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慈濟基金會參訪記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由證嚴上人1966年創立於東台灣的花蓮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角錢,投入竹筒裡,六位同修弟子,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以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創立慈濟,開始濟助貧困,拔苦予樂的工作。慈濟人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志業,超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不僅使“大愛”成為一種普世價值,更將中華文化底蘊中的人文精神發揮到極致。
慈濟會員包括大企業負責人、公司老板、公務員、教師、小商販、計程車司機等各行各業各階層的有心之士,全部義務無酬工作。慈濟人所推動的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項,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小區志工、海外赈災,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法印”。其四大志業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
慈濟志業,由慈善而醫療、教育、人文;創辦各種刊物、出版社和電(視)台;從偏遠的台灣花蓮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全球五大洲,慈濟分支會或聯絡處遍布47個國家,會員達400余萬,迄今援助全球超過71個國家。
4月9日下午13:00時分,東林慈善參訪團全體人員參訪完蘇州靈巖山寺後乘著班車來到蘇州(舊稱“姑蘇”)滄浪區滾繡坊41號參訪。這裡便是慈濟在大陸的第一家靜思書軒,將“東方”、“禅風”、“創意”的設計理念發揮得淋漓精致。
鏡義法師帶領東林慈善參訪團步入慈濟蘇州靜思書軒
參訪團全體成員下了班車後,自覺地整齊列隊朝向滾繡坊41號大門行進。大家一踏進書軒,心馬上擺脫外界的紛擾,恍如進入一座清雅的桃花源。慈濟的志工們早已在大門口誠摯、熱情地列隊唱歌,歡迎我們的到來。
幾位接待我們的慈濟女志工,便那樣,身著標准的清一色深藍色套裙,朝著我們款款而來。在言行舉止之間,無不透露出一股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難得一睹的幽閒貞靜、溫婉端嚴的氣質。她們的神色流露出她們對慈濟志業是那麼發自內心的歡喜,是那麼的富有使命感、歸宿感,我從她們的精神理念當中恍然看到了身在台灣花蓮一隅的靜思精捨中那個清瘦、平實,瘦弱的偉大女性——證嚴上人。她只是一介貧尼,她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不會行醫治病,也沒有經營過電視台,更不會搞建築設計,卻啟迪了那麼多的愛心人士,管理著全球400多萬會員,創建如此龐大的慈善事業,她創造了一個絕不亞於尤努斯的人間奇跡……
參訪團成員步入靜思書軒
時間點點滴滴地從悄然出神的思緒當中溜走,我趕忙回過神來,在三位慈濟解說員的帶領下,全體人員已分成三個參訪小組分別對靜思書軒進行參訪。
參訪靜思書軒
接下來,參訪團全體成員進入書軒學術報告廳,賓主雙方就佛教慈善事業進行了友好交流。幾位慈濟工作人員分別登台講演,向全體參訪人員簡要地介紹了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歷史和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戰略。參訪人員共同觀看了慈濟人在最近幾年應對災難時所作的舉措和關於慈濟志工從事慈善的短片。之後,慈濟負責人回顧了與東林慈善功德會的殊勝法緣,希望在慈善公益事業上互相勉勵、共同進步!
之後,賓主雙方回到參訪的起點——靜思書軒,鏡義法師應邀致辭,對證嚴上人的踏實肯干和慈濟慈善事業為佛教帶來的巨大貢獻表示欽敬。
東林慈善功德會贈送慈濟基金會《觀世音菩薩》卷軸畫
最後,賓主雙方舉行了隆重的禮物贈送儀式,並合影留念。鏡義法師贈送一幅東林寺制作的珍貴的《觀世音菩薩》卷軸畫給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示淨土祖庭東林寺所主辦的東林慈善功德會與台灣證嚴上人開創的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共為佛教慈善機構,在二十一世紀相互扶持、提攜之義,願共同荷擔如來家業,祝兩會友誼長存!
東林慈善成員參訪慈濟基金會總部
靜思書軒參訪結束後,慈濟基金會負責人帶領東林慈善全體成員參訪了位於蘇州平江區景德路367號的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總部。慈濟志工帶領參訪成員先後參觀會議廳、講經堂等慈濟總部核心功能區域。
南京聯絡處成員向師父和東林家人們告別
上海聯絡處成員向師父和東林家人們告別
下午17時30分後,功德會總部成員、各地聯絡處成員、志願者們在參訪慈濟總部結束後,依依不捨,紛紛合影留念。互道珍重後,各自踏上歸程。至此,本次參訪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回程班車上,東林慈善參訪團成員們暢談各自參訪感想,紛紛表示受益良多,其中多次用“震撼”形容慈濟。大家對慈濟在佛教慈善事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隨喜贊歎,紛紛獻計獻策,表示要“活學活用”把慈濟的優點帶回去,在結合中國佛教現狀及東林慈善功德會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探尋出東林慈善功德會新的發展模式。大家立下決心,等回去後,一定積極地全身心投入到東林慈善事業中來,努力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更好,為東林慈善事業添磚加瓦!
(文/鄭球洋 圖/明德 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