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成就捷徑(匯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懷瑾先生傳的成就捷徑

 

(一)

那麼回轉來說,曉得了這些道理,再回到我們打坐修行,為什麼要修白骨觀、安那般那?白骨觀,包括不淨觀,是破除身見,破除你對這個身體的執著,以及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乃至很多念頭,這些都是以這個身體為基礎的。

安那般那以修風大觀為基本,因為風大這個氣,就是唯識學所講的八識的根本依,八個識所根本依止的,這個生命就是一口氣。你不從根本依上去解決,就得不了定。物理世界的生起,也是風輪先起的,研究《楞嚴經》就知道。念頭一動,氣就跟著動,四大作用跟進,各種感受、念頭、境界跟著來。反過來,你念頭真的止了、專一了,就會轉化四大業報之身。

修安那般那、白骨觀是先轉化你的四大,由風大、由氣來轉變你的地水火風,轉化習氣,每一個細胞神經都轉了,因為這個業報之身轉了,超越了欲界天所有境界,才可以得到禅定。簡單明了,就告訴你們這個大原則。所以叫你們好好修安那般那,從修小乘禅觀入手。

這是佛學講修證之路的一個科學系統,同生命科學連起來,是一個根本的道理。這個不懂,所有學佛都是白搞的,所有打坐也是白坐的。不管你學密宗、禅宗,什麼宗都沒有用。

(南懷瑾先生:《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二)

對了,修行千萬把握,記住!剛才我們講“六妙門”,你們真下決心,修安那般那,這是一條最快成就的捷徑。

(南懷瑾先生:《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現在我們講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觀法門。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經典中講,修四禅八定而證果位的人,一定要走這兩個法門?你看顯教裡頭再沒有其他的,密宗自認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當,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還是這兩個東西變的。

(南懷瑾先生《答問青壯年參禅者》204頁)

以我的經驗,除了走安那般那、白骨觀這個路線以上,其他的方法我懂得太多了,告訴你們,那些都是閒家伙,閒家具,聽懂了嗎?我那個百貨公司裡頭什麼都有,但是我都擺在那裡,放在那裡讓它爛的,因為都是次級貨。正統所賣的,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店裡的安那般那,不淨觀與白骨觀。這兩個一配合,一下就到了,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

(南懷瑾先生:《答問青壯年參禅者》242頁)

(三)

南老師的學生李淑君的《佛說入胎經釋》有很明晰的講解:

怎麼樣不再被輪回所轉?為了正視這個問題,有幾點我們必須再作強調說明:

(1)真能從生死的輪回中跳出來,不再被生死、煩惱所轉,才叫解脫。解脫不完全等於悟道。照見一念無明,覺悟到生命的本來,這是“般若”,又叫悟道。

悟道之後,配合修證,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照見五蘊皆空,都在“常、樂、我、淨”的境界,這才是“解脫”。解脫了,連解脫這個概念都放下,不認為自己在解脫,不認為自己在修行,這才算真正證到“不生不死”“不垢不淨”的“法身”。

所以,“法身、般若、解脫”雖然是三位一體,卻也是一體的三面。唐朝的永嘉大師針對這個關鍵,就作過很精辟的解說,“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清淨即法身。”

(2)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生命是由性欲關頭的一念無明,配合父親的精蟲,母親的卵子,由這三緣和合而來。神識一旦轉進去了,這三緣一旦結合起來,就好像奶粉、白糖和水攪在一起。水裡有糖,有奶粉;奶粉裡有水,也有糖;糖裡又有水和奶粉。這三樣東西混成一體了。不經過特別的處理,是分不開了。

神識一旦轉入胚胎裡,又好比一只蒼蠅,停到電扇中間的轉軸上。停上去之後,電扇轉動了,這麼一轉動,裡面那只蒼蠅再也飛不出來了。

神識在入胎前,屬於心靈--肉眼看不見的“能量”的狀態;而精蟲、卵子則是有形有狀的“物質”的狀態。神識和受精卵一結合,就成為質、能的結合。這個之後,“能”就受到“質”的制約,也就是精神(心)被物質(物)所困;心被物所轉了。

(3)我們要求解脫,就是要做到不被物質所困,甚至於翻轉來,從心所欲的主導物質、調配物質,這也就是所謂“心能轉物,即同如來。”關於這點,《楞嚴經》作了非常扼要的提示,那就是“生因識有,滅從色除。”要想解脫,必須從色法上下手。

(4)色法上下手,也就是調理色身、修煉氣脈。

佛學把色法(物理部分),歸納成五大:地、水、火、風、空。

不論從那一大種下手起修--譬如不淨觀(屬地大),水觀(屬水大),火觀(屬火大),安那般那(屬風大),到最後都要通到“空大”,才可能超越了物質、色法的束縛。

而“四大”當中又以“風大”和“空大”最為接近。“安那般那”則是利用“風大”起修。比較起來,最容易證到“空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特別提出“安那般那”,認為這個修法特別奧妙的關鍵所在。

(5)除了“色法”部分,我們生命還有“心法”部分。因此《楞嚴經》在“五大”之外,又加了“覺、識”,而成為“七大”。如果從風大起修,進入“空大”,超越了物質、生理方面的障礙,同時配合心智上的覺悟,解脫“覺、識”這兩大,那才算是真正得了自在。

所以,“安那般那”的修法,不是只練呼吸,而是從呼吸下手,然後通達“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真空妙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才是究竟。

(6)盡管佛法一再強調“唯心”,但是嚴格說來,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一般的修證上,不論見解,或者功夫、境界,差不多都在“唯物”方面轉。

究竟心如何變成物?心物怎麼樣一元?無法求證到,這是個大問題。真求證到,真的心轉了物,心物圓融無礙了,才算真正見了道,證了道。

(7)我們不能見道,不能證道,簡單說,就是業力的關系。我們這個後天生命活動,整個都是業力的作用。所謂“力”,就是一股力量。雖說是唯心的,但同時聯帶著物,所以嚴格說,它(業力)也是心物一元的。

所謂業力,所謂習氣,不單單指我們現在的思想。我們現在所想的,所感受的,都還是這股業力的現象、外表。促使每種思想模式、喜好類型不同的那個根源,才是業力所在。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思想清淨了,念頭停止了,沒有了,就以為沒有業了。要知道,整個睡眠狀態,都是業;即使斷了氣,死亡的境界,也還是在業中;甚至於打起坐來,一念清淨,那也是業。

總之,我們現在活動,所有的細胞,任何心理狀態,裡裡外外,整個都是業力、業氣所形成。一般說習氣轉不了,很難轉得過來。這是過去多生累積的習慣、習性,也叫業習。轉得過來,才叫修行。

(8)所以,聽到一句“滅從色除”,千萬不要又被這句話所誤,一味的只管色身氣脈,而不注意心理結使的去除。那就真要驢年才得解脫了。

(禅客李志君。2008-10-6夜。深圳。)

 

上一篇:淨空法師:小孩什麼都學將來什麼都學不通
下一篇:十萬束鮮花、十萬香供佛法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