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動物有時間觀念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動物有時間觀念嗎?

作者:馮鋒 

  

    我們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都能感到時間在流逝,知道什麼是回憶,什麼是規劃,這就是時間觀念。那麼,動物們有沒有時間觀念呢?一些動物行為專家根據最近的一些實驗結果,認為不只是人類有這種能力,動物也可以具有前瞻後矚的能力。

  動物的情景記憶
  來自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恩德• 塔文,將“情景記憶”定義為能夠回憶人經歷的細節的能力:比如發生了什麼,在哪裡發生,何時發生等。與其他沒有個人經歷的記憶相比,塔文博士認為情景記憶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比如說,人們每天可以到達地鐵站,卻不用次次都回憶第一次坐地鐵的情景。塔文博士強調,情景記憶只是存在於人類中,其他的生物不具備這種能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情景記憶需要個人意識。如果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那麼何談記住自己。他同時認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動物可以回憶它們的經歷,即使這些經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驗可以驗證以上觀點,但是許多動物行為研究人員對此都持肯定意見。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對的意見,劍橋大學的比較心理學家尼古拉• 克萊頓就是其中一位,她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來驗證。克萊頓博士的實驗對象是西部灌叢松鴉,目的是確認它們是否具備情景記憶的能力。松鴉每年都要貯藏成千上萬的食物,並記得每一個貯藏地點的位置和存放在這裡的食物。克萊頓博士希望通過實驗來證明,灌叢松鴉具有關於貯藏位置,或者曾經藏過食物的記憶。

  實驗主要涉及兩種食物:蛾子幼蟲和花生。當幼蟲比較鮮嫩的時候,松鴉不會選擇花生。如果幼蟲死去了幾個小時,那麼松鴉會更喜歡花生。克萊頓博士根據鳥類選擇食物的類別將其分籠。在4 個小時或者5 個小時之後,她將鳥類重新放回各自的貯藏地。研究發現,松鴉離開貯藏地的時間長短,對於尋找食物的類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離開貯藏地4個小時的鳥類會挖掘幼蟲,而5個小時的鳥類則對幼蟲視而不見卻選擇花生。

  1998 年,克萊頓博士及其研究團隊發表了其實驗結果,表明灌叢松鴉的表現符合情景記憶的一些特點。此後,克萊頓博士更深一步地研究了松鴉的記憶。2005 年,她的研究小組發現,不論是否屬於研究樣本的松鴉,都能記憶何時何地貯藏食物。如果一只松鴉發現別的松鴉在尋找貯藏的食物,待其離開,它會挖掘了食物並重新尋找貯藏地。與克萊頓博士合作的其他科學家,通過實驗在其他動物身上找到了情景記憶的標志。如老鼠,當它們發掘地下貯藏室時,沿途似乎可以憑借記憶尋找需要的食物;蜂鳥似乎可以記憶何時何地采過哪朵花的蜜;恆河猴不論多久之前存放食物,仍然會記得貯藏地點。

  反對的聲音
  目前,仍有很多科學家認為這個結論是不可信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比較心理學家托馬斯• 薩德多弗認為,無需自身的記憶,一只灌叢松鴉就可以在貯藏地的周圍找到所需要的食物。他認為,信息實際上並不是精神時空穿梭的特征;情景記憶也要依賴其他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目前僅能在人類思想中找到。這種能力是在我們的祖先從猿分化出來之後進化而具有的,其優勢不僅僅在於可以通曉過去,還包括“感知未來”。近期大腦掃描的研究結果支持了薩德多弗博士關於過去與未來的論證。哈佛的心理學家丹尼爾• 沙克特及其研究組近期研究了人類大腦思考未來經歷和想象未來的功能。人類大腦在進行思考的時候,不同的分區會有不同的活躍程度,從而引發“神經網活動”來產生情景記憶。當一個人回憶生活細節的時候,“神經網活動”就會發生改變,有些腦區會減弱,有些腦區會增加。而如果思考自身的未來,情景記憶的“神經網活動”就會變得更加活躍。

  薩德多弗博士認為,這種導致人類意識可以代代相傳的“神經網活動”從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開始,至少已經進化了1600 萬年,而這種精神活動僅僅存在於人腦中。古人類學家發現,原始人類使用的工具距離打造地點有好幾米的距離。這表明“如果你剛剛吃完,卻仍然隨身攜帶工具,那麼就說明對未來有意識,預測到未來的需求”。

  聯合其他的比較心理學家,如多倫多大學的比較心理學家薩拉• 謝特利沃斯,薩德多弗博士發起了一項研究—尋找動物也可以規劃未來的證據,這項研究“就像逗引公牛的那塊紅布”一樣具有強烈的引導性。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動物對於未來沒有什麼概念,比如,卷尾猴在吃飽了之後會將剩下的食物扔掉,盡管明天早晨它沒有食物可吃。

  動物的未來意識
  與此相對應的一些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動物是有未來意識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比較心理學家威廉• 羅伯特博士對松鼠猴是否可以規劃未來進行了測試,讓我們驚訝的是,結果很有說服力。

   他的研究組通過食物對松鼠猴進行實驗,主要包括提供1 粒棗子和4 粒棗子的選擇。果然不出所料,所有的猴子都選擇了4粒棗子。隨後,科學家在猴子做選擇之前,將飲用水拿走。如果猴子選擇4粒,那麼在3 個小時內禁止猴子飲水,如果選擇1 粒,那麼就可以在半個小時後飲水。

  在這種情況下,猴子開始選擇1粒棗子,說明即使它們當時並不渴,但是已經意識到未來會渴。另一種情況是,如果科學家不再拿走飲用水,猴子們將選擇4 粒棗子而不是1 粒。

  克萊頓博士最近測試了灌叢松鴉對未來的意識情況。其研究組將松鴉放在3 個相鄰的房間中6 天。每個早晨松鴉要被關在兩個不同的房間中各2 個小時。其中的一間房子,沒有任何食物。另外的房子裡,為鳥類提供松果粉(使用粉末的目的是保證松鴉不會隱藏食物)。在每剩下的時間裡,松鴉可以在3個房間中任意穿行,並享用充足的松果粉。第7天,研究者將松果粉換成松果,並在早晨的兩個特定實驗室放幾個冰櫃,如果松鴉具有未來的“憂患意識”,就會把食物貯藏起來。克萊博士認為“如果我是松鴉,我就要藏起一些食物,那麼第2 天早晨醒來,就可以吃到早餐了”。她還發現,與早餐室相比,在其他的房間裡,松鴉多存放了3 倍的松果。顯而易見,鳥類會了解未來的需求並采取行動,它們知道需要什麼,哪裡需要。

  這個結果很振奮人心,但是其他的動物行為學家認為,研究的過程具有強迫性,即使是一直持反對意見的薩德多弗博士,也對克萊頓博士的研究結果感興趣。他所關心的是,鳥類未雨綢缪的行為究竟能夠提前多久,松雞是否能夠像人類,為未來一周或者一個月的事情做准備呢?是否這些研究結果僅僅局限在食物的貯藏方面呢?而且,他認為,這項研究非常有價值。

 

上一篇:伊安·史蒂文森調查的輪回實例(4)
下一篇:淨空法師:只要真能放得下,沒有一個不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