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很多法身菩薩都不信有極樂世界、淨土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很多法身菩薩都不信有極樂世界、淨土法門

 

「我者有二」,就是二種我,「一者人我」,這二種我都是空的,都是空無我。「凡夫不了」,不了是不明了,「五蘊和合假現有我之義」。我們現在這個身,這個身是五蘊身,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受是感受,受苦受樂,不苦不樂叫無記受,那也是受。想是思想。行是念念相續,它不會中斷,它不會斷,行是相續相。識就是指阿賴耶,阿賴耶裡面能夠含藏一切法的種子。這個種子不是現象,我們剛才講的三種現象都不是,但確實是有這個東西,我們講的是印象。我們從早到晚,眼見耳聞都留著有印象,這個印象就儲存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像是數據庫一樣,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六根六識所造的全都儲存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是大倉庫。這經上說得好,因為這個數據庫裡頭它不是形相、不是物質,如果是物質,哪怕它再小,大概遍法界虛空界都容納不下。你就知道阿賴耶不可思議,因為它不是物質現象,它能現。所以我們的身是五蘊身,色受想行識。

《心經》大家念得很熟,《心經》一開頭,「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人我是空。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以前我們的體會,總以為是這個人身,是我們一個人,現在我們懂得了,不是。五蘊是什麼?五蘊是佛講的極微之微,就是今天量子學家所說的小光子。這是物質的基礎,所有物質都是它聚合而成的,像前面所說的一合相,緣聚緣散。這麼一個小光子,它裡頭有色受想行識。彌勒菩薩給我們說,這個東西是從念頭成的。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動個念頭,心有所念,佛問,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幾相、幾識?佛問得細,我們問不出來。這裡頭有幾個念頭?有幾個相?有幾個識?相就是色相,識就是受想行識。我們就知道了,原來五蘊是小光子。彌勒菩薩回答的是「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動一個念頭,時間是一彈指,那裡頭多少細念?三十二億百千個細念。三十二億乘百千,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裡頭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就是色相,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形裡面都有受想行識。佛講的五蘊是講的小光子,佛教的名詞叫極微之微。所有物質現象的基礎是五蘊,最小的物質,它裡頭有色受想行識。所以物質跟精神永遠不分開,分開就錯了,分開就沒有了,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變現出來的。

阿賴耶識,這個相宗講得很清楚,「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一念沒有原因,這個一念沒有開始,所以無明叫無始無明。為什麼不能說它有開始?因為它不是真的。如果它有開始、有終了的話,有始有終,那真有這回事情;沒有開始,就是說它是假的,完全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佛把它比成夢幻泡影。作夢有沒有開始?誰作夢的時候能把那個開始找到?幾分幾秒、幾秒之幾秒,能不能把它找出來?找不到。你會不會去找?不會去找。為什麼?假的,要是真的你就去找了,那是假的,找它干什麼!一念不覺是假的,所以叫無始無明。這個可不能解釋錯了,那個無始不是說太久太久,找不到開始說個無始,那你這樣想就全想錯了。你應該懂得彌勒菩薩所說的,這個念頭太短暫,如果我們今天用秒來算,一秒鐘彈指五次的話,那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你把它找出來,你能找得出來嗎?找不出來。所以佛講無始這個名詞用得太好,無始就根本它是虛妄的。

一念不覺,這就是個動相,這是阿賴耶的業相,業就是它振動,這一念就動了;心是清淨的,永遠不動。這個不覺就產生波動的現象,這個現象科學稱之為能量。這個能量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裡面的境界相跟轉相也是本有的。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智慧德能,現在講能量、信息、物質(這是講相好)。大乘經裡頭講得清楚,比科學家講得更清楚。所以物質現象是從轉相變現出來。我們講阿賴耶的四分,學過相宗的就更容易懂,一念不覺是阿賴耶的證自證分,那個一念不覺;阿賴耶的自證分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自性;阿賴耶的見分就是精神現象,末那識,「我」出來了。我見,我見是第六意識的主體,就是我出現了,執著有個我,我出現了。跟著我出現之後就有三個東西,我愛、我癡、我慢。這就是貪瞋癡,我愛是貪,我癡,我慢是瞋恚,貪瞋癡這三個煩惱跟著我同時出來,這個東西叫根本煩惱、俱生煩惱,跟我是同時生起來的,只要有我就有貪瞋癡,貪瞋癡放下了,我沒有了。如果我沒有了,貪瞋癡就沒有了,它是跟著來的。因為有我才有境界相出現,就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從見分變現出相分。阿賴耶的業相是能量,見分是精神現象,相分是物質現象,就在那一念當中完成的。這一念要記住,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就在那個裡頭形成的,這統統完成了,阿賴耶三細相出現了。這種現象你不能說它有,你說它有,它已經沒有了;你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又相續相出現了。但是念念不一樣,每一個念,就像我們電影那個底片一樣,一個畫面,這個畫面一閃就過去了,接著第二張出現了。第二不是第一念,念念都不一樣,沒有相同的。所以這種相叫相似相續,它不是完全相同的,完全相同的我們可以說相續相,它不是的,念念不相同。

江本博士做水實驗,我第一次跟他見面,他做了十年,現在應該有十五、六年了。幾萬張照片,他告訴我找不出兩張是完全相同的,他感覺到很奇怪。我告訴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相同。他問:為什麼?我說佛在經上早就講過,你前念跟後念不一樣,你同樣說我愛你,前念的愛跟後念的愛不一樣。所以你實驗出的結晶,這個照片肯定不相同,不是完全相同。所以那種實驗,每一個人去實驗,畫面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你的念頭在動,你起念頭是感,它是響應,感不相同,響應怎麼可能相同?感是因,應是果,所以不一樣。我們的念頭,念念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會有相同的東西出來?剎那剎那都在變,無常!我們的身命不是一天、一年、幾十年,不是,我們的身命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每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哪裡是真的!我們讀了佛跟彌勒菩薩這個談話,是在《菩薩處胎經》裡頭所說的,我們又看到近代量子學家的報告,我們才恍然大悟,真相原來如此,才搞清楚、搞明白。

真搞清楚、搞明白,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大,為什麼?真放下了,沒搞清楚真放不下。你今天為什麼沒有放下?沒搞清楚。你真搞清楚就放下了,曉得什麼?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何必要造孽?還有這個顧慮、那個顧慮是造業,不造業了,徹底放下了。《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讀了,讀得很熟也會念,也記得很清楚,但不是自己的境界。什麼人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的境界,他們的境界。你要入這個境界,你就不是凡夫,你不住在六道,你也不住在十法界,你住在哪裡?你住在實報莊嚴土。所以就不一樣。境界不同就不可能在一起,在一起肯定境界是相同,相去不遠。可是要是生到極樂世界那就不一樣,極樂世界雖然沒證得,沒契入這個境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他加持你,真加得上,我們這些人去了也真能夠得受用,佛加持我們真得受用,所以你表現的智慧、神通、道力跟佛差不多。到極樂世界,你的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你的生活環境跟阿彌陀佛一樣。換句話說,雖然煩惱沒有斷,人天的身分到極樂世界,享受的是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平等,這叫做難信之法。你講給許多菩薩聽他不相信,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佛說,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諸佛知道,他們完全了解。等覺菩薩猶如隔羅望月,就是對於這樁事情的了解,他是了解,了解不透徹,好像晚上看月亮,隔著一層羅網,是看到了,隔一層羅網就跟那個完全沒有障礙的那看的不一樣。這把這樁事情搞清楚了,我是什麼搞清楚了,真正的我是法性、是自性,這是真正的我,五蘊和合是假我,這得認清楚。

...

「下雲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這兩句是經文。「《會疏》曰:專求者,是誓願義」,我們要發願,阿彌陀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真干,真發四十八願,專求淨土。發願之後真修,五劫修成,所以極樂世界自然現前。那是什麼?自性本具的智慧是體,能現之體,彌陀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是緣,有因有緣,果現前。所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行,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成就。它怎麼來的我們曉得,它不是人工設計的,不是有人去施工的,不是的,完全是變現出來的。這樣的變現,佛為我們講六道輪回講過,六道裡面欲界天,欲界第五天,欲界有六層天,第五天他們的福報、他們的德行,德行跟福報都能夠變現,隨心所欲,一切是變化所作,這個我們要知道。第五天就是化樂天,所有受用都是變化所作的,極樂世界怎麼會做不到?阿彌陀佛比他們高得太多,第五天的修行肯定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五劫修行不太可能。

在這個人間,我們常常聽說,人間的大富大貴,做帝王的、豪門巨富,這麼大的福報、這麼高的地位要修多久?通常講十世,生生世世,十世修得這麼大的福報;不是一世,一世修不到,十世。那我們想想,如果能修到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肯定不止十世,十世做不到,我們會想到那要百世,一百世的修行,你才能夠修到那麼高的地位。不但要修上品十善,而且還要修禅定,修慈悲喜捨,你才能夠生到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阿彌陀佛修多少時間?五劫,五劫的時間沒法子算;經上沒有說小劫、中劫,那肯定是大劫。大劫是什麼?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大劫。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五次,你說時間多長!那個四十八願才修成。成的是什麼?自然感應,隨心所欲。世界成就現前了,第一願沒有三惡道,真的沒有三惡道;不但沒有三惡道,連修羅、羅剎都沒有,只有人天兩道。願願兌現,談何容易!這麼長的時間成就。讓我們從欲界第五天、第六天這個例子,回過頭來我們去體會、去觀察極樂世界就不會懷疑了,確確實實肯定世尊在經上常說的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要專一,專想,符合世尊的另外一句話「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阿彌陀佛的修行,心心念念就是四十八願。

一願成就容易,四十八願同時成就不容易。我們想到五劫應該是如此,時間短了不可能四十八願同時圓滿、同時成就。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大事情,他做到了。他為誰做的?為我們做的。這麼大的智能,這麼大的福報,神通、道力,用這個來供養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彌陀是大施主,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是接受供養。十方世界確實有那麼樣慈悲的菩薩來供養你,讓你離苦得樂,但是不能叫你得圓滿智慧。極樂世界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給你講經說法,幫你開智慧,那是供養智慧。實際上智慧是本有的,得有啟發你才覺悟,你才真正證得。所以人家要問我,你為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學別的宗派,他會問你,你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我到極樂世界求福求慧,福慧圓滿,我去干這個,不是干別的。我現在真的明白、真的懂得,遍法界虛空界福報最大的是那個地方,最容易開智慧的也是這個地方,我們就鎖定這個方向、這個目標永恆不變,一定成功。

「《會疏》曰:專求者,是誓願義」,我們要專求,「如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發願,給我們做榜樣。「如是剎,指極樂,勸希求也」,祖師大德勸你,你對它要有希望、要想求得,你就有福,你就有智慧。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他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有智慧、有福報,沒有一個不想去。「《淨影疏》謂此一偈是:舉彼智願記必得土」,彼是阿彌陀佛,這一偈是舉出阿彌陀佛智慧跟大願,你真想去,佛給你授記,你一定可以得到。「通達法性一切空無,是舉智也」,這是智慧。「前覺一切如夢幻等(前面的經文說: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是世谛智」,這是世間智慧。「此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是真谛智」,這個不一樣。世俗智能享受世間福報,這個世間是人間天上,就是六道裡頭的,不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但是講到法性那就不一樣,「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不但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這就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菩薩在一般講,多半都是住在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報土。他們不知道有極樂世界,另外還有知道有極樂世界他不相信,所以這難信之法。難信之法不是說我們,我們給你一講你就相信了,不難!菩薩,跟他講真難,你煩惱一品沒斷,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這誰相信?我們相信了,他不相信。因為我們胡塗,懵裡懵懂就這麼信,他們有智慧,他搞得很清楚,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們凡夫就這麼信了,信了他就真往生、真成就。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真叫難信之法。

你說往生極樂世界,像我們這種凡夫,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品位?下下品往生,那個菩薩相信;如果說上品上生,他搖頭,不可能,哪有這個道理!他不相信。確實我們凡夫有上上品往生,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你遇的緣要非常殊勝,你就很可能這一生當中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他就住實報莊嚴土,他不是生在同居土跟方便土。前面我們讀的三輩往生,上輩是生實報土,中輩是生方便土,下輩是生同居土,都在遇緣不同,善導大師講得好!古來祖師大德不是這個說法,所謂一般見識,認為上輩是什麼人?四地以上的菩薩。這個說法一般菩薩相信,四地以上念佛往生,上輩往生他會相信。你說凡夫,我們一品煩惱沒斷,上輩往生他嚇一跳,哪有這種事?但是真有這種事。這個事、這些道理,佛說得好,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事實真相,只有諸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佛知道,菩薩不知道,所以叫難信之法。

我們今天遇到了,太稀有,稀有難逢我們逢到,我們的運氣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你一定要相信,你遇到就真有意義。你遇到要不相信,我是凡夫,造一身罪業,我怎麼能夠往生?我怎麼能上輩往生?那你就決定不能往生。有人問過我,我就跟他說,你決定不能往生。他說為什麼?因為你有懷疑,你懷疑你自己,問題就在此地;你對自己不懷疑,你肯定上品上生。所以這個事情不是別人給你決定的,是你自己做的決定。品位高下,實在講就是你放下多少。我對這個世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毫無掛念,我念佛往生就是上輩往生,還有一點牽掛那就下去了。這是大乘教裡講得太多了!凡夫成佛在理上講是一念之間,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佛就變成凡夫,迷悟之間而已。覺是什麼?覺是放下;迷是什麼?迷是放不下。所以你要常常想到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迷!迷到所以然處了。迷的時候可能極樂世界都去不了,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放下在什麼時候?平時,日常生活當中放下,不要去計較,工作裡頭放下,待人接物要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貪愛,放下貪瞋癡慢,就行了,你往生大幅度提升你的品位。放不下不行!這個地方批注裡面跟我們說的,「專求淨土,是舉願也」,很重要很重要!「必成是剎」,這是佛就給你授記,你決定成就。「蓋由於智願,受記得淨國土」,你決定往生。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上一篇:淨空法師:怎麼印證自己學佛修行正確不正確?
下一篇:夢參老和尚:一種極簡便易行的佛門養生長壽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