一擊在一瞬間如同烈日一般照亮了黑夜,這一刻也因此而成為原曙城“黑夜烈日”的傳說,但終於因為能量過大,使他的身體化為黃金一般的塵埃慢慢地消逝在夜風裡。那最後幸存的三個敵人也因為他神一般的英勇氣概而在他隨風消逝的地方行了三跪九叩之禮。而這之後的兩年,御萊捨身戰死的地點成為一個人和動物都無法接近的禁區,聚集了濃厚的土元素。只到兩年之後,他的兒子亞芠在悲憤中回到這一地點,才重新找到了父親在最後一刻留下的記憶和不滅的精魂。所以盡管這是一部通俗的作品,我得承認,這裡面有許多精彩的情節讓人回味。

  25日: 其實現在很忙,但是宋美齡去世了,似乎應該說什麼吧。我對於中國的近現代史沒有專業級的知識,但是在10年的讀書生涯中,對於中國的最近150年,我看到的是一個激蕩宏偉的畫面。宋美齡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傳奇的歷史。宋美齡的死讓我們對於人生的爭斗和執著有了更清晰的醒查,在我的心裡更滋長了看遍世事之後的一絲虛無。我在古都南京,新都北京都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在天安門的晴空下,在總統府的長廊中常常能夠回憶起波瀾壯闊的現代史。在這樣秋高氣爽的日子了,這些歷史的沉思也和我的個人史,個人的學習史聯系在一起了,如今我一個人在異鄉求學,在離開南京6年之後依然在學術的道路上跋涉,有一種“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感覺,但是回想起在河海稚嫩的求學時代,好像又回到了年輕無畏的純真年代。然而這一切盡管美麗,不也如同夢一樣嗎。

  20日:在港大呆了一段時間了,我暗自能夠感到,港大是以西方為模式的很優秀的學校,有很完善的條件和財力,但是這畢竟是地域性的大學,它的背景和腹地太有限,這使得它無法擁有一種大氣。無論是北大還是耶魯,都有其自己不可言喻的大氣,北大盡管在很多硬件和財力上不如港大,但是它畢竟是以廣闊的中國為腹地,它集中了全中國的最優秀的學生,它代表了一個大國的學術雄心和歷史縮影,所以就長遠的眼光來看,我總是覺得北大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它一定會超過任何地域性的大學而成為中國真正的學術王座。

  12日: 學習固然是漫長而又嚴格的訓練,但是這同樣是一種充實和趣味盎然的生活,是一種發展內在的挑戰。就像習武的人不斷地把自己培養成一流高手,職業棋手不斷磨練力圖跻身九段的行列。同樣,在真正的一流的大學,博士的訓練固然漫長,但是它的嚴格的確讓人受益良多,它的全方位的從語言到知識面到眼界的訓練使得候選人慢慢地展現了一種博學多才的美,他不斷地深入到一片海洋中去,如同舞者沉浸在自然流動的形體的動作之中。

  10日:有的時候覺得印度的古代文學充滿了神性,而且詩意盎然,有著一種寧靜的美,比如北大的畢業生會得到一張校友卡,關於這張校友卡的介紹就引用了迦梨陀娑(Kalidasa)的Abhijnansakuntala“沙恭達羅”中的詩句。同樣今天在紀念季羨林先生的文集中也看到迦梨陀娑的詩句。

  8日:好像很久的時間沒有過快意恩仇的生活了,有的時候會非常地懷念。在深夜無人的時候,我還能回憶起少年時清澈的理想,想起來似乎是不久的過去但是已經完全不再的本科時代的回憶。

  7日:普林斯頓確實是有著極其好的條件,能夠為學生提供5年的全獎,就這一點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啊。東亞系的陸揚先生問我問什麼選擇去香港大學,我在信裡面用中文回答如下:

  我轉向佛學其實也只有1年零9個月,所以在耶魯的時候也錯過了weinstein教授退休前的最後一次課程,之後耶魯就沒有了固定的佛學教職,後來只是來了兩個短期的訪問教授。所以去年申請的時候,我只遞交了幾所學校,覺得准備得並不充分,也沒有比較成熟的sample, 盡管我也申請了普林斯頓的宗教系,但沒有成功。錄取我的學校,比如伊利諾大學卻沒有足夠的財政支持。在美國,同時有財力和師資支持學習中國佛教的學校本來就寥若晨星,競爭就更加白熱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耶魯的學習壓力頗大,非常疲勞,所以我更願意用1-3年的時間作充分的准備,喘一口氣,慢慢地積累,而且盡管我讀書不曾懈怠,以泡一流的圖書館為樂趣,以自由的大學為終生的歸宿,但是我也要考慮個人的生活,在美國攻讀佛學博士,年深日久,語言和養的訓練漫長,食品難以下咽,如果沒有F2的支持真的是難以為繼。所以到香港大學作為中轉站,可是說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的結果。而且在這裡也有一些耶魯所沒有的佛學書籍,從參學的角度來講也可以博采眾長。

  4日:今天嘗試翻譯梵文的幾個短句,據我的觀察是選自古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Mahabharata),梵語如此的復雜,學起來真的是很難啊,不過學任何的語言都不容易,明天下午梵文課,所以干脆一天都用來學習語言了。

  3日:在圖書館裡看各種畫冊,在伯孜克裡卡的圖片中似乎找到了迦樓羅(Garuda)的形象, 在敦煌壁畫中好像也有,看來要花時間去浏覽所有石窟全集了,從四川到中亞地區的巴米揚,不過也是很有意思的工作。後來看了最新的兩期《中國國家地理》,四川的圖片真是美極了,關於甘肅長成的一張照片勾起了我對於當年路過的河西走廊的美好回憶。照片裡的地方我親自經過,而且那天晴空萬裡,我打前站,在遼闊無垠的戈壁大地上飛馳,身心似乎都得到了解放,真的非常懷念,等我有時間的時候,重新回憶並寫出當年的所有的經歷,題目就叫做 “大西北的蒼茫時刻”。

  2日:借了一本哈佛的照片集(Harvard: A Living Portrait),看了前言,是從11000多張照片中選出了100多張,確實是非常的精彩。我復印了幾張貼在書桌前的小板子上,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張,是一位教授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展讀藏文典籍的場景,他坐在兩排書架之間,架子上是一排排一層層用黃布包起來的藏文佛經,就像我在西藏看到的那樣。本書的編者是哈佛音樂系畢業的,他在前言的最後寫了一段很精彩的對哈佛的總結,我看了很感動,特意摘錄如下:

  Harvard has given great men and great ideas and great citizens and great teachers to the nation; she has seen us through nearly a dozen wars. She has given us six p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she has stood like a rock in our midst. She has weathered criticism just and unjust, and abuse which is never just; she has 1ooked at her own faults, which have been not a few, and has strived to correct them. She is far from perfect, but she knows that perfec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perpetual will to seek it. If she was ever the rich man’s college, she is just as much the poor man's college today; for her sole requirement of the entering student is that he or she have character, ambition, ability, and the capacity to learn to think for himself----for her self. She is not prejudiced with respect to race or creed or color. She is able and eager to help those who enter her gates. She is anxious to be one thing above all: a better Harvard tomorrow than she was yesterday. To that end, she is permanently for change but always with an eye to the unchanging values of the human spirit. Lastly and most important, she has faithfully stood for the freedom of the mind and the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never more so than in the strange abrasive period which has followed World War II. As one alumnus once wrote to my office: This gift is "for the institution that represents one of th great achievements of American democracy ."

  David McCord

 

上一篇:宣化上人:千手千眼(十二)
下一篇:淨空法師:菩薩決定不說他人過失 也不放在心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