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會聊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愛在左 管教在右:金韻蓉的親子書》    作者: 金韻蓉 

    在我有關親子教育演講的互動問答時間裡,出現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金老師,我的孩子都不跟我說話,每次問他話,他都隨便敷衍兩句,怎麼辦啊? 

    是的,這確實是個讓許多父母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孩子上到小學高年級以後,這種情況更是讓父母擔憂,因為如果孩子不和我們溝通,我們就不知道他真實的情況,不僅沒法幫助他、引導他,也沒法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意。可事實上,孩子是很願意和我們說話的,只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會聊天,反而把這扇門給慢慢地阖上了。

    以下是我們和孩子聊天時可以用到的幾個技巧:

    首先,是聊天,不是質問。

    “練琴了嗎?”“功課寫完了沒有?”“今天在學校調皮了嗎?”“成績單發了嗎?”這些都是質問,不是聊天。你如果問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寶寶今天乖不乖呀?”因為他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限,所以會很高興地回答媽媽:“乖。”可是面對一個已經上小學、擁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大小孩,你再這樣問,那麼它就不是充滿愛意的聊天,而是帶著責難意味的質問了。

    而且這類質問式的問句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孩子通常會這麼回答:

    “練琴了嗎?”“練了。”

    “功課寫完了沒有?”“快寫完了。”

    “今天在學校調皮了嗎?”“沒有。”

    “今天在學校做了些什麼?”“沒做什麼!”

    累了一天的媽媽說:“你怎麼總是不好好答話啊?”煩躁而委屈的孩子回答:“你問的我都回答了啊,那你還要我怎麼樣?”

     所以,聊天要從“小處”著手。

    別問:“今天在學校做了些什麼?”要問:“今天營養午餐吃的是什麼點心啊?好不好吃?”

    別問:“功課寫完了沒有?”要問:“今天自然課老師教的什麼啊?”

    別問:“今天在學校調皮了嗎?”要問:“你們班上最多人喜歡的男生(女生)是誰啊?”

    別問:“練琴了嗎?”要問:“你們班有沒有小朋友也學琴啊?他們喜不喜歡練琴啊?”

    這些縮小了范圍的開放式問句,一來,可以讓孩子很容易地就順著往下回答,不會只是以簡短的“有”或“沒有”來回復;二來,它可以提起孩子討論的興趣,因為很具體,而且有些說的是別人的八卦;三來,這樣的問話方式,表達了你的興趣、關心以及好奇,而不是只需要答案的質問;四來,這種問話很輕松,孩子不會感到劍拔弩張的壓力。

    另外,不要急著“糾正”或“否定”,要先表示同理心。

    我們和孩子聊天時,很容易控制不住地進入一個模式——立即糾正或立刻否定。我先還原一個對話場景,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孩子說:“我不喜歡吃胡蘿卜!”

    你說:“怎麼會呢,胡蘿卜很好吃、很有營養呀!來,吃一塊,一定要吃!……”

    或者更糟糕的是:“小孩不能挑食,什麼都得吃!這樣才能長高個兒!”

    孩子說:“數學課無聊死了!”

 

    你說:“怎麼會無聊呢,數學課多重要啊!將來你考大學……”

    或者更糟糕的是:“無聊也得學啊!不學將來怎麼考大學啊!”

    孩子說:“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說:“考不好就考不好呗!沒關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試成績不是最重要的!”

    或者更糟糕的是:“為什麼考不好啊?是不是沒好好學,老師講課你沒好好聽啊?”

    孩子說:“我沒選上當班干部,好難過!”

 

    你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其實,沒選上更好,我們可以集中精神念書。”

    或者更糟糕的是:“那肯定是你自己表現得不夠好,下回要更努力,要不人家還是不會選你的!”

    你能不能想象,這種對話的結果是什麼?孩子會抱怨,我的父母不了解我,我真的沒辦法和他們溝通;而做父母的,則心疼難過地說,我已經盡力去理解他了,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教、這麼難溝通啊!

    其實,並不是孩子難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說話,而是他在說話的過程中,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接納”,尤其是對他的情緒的接納。我們的快速糾正或立刻否定,會讓孩子覺得,“我”的看法、感受、情緒是無關緊要的,爸爸媽媽重視的只是他們自己的看法,而且還要把這些看法“以大欺小”強加在“我”身上,所以許多孩子就“氣”得再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了。

    那麼,表達同理心的聊天技巧是什麼?

    孩子說:“我不喜歡吃胡蘿卜!”

    你說:“噢,你不喜歡吃胡蘿卜(接納他的意見)?為什麼呢?是不喜歡它的味道,還是?(傾聽他的想法)”

    孩子說:“數學課無聊死了!”

 

    你說:“天啊!我上學的時候也特別不喜歡數學課(表示心同此理),你為什麼也不喜歡呢?(傾聽他的想法)”

    孩子說:“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說:“是啊!考試之前,每個人一定都會害怕的(表示人同此心),那你擔心什麼呢?(傾聽他的感受)”

    孩子說:“我沒選上當班干部,心裡好難過!”

 

    你說:“是啊,不難過才怪呢(表示全然的接納和理解)!你現在那麼難過,媽媽該怎麼做才能讓你快樂一點呢?(傾聽他的需求)”

    你覺得這麼說話,聽起來是不是會舒服一點呢?如果你和老公、老婆、上司說話,是不是也會希望他們以這樣同理的態度來傾聽呢?所以,不只是孩子需要我們用“同理心”來聊天,就算是和成人說話,這個技巧也一樣通用哦!

    同理之後,一定要學會傾聽。

 

    對孩子表示了同理心之後,一旦我們起了個讓孩子回答的頭,就要學會耐著性子(還有控制自己),允許他自由地把話說完,並且,真正地用心去傾聽。

    我自己身為母親,知道作為母親是多麼急切、多麼輕易地想指導孩子,免得他犯錯或受到傷害。但很多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聆聽,而且是在很有安全感之下的聆聽,這樣孩子才願意放心地、誠實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我們也才能知道他小小的腦袋裡到底想的是什麼。

    傾聽的第一要訣是“專注”,看著他的眼睛說話。

    我先設計一個對話場景給你看看:

  太太興奮地回到家:“老公,告訴你個大好的消息,今天我們領導開會時當眾誇我,說我是全公司最有創意的人!”

    先生繼續對著電腦,但也表示開心地說:“是嗎?太好了!”

    太太走到先生身後,環抱著他的頭,繼續興奮地說:“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有創意,你都不知道那篇文案我寫得有多棒!”

    先生抬起頭,親了親太太的臉頰,繼續對著電腦,但仍然表示開心地說:“是吧!我就告訴過你,那篇文案很棒!”

    太太沒有松手的意思,繼續摟著先生的脖子:“是嗎?我真的好開心,終於有點成就感了!”

    先生撫摸著太太的手臂,繼續對著電腦,說:“那就好!你開心我就開心!”

    太太從興奮中回過神來:“哎!你能不能看著我說話啊?我怎麼感覺你好像不太在意,你是不是不希望我有成就啊?”

    先生終於把視線從電腦前移開,看著太太的眼睛,有點生氣地說:“你說的這是什麼話?什麼叫我不希望你成功啊?”

    接下來的場景不用我說,你們也能猜出一二了!

     如果你覺得這位先生真是不懂得溝通的藝術和禮節,那麼再看看這個對話場景:

  孩子興奮地從書房出來:“媽媽,媽媽,你看,這是我做的手工作品!”

 

    媽媽從書桌前、從洗碗槽前、從洗衣機前低下頭看看孩子手上的作品,回過頭,繼續忙手上的活兒,說:“嗯!做得真好,真漂亮,寶寶真是太能干啦!”

    孩子繼續興奮而驕傲地說:“媽媽,媽媽,你看,我這個會活動的屋子!”

    媽媽繼續忙著手中的工作:“嗯!真好看!”

    孩子覺察了媽媽的不在意,撅著嘴說:“媽媽,你都沒有注意聽我說話,你都在敷衍我!”

    上面這個場景不是我虛構的,而是曾真實地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也是他小時候最常抱怨和投訴的我的罪行——媽媽總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他。

    傾聽的第二個訣竅是——親密的肢體語言

    彎下腰來、蹲下來、坐下來,抱著他、看著他的眼睛、拉著他的小手、摟著他的肩、摸摸他的頭、順順他的頭發,聽他說話。

 

    有一部由梅麗爾•斯特裡普 (Meryl Streep) 主演的電影《媽媽咪呀》(Mamma Mia),劇中有一幕讓我每回看了都非常感動,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是茱莉•瓦爾特斯(Julie Walters)飾演的女兒出嫁的那天早上,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的母親在房中為新嫁娘梳妝打扮的場景。鏡頭中,女兒撒嬌地蜷在媽媽的懷裡,由媽媽為她塗上腳趾甲油。那幕場景准確地傳遞了女兒和母親之間濃郁的親情,即便隔著銀幕,我也能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情感。這是我很羨慕的溝通方式——用親密的肢體語言來傳遞愛意和濃情。

    所以,趁著孩子還小,趁著他還願意被你擁入懷中,趁著他還願意什麼都告訴媽媽或爸爸的時候,別浪費時間,好好享受它!衣服可以明天再洗,工作可以稍後再補,孩子的親密情懷,卻稍縱即逝!

    還有,要注意禮貌,不要嘲笑他。

    半大不小的孩子非常敏感,自尊心也非常強,大人只要流露出“好笑”的表情,都有可能被他們解讀成“嘲笑”,而讓溝通的橋梁斷開。所以,如果孩子說出了很幼稚、很令人驚訝甚至擔憂的話,一定要學會不動聲色地繼續聽他說完,也要學會控制自己不立刻糾正或斥責,等他全部說完了,聊天也聊完了,再找時間、找方法慢慢地引導他。

    我兒子15歲那年從英國放暑假回來,在一次聊天中,我有點假裝地隨意問他:“你有沒有女朋友啊?”兒子鄭重其事地想了想,回答說:“還沒有,不過我已經親過6個女生了!”我當時聽了差點沒有從椅子上跌下來,不過,我沒敢作出任何反應,只是又假裝淡然地問:“哦?已經親過6個女生了啊,那後來呢?”兒子說:“沒有後來啊!反正她們都很丑!”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開始一一描述這幾個女生難看的地方,有的青春痘太多,有的屁股太大,有的牙齒有點暴突,而我,就真心地和他一起討論,笑得東倒西歪地聽他誇張的描述。一直到最後,我才又雲淡風輕地說:“哎!你知道親過以後就不能繼續再做什麼了吧?”兒子說:“放心!我知道,我又不是傻瓜,我們老師說了,我們現在還太小,還不能負責任呢!”

    如果溝通的門已漸漸阖上,可以用“請教他”的方式,來打開這扇門。

    這個方法對10歲以上的孩子尤為有效。我不止一次教被孩子拒之門外的父母這個方法,也都屢屢奏效。

    你可以找個生活中或工作中讓你困擾的問題,找一段稍長一點的時間,鄭重其事地請教孩子,問他,如果他在你這個處境中會怎麼做。通常孩子在看見父母遭遇困難時,絕對會願意立刻伸出援手。運用這個方法有幾個好處:

    第一,孩子由此知道父母的工作生活和其中的辛苦;第二,孩子會感到很驕傲,認為自己有價值,是個對父母和家庭有貢獻的人;第三,孩子會認為你重視他,認可他,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自我認同;第四,你打開了和他討論與溝通的門。

    不過,這樣做並不只是為了和孩子搭上話,而是真心的請教和討論。因此,當孩子提出他的見解和看法時,我們一定要虛心地聽,真誠地和他一起討論,即使他說的方法並不可行,也是要在討論之後共同得出的結論,而不能立刻主觀地否定或推翻。事實上,很多時候,經過這番請教和討論,做父母的會驚訝於孩子的成熟和懂事,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這對父母來說,也是莫大的寬心和安慰。

    建立安靜的親密聊天時段。

    兒子自從10歲到英國念書以後,我們母子見面的時間驟然減少,遑論一起聊天的時間。為了不影響我們的感情,我設計了一個叫做“母子深情對談”的親密時段。每次我到英國去陪他住幾天,或者他放假回家,我們一定都會有好幾次“母子深情對談”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不做任何事,只是躺在床上聊天,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甚至整夜聊得都不睡覺。因此,到現在為止,我最自豪的一點就是,我們母子不論是工作上,還是愛情生活上,幾乎都無話不談。

    所以,如果你很幸運地每天都能見到自己的孩子,那麼就抽出一段親密的聊天時間,每天一次,每個星期一次,甚至每個月一次都行,只要在這段時間裡,能夠心無旁骛,不再忙東忙西,而把全部精神和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回答他的問題、回應他的情緒、聆聽他的苦惱、分享他的歡樂。那麼,這段親密聊天時光所帶來的理解和情緒撫慰的能量,就足以幫助他應付繁重的課業和人際關系的壓力,以及獲得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了。

 

上一篇:清淨法師:汝已將死
下一篇:稻盛和夫:沒有秘訣的秘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