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

 

【今略明此觀。總分六門。先列名。後廣辨。】

先把大綱提出來,然後一條一條的為我們講解,在佛門講為我們開示。開示,那我們自己希望能夠悟入。這個六門:

【一、顯一體。】

我們接著把這個名字念出來:

【二、起二用。三、示三遍。四、行四德。五、入五止。六、起六觀。】

這就圓滿了。這是《華嚴經》修行的方法,不外乎這六條。這六條總共,一條都是三個字,十八個字,把《華嚴經》修行的方法和盤托出,再就沒有了。不但我們娑婆世界,十方法界所有的菩薩,修學《華嚴》契入境界,證得無上菩提,都是這六條,那你就曉得這六條多麼重要。

首先顯示本體,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就是自性。明心見性見什麼?就是見到自性。性是什麼?叫「自性清淨圓明體」,後面有詳細說明。自性,我們在這裡略說,它不是物質,它沒有物質,它也沒有精神,這兩種現象都沒有,它是清淨的,也就是說從來沒有染污。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見性,他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看跟此地講的完全相同。能大師講了五句,賢首國師在此地講一句,這一句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五句。你看它底下有個「圓」,惠能大師又說,第二句講「本不生滅」,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無動搖」,最後一句說「能生萬法」,惠能大師講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裡頭確實有圓的意思、有明的意思,明在哪裡?清淨就明,明是智慧。第三句裡頭說「本自具足」,這句話就是佛在《華嚴經》上「出現品」裡面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這不是求的,圓明都在其中,智慧就是明,德能相好那就是圓。

所以賢首國師的一句話,惠能大師的五句話,這就是把自性的樣子說出來了。不可思議的以善巧方便為我們說出來,說出來我們能不能見得到?我們見不到,為什麼?因為我們分別自性清淨圓明體,我們有分別心,我們有執著心,我們還起心動念,看到這幾個字起心動念。換句話說,我們只含糊籠統知道這麼一個名稱,它的內容我們確實是完全迷惑,不清楚。它在哪裡?你想想能大師末後的一句話,「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是宇宙、是人生。這個地方講人生是自己,所以禅宗裡面參話頭有一句,祖師大德教人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參究,可不是研究,研究是什麼?父母未生前我到底是什麼樣子。研究是用心意識,參究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叫參,人會開悟;用心意識叫研究,這個不行,這是世間法,怎麼研究都研究不透。所以現在科學家、哲學家,乃至於一切神學家,他們用的是什麼心?用的是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第六意識,這個東西全是迷,迷而不覺。自性迷而不覺就產生這個錯誤的阿賴耶,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阿賴耶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要搞清楚。那是諸法實相的本體,是宇宙人生的本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能大師說得很好,「本不生滅」,它沒有生滅。我們現在所看的一切法有生有滅,我們看動物都是有生老病死,看植物有生住異滅,看山河大地、看星球有成住壞空,包括自然現象都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全是假的,但是這些假的東西它不妨礙自性,自性是真的,不妨礙。自性永遠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它不是虛空,虛空還受染污,不是虛空,虛空是它現出來的自然現象,這要搞清楚。所以虛空有染污,自性沒有染污。

於是我們就曉得,佛法裡面講時間、空間,在百法裡面,這二法收在不相應行法裡面。百法是一切法的歸納,歸納為一百法。這一百法,有九十四條是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有六個是無為法,就是你看不到生滅的現象。無為法裡有相似無為、有真正無為,真正無為只有一個,就是自性。所以,時間是時分,方分,方分是空間,時分是時間,都是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實,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它確實有這樁事情,你再仔細去追究,它確實不存在,根本就不存在,是個錯誤的認知。

自性清淨圓明體,學佛沒有別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從那個法門裡頭希望你證得自性清淨圓明體,你證得這個就成佛,這就回歸到自性。怎樣才能證得?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那都是回歸到自性清淨圓明體的人,這些人異口同音的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就現前,你就證得,你就跟它合而為一。妄想是起心動念,極其微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極其微細的波動,佛法裡面稱為根本無明,稱它為妄想。用妄想這個名詞好,妄它不是真的。所以我們聽到佛在經上講的這句話,初學佛的時候有疑問,自性清淨圓明體為什麼會起妄想?幾時起的妄想?從哪裡起的妄想?我們會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沒有意思?自己都認為這是應該要提出來的,哪裡曉得佛法裡頭說,你從一個妄想引出這麼多妄想來,錯了。

怎麼樣對付妄想?不理它就沒事,你愈理它愈多,愈惹愈麻煩。我們也搞了很多年才明白這麼個道理,原來佛說妄,不理它沒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生活在這個虛妄的大千世界,只要你不理它,六根接觸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什麼事都沒有。這些妄相不妨礙自性,自性也不障礙妄相,真妄是一不是二,不相妨礙,這一點很重要。

看到佛說個妄,你再去研究這個妄怎麼來的,妄要有來處它就不叫妄,妄要是什麼時候出生,那也不叫妄。所以這個妄念發生,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此界、沒有他方,與時空沒有關系。所以開頭就把這句點出來,就好像《三字經》上,你看《三字經》一開頭就把本體說出來,「人之初,性本善」,自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用善惡的善來解釋你就錯了,那個善是什麼意思?就是清淨圓明體。

所以我們中國古代這些古聖先賢,你說他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我就把這個話向老師請教,我說我們看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這些,跟佛菩薩沒有兩樣,是不是佛菩薩應化在中國?像《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老師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有證據。因為古聖先賢沒有洩露秘密,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沒有說這個話,所以事上沒證據,理上絕對講得通。所以我很自信,中國那些古聖先賢都是明心見性的人,我們看,這用凡夫的角度來看,你觀察他的理念、他的思惟、他的一些方法措施,跟諸佛菩薩教化六道眾生沒有兩樣。

下面第二個「起二用」,這就是能生萬法。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二用就是正報跟依報,佛法裡面說兩種報,這起二用。

【一者海印森羅常住用。】

這句是講的顯依報,就是宇宙。宇宙出現了,怎麼出現的?起了無明。不起無明,這個宇宙不能說它沒有,我們這宇宙森羅萬象不能說它沒有,但是它不現,就是能大師講的第三句「本自具足」,雖然本自具足,它不現。具足什麼?具足森羅萬象,它不現。到什麼?到微微的波動現前的時候它就現,非常微細的波動,這一動它就現境界;這一動,就是法相唯識裡面所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動是不覺,覺心不動,這個要知道,覺跟迷差別你就能很容易區別出來。覺是什麼?覺是不動的,不動才覺,動就迷了。所以這一動就迷了,迷了它就出現象,現象是什麼?就是物質的世界,叫森羅萬象。『海印』是比喻,海是大海,佛常常把大海比作自性,自性清淨的時候這個大海的水不起波浪,沒有染污,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的境界統統照在裡面,這叫「海印」。『森羅常住用』,「常住」,你看到它好像是永恆的,而且這裡面千變萬化。為什麼它有那麼多變化?大乘教裡面常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不說唯性所變,為什麼?性不動,心動。

心是性的影子,性沒有動,心動了,心動它就出現象,這個心一動就叫阿賴耶。我們也常講,自性變成阿賴耶,自性不作主,自性的作用不現了,現出來這個現象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動的。所以這一動,它就變現出能見相,唯識裡面叫見分,也叫轉相。有見分,見分出來之後,立刻所見的境界相就出現,所以能見相是精神的現象。最初的那一動叫業相,業就是動,動的意思。能見相有了之後,所見的物質現象就出現,就是整個宇宙出現,你能見。這個時間多久?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整個宇宙跟我們這個生命的起源是一剎那間。不能說一剎那,一剎那時間太長了,還是彌勒菩薩講的一念,我們平常所講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這裡出現的,所以它叫頓現。現了怎麼樣?現了就沒有了。佛在《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真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幾乎是同時,就那麼短的時間裡面,我們沒有辦法想像那麼短的時間。講這三細相,它還有三個過程,首先是業相,再變成轉相,再變成境界相,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還要乘三,它有三個階段。所以念念不相關,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不是前念。

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很難理解,所以我常用電影的幻燈片來做比喻,諸位容易懂。我們看電影,看到銀幕裡面的影像好像都是真的,其實你去看看放映機裡面的底片,一張一張的底片,沒有一張完全相同,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不是前一張,這個道理我們懂。它的速度,一秒鐘才二十四張,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現在我們要把它速度加快,加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速度加到這麼快,這就是我們現在宇宙森羅萬象的現象,你能知道它是假的嗎?我們凡夫心浮氣躁,哪裡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都以為是真的。佛告訴我們,不是真的。我們知道電影銀幕上現的相是相續相,也是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相續相。我們今天看的這個大宇宙,同樣一個道理,也是相似相續相。誰能看到?電影的底片我們很容易看到,我們在銀幕上回過頭看放映機就知道。大乘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八地菩薩他就見到。八地叫不動地,七地之前還見不到,八地,你說那個心多清淨,極其清淨心裡面最微細的波動他能感受到。所以這個事實真相,八地以上見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人他們都見到,這不是假的。佛家裡頭有科學,科學是講證據,你能夠達到八地菩薩不動地的那個定功,你就見到了,佛給你講的你完全證明,九地菩薩也證實了,十地菩薩也給你證明,這哪裡是假的!七地以前定功不夠,那樣微細的微動,他感覺不到。宇宙現前了,叫「海印森羅常住用」,實際上它並不是常住,它是剎那生滅,念念生滅,相續,我們凡夫不知道,以為它常住。我們身體的生滅我們容易覺察,宇宙的生滅我們覺察不到。

第二個作用,現正報:

【二者法界圓明自在用。】

正報是什麼?正報是自己。我從哪裡來的?我是怎麼來的?沒有想到;這是『法界圓明自在用』,可是我們現在並不自在。實際上我們是自在,自己不知道自在,迷了,把自在變成不自在。覺悟的人,也就是他雖然起心動念,實報莊嚴土,他的自在,自在在哪裡?像《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給我們做的報告,菩薩如如不動,等覺菩薩,遍法界虛空界,哪個地方有情眾生有感,這個感就是求佛菩薩,佛菩薩立刻就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幫助他,就用什麼方法。所以法沒有定法,身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一定的形狀,「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菩薩現身現什麼身?是眾生的念頭,菩薩沒有念頭,佛當然就更沒有念頭。眾生想菩薩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十法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這是圓明自在。自在是什麼?他雖然現身幫助眾生解決困難,幫助他離苦得樂,幫助他破迷開悟,菩薩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

如果菩薩起心動念,他就不自在;如果菩薩還有分別執著,他墮落了,他跟凡夫沒有兩樣,這是妙用,隨緣妙用。不像我們,我們幫助人,真的我們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我們就知道,釋迦牟尼佛不是這一生成佛的,他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生這個事情,第八千次,在這個地球上,他來表演是第八千次,就是法界圓明自在用。在十方世界那就不知道多少次,說八千次是隨順我們凡夫分別執著而說的,要是隨他自己,隨他自己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妙!所以你看第二段,這就把諸法實相跟我們講清楚。這兩種作用裡面都有三種不可思議的現象,這就是底下講的:

【三遍。】

大師在此地舉出:

【一塵。】

『塵』是物質裡面最小的,沒有比這個更小了,就像現在量子力學裡面所講的基本粒子,它不能再分了,到它就為止了。物質裡頭最小的,講依報。正報裡面最小的,佛常常講毛端,我們的汗毛,汗毛的尖端,那個尖端,汗毛是我們身上的,身是屬於正報,正報最小的舉這個毛端,依報最小的只舉一塵。所以這個塵,我們在佛經裡面讀到的,佛經開始是用牛毛塵做比喻,牛的毛很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塵土,有一粒微塵,附在這上面不會掉下去,這就很小。但是它還可以分,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比牛毛細,七分之一的牛毛塵放在羊毛上不會掉下來。羊毛塵再分為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就更細。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水塵,現在研究物理的他懂得,水密度很大,這一粒微塵在水的空隙裡面它往來沒有障礙。水塵的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組織的密度大,雖然密度大,它還是有空間,這是現在科學都知道,這一粒微塵大概就像原子、電子一樣,它在這個空間往來沒有障礙,叫金塵,金屬。金塵再分為七分之一叫微塵,佛法講微塵是講這個。這個微塵誰能看見?阿羅漢的天眼,不要用顯微鏡,不用儀器,阿羅漢證得九次第定,他的眼睛能看到微塵。但是這個微塵還能分,再分成七分,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還能分成七分,那個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這就不能再分了。極微之微也叫鄰虛塵,跟虛空做鄰居了,這是佛經裡面講到最小的,是不是現在科學家講的基本粒子我們就不得而知,總是不能分了,分到不能分的,這就是佛法講的極微之微。此地講的一塵就是極微之微。這麼小的一粒微塵:

【普周法界遍。】

這個不可思議。這一粒微塵是遍法界虛空界,講什麼?我們講虛空法界裡面的信息,都在這一微塵裡面,這一微塵沒有放大,這個世界並沒有縮小,但是它裡面這個小世界跟外面大世界無二無別。這個現象很像我們近代電腦裡面用的晶片一樣,你看這個晶片,指甲那麼大,可能比指甲還要小一點,這一片裡面儲藏著許許多多的信息。我看到一部《大藏經》,《大正藏》,人家送我的碟片,兩片,裡面能夠含藏一部《大藏經》,不可思議!其實佛法裡面講,你看極微之微,這一微塵裡面含藏的是整個宇宙的信息,我們科學跟它比相差還太遠,沒有法子跟它比。人家一微塵裡頭含藏整個宇宙,過去、現在、未來全在裡頭,你這一個晶體還那麼大,含藏的東西不多,非常有限。所以科學家還要認真努力,距離佛經裡所講的差得太遠了。這是第一個特性,這麼小的一粒微塵周遍法界。第二個特性:

【一塵出生無盡遍。】

這一微塵裡面它能出生無盡無量無邊的境界,這我們無法想像的,怎麼解釋?所以我看到這句,就想起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有人送我一個,擺在此地,這萬花筒。我們把這個萬花筒比喻作一微塵,你只要轉動,這裡面千變萬化,沒有數量,也沒有相同的;在這麼一個小的玩具裡面,能夠有相似接近的道理在裡面。真的『出生無盡』,這就是我們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個大千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告訴我們,這個宇宙之間的世界沒有邊際,無量無邊,真的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它內外是一如,內外不二,這個妙,這才叫奧秘。這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發明的,法界本來就是這樣子,自性它就是這樣的,出生無盡。怎麼個出生的?後面會告訴我們,從心想生,你怎麼想,它就怎麼變。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世界,整個宇宙是隨著我們念頭在轉,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所以我們講淨土我就說這樁事情,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現在這個地球有沒有兩樣?我們從出生無盡就知道,沒有兩樣。沒有兩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差距那麼大?那個世界是清淨的世界,是沒有絲毫煩惱的世界,真的是極樂,什麼樣的苦它都沒有,都是自性圓明體裡面現的,心現識變的。

我們從經典裡面得到一個信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那個世界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明白了,他們那裡的居民人心善,上上品十善,所以他這依報的環境,山河大地,變得非常之美,就這麼個道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居民跟極樂世界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我們是上上品的十惡,所以外面的環境變得都不好,天災人禍。自然災害那麼多,從哪來的?我們的念頭所感得的,道理從這裡來的。現在我們要拯救這個世界,怎麼拯救?只要我們斷惡修善,回歸自性,我們這個地球就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這佛法理論上講得通,事情也真做得到,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能完全轉過來,只要你轉個少分,極少分,效果馬上出現。我們自己去做試驗,我們不能叫別人斷惡修善,先叫自己斷惡修善,我自己真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我居住的環境就變了,我居住的環境就特別清淨。你講空氣污染,什麼污染,我這裡比別人就不一樣。我這個地方的樹木花草比其他地方就特別的繁茂,花香鳥語,人清淨長壽。我們種菜在澳洲,因為院子很大,所以做了個大菜園,我們的菜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用什麼東西來種植?用愛心、用佛號、用佛門的音樂放給這些蔬菜聽,蔬菜長得特別好。我們也有很多果木樹,結的果實比我們鄰村的就好得太多。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我們用心來轉外面境界,小環境,真的轉過來了。

小環境裡面的小動物,我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共存共榮,這個試驗都成功了。菜園裡面我們種菜,會留一塊地方專門供養那些小蟲,那些小蟲聽話,它就到那裡吃,隔壁這個菜,距離也不過就是一、二尺的距離,它就不去,很聽話,很能夠遵守約定。所以我們跟那些動物相處比人好處,它守規矩。我們的果木樹也指定了幾棵,那裡面結的果子鳥可以去吃,沒有指定的鳥不能吃。所以我們果木不需要用什麼包保護,不需要,鳥不會去吃。我們能這樣做,都是從佛經裡面講的這些道理,境隨心轉。這些動物是我們生活環境裡面所謂是人事環境,動物,花草樹木是植物的環境,山河大地也是屬於礦物的環境,虛空當中的現象是自然環境,統統隨著念頭在轉。如果我們台灣這個地方的居民,兩千萬居民都能夠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台灣所有一切自然災害就沒有了,業力轉變了!地震到台灣就沒有了、就消失了,台風到台灣也沒有了,也就變成微風。這個地區人如果都能修上上品十善,台灣這個地區肯定跟極樂世界沒兩樣。一塵出生無盡遍,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這是性,自性本來如是,佛經上「法爾如是」。

【三者一塵含容空有遍。】

『空』是虛空,『有』是森羅萬象、是萬有,這一塵裡面全都包括了。一塵裡頭有世界,這科學沒有發現,科學發現基本粒子,不知道基本粒子裡頭有宇宙。『一塵』如是,塵塵如是。這個法界,《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常常進入微塵裡面的世界,去禮拜十方諸佛,去幫助佛度化眾生,不亦樂乎!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一定要曉得,我們的心量跟這三遍是同一個境界,為什麼今天我們的心量變得這麼小,兩個人都不能相容。「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大乘教上常講的心包太虛,心包太虛是含空,容有是量周沙界,這是我們的自性,這是我們自己原有的就是本來有的心量。這個心量到什麼時候你才恢復?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恢復了。這是佛的心量,是法身菩薩的心量,是我們自己本來的心量,現在變得這麼小,什麼都不能包容,這叫自找苦吃。

所以你懂得他這六條,前面三條完全是給我們講諸法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它就是這樣的。從這個真相上你能體會是一體,整個宇宙是一體,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有情眾生跟我是一體,無情眾生跟我還是一體。

從一體裡面露出來的叫親愛,儒家所講的仁義,這是性德,是自然而然具有的,不是外面學來的,學不到的。只要你把執著分別妄想放下,不能完全放下,放下少分,性德就透少分,放下一分就透一分,放下兩分就透兩分,這叫修行功夫。每天念再多的經,拜再多的佛,磕多少頭,如果你的心量沒有拓開,沒用,那等於零,這個道理不能不懂。真正修行,沒有別的,章嘉大師早年教導我,學佛,看破放下而已。真的這個看破要靠佛經,如果我們不讀佛經,哪裡曉得這些事實真相?讀了之後,要知道,這是佛菩薩的境界,不是我的境界,為什麼?我沒有放下。所以老師告訴我,看得破在前,放得下在後。你聽到佛在經上說的這些事實真相,明白了,就應該放下,為什麼?放下我才能證得。如果不放下,這是佛的境界、菩薩境界,這不是我的境界,我雖然知道,我得不到受用,一放下我就得受用,智慧就生了。沒有放下,這是知識,放下之後,那是智慧。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的示范,十九歲出去求學,三十歲成道。沒成道之前是知識,怎麼成道的?放下就成道。成道之後是智慧,這個智慧在佛經上講的,後得智。什麼叫後得智?無所不知。但是後得前面有根本,根本智是什麼?根本智是清淨心。般若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是它起作用,它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所以首先要修清淨心,清淨心是真清淨,一塵不染,你要把一切染污全放下。

所以,起心動念是染污,分別是重染污,執著是最嚴重的染污。有執著,這個世間就變成六道,六道三途,執著變現的。我們對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能做到隨緣,那好,六道輪回不見了,沒有了,沒有了你到哪裡去?你到四聖法界去了,提升了;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也就是淨土裡面所講的,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余土,你升級了,你升上去了。四聖法界裡頭還有分別,還有妄想。分別妄想斷了,十法界沒有了,四聖法界沒有了,什麼出現?實報莊嚴土出現,你又升了。實報莊嚴土,我們一般就稱為一真法界,但是這裡面還有現象,就是精神跟物質現象都有。為什麼有現象?起心動念沒有了,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所以它有現象。習氣要是斷了的話,實報土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常寂光,那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顯露出來。所以常寂光淨土什麼時候見到?你見到、體會到,八地以上的境界,真正契入那是究竟佛果,等覺菩薩還差一點。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無明習氣,這個無明習氣斷掉之後,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淨土現前,那才永恆不變。這些理事、性相、因果,佛在《華嚴》裡面講得非常透徹。我們雖然沒有契入,常常聽,聽得耳熟,也不亦樂乎。在五乘佛法裡面,我們在哪個階層?我們在人天,在人天乘這個界限裡面,我們也能得少分的學習樂趣。

當然,最重要的,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你要真做功夫。功夫怎麼做?放下。你能放下一分,你就證得一分,這一分是什麼?智慧、德能、相好,你放下兩分,你就證得兩分,你得受用了。你要執著,不肯放下,那你只停留在知識的階段,智慧沒有現前,不得受用。得受用,最明顯的,最淺顯的,相貌變了,為什麼?相隨心轉,相貌變了,體質變了,本來體質不健康,多病,全沒有了,相隨心轉。首先從最基本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身體,從身體轉變,然後我們生活環境上轉變,這個環境是先由居住的小環境,慢慢就擴大,它就影響。修證功夫在這裡就見到實效,它不是假的,是可以能夠證實的。這些東西,外國人講磁場,真正這裡有個有修行、有道德的人,他的磁場不一樣。你進入他的磁場你會心平氣和,你會生歡喜,覺得那是一種享受。這是最初我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走入他這個大門之後,就感覺得不一樣。縱然老師一句話不說,我在那裡也享受到這個磁場,那種安寧、歡喜,會感覺到。所以心量不可以不拓開,拓開心量就跟性德相應,就能夠融合,這一融合之後,自然四種性德就透出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上一篇:(行腳九華山)忏悔三業罪 效法地藏願
下一篇:淨空法師:怎樣從偏邪回歸到真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