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教育的18個分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教育的18個分寸

 

\
  

1.愛的分寸
  
  在愛孩子的問題上,既不能沒有愛,又不能愛得過分變成溺愛,而要找到愛的“度”。做到嚴愛結合,剛柔相濟。
  
  2.管理的分寸
  
  在管理的問題上,既不能管得過嚴,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放任,任其自流,而應找到給孩子自由的“度”。做到寬嚴適度,既給自由,又要權威。
  
  3.聽話的分寸
  
  在讓孩子聽話的問題上,既不能讓孩子不聽話,胡反胡鬧,又不能讓孩子太聽話,唯唯諾諾,而應找到讓孩子聽話的“度”;使孩子既聽大人話,又有獨立見解。聽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
  
  4.民主的分寸
  
  在對孩子的民主問題上,既不能專制,一點民主都不給,又不能搞絕對
  
  民主,什麼都是孩子說了算,而應該找到民主集中的“度”。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5.表揚的分寸
  
  在對孩子表揚的問題上,既不能無視孩子的進步,又不能把孩子捧到天上去,而應找到表揚的“度”;既鼓勵了孩子,又不使其驕傲。表揚為主,批評為輔。
  
  6.批評的分寸
  
  在對孩子的批評問題上,既不能無視孩子的問題,不聞不問,又不能揪住不放,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地批評,而應找到批評的“度”。既批評了孩子,又不使其情緒低落,破罐破摔。
  
  7.說教的分寸
  
  在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的問題上,既不能沒有說服教育,整天不是打就是罵,又不能唠唠叨叨,沒完沒了,而應找到說的“度”。干淨利落,畫龍點睛,點到為止。
  
  8.獨立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問題上,既不能不敢放手,總是背著抱著,又不能大撒把,愛怎麼著怎麼著,而應該找到孩子獨立的“度”。先領著走,後看著走,最後放開讓孩子獨立走。可以讓孩子升帆劃船,就是不能讓孩子跳海。
  
  9.關心生活的分寸
  
  在關心孩子生活的問題上,既不能不管孩子的生活,又不能事事包辦代替,成為孩子的保姆,而應該找到關心的“度”。既關心孩子的生活,又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0.營養的分寸
  
  在對孩子營養的問題上,既不能無視孩子的營養需要,又不能整天都是高營養,讓孩子“消化不良”,而應找到營養的“度”,適度營養。
  
  11.勞動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勞動的問題上,既不能什麼都不讓孩子干,使孩子成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兒”,又不能把孩子當勞動力使用,逼著孩子整天干活,而應找到勞動的“度”。適度勞動,主要是為了鍛煉。
  
  12.提要求的分寸
  
  在對孩子提要求時,既不能要求過高,使孩子望而生畏,又不能要求過低,遷就孩子,而應該找到要求的“度”。使孩子“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13.培養興趣愛好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時,既不能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又不能逼著孩子整天彈鋼琴、練書法,而應該找到培養興趣的“度”。適度引導,既不早期定向,又不放任自流,而是積極引導,啟發培養興趣愛好。
  
  14.培養耐挫折的分寸
  
  在培養孩子耐挫折的能力上,既不能怕孩子失敗,在孩子面前鋪上紅地毯,讓他事事順利,又不能讓孩子總處於失敗狀態,而應找到失敗的“度”。創造一定的失敗機會,使其受到鍛煉,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15.刻苦的分寸
  
  在督促孩子勤學時,既要讓孩子刻苦,又不要逼著孩子苦學(痛苦的苦),而要找到勤學的“度”。把苦學(刻苦的苦)與樂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16.鼓勵的分寸
  
  在鼓勵孩子時,既不能完全依靠金錢,又不能一點物質鼓勵都沒有,而要把握好“度”。把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結合起來,以精神鼓勵為主。
  
  17.開放的分寸
  
  在開放的問題上,既不能把孩子封閉起來,使他成為“純而又純”的人,又不能任其到外邊隨便接觸,隨便交往,而應找到開放的“度”。既要開放,又要適當限制與引導,防止不良影響。
  
  18.消費的分寸
  
   在金錢的問題上,既不能讓孩子大手大腳高消費,又不能讓孩子與錢隔絕起來,而應掌握住“度”。適量給點零花錢,教他學會理財,合理消費。

 

上一篇:怎樣教育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廢
下一篇:《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孝經》:孝順的孩子有出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