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隨順世緣看成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隨順世緣看成就 

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隨順世緣修佛法》,知道了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守好戒律修行佛法。因為很多人總是對佛教中的戒律問題感覺恐懼,總是認為佛教的戒律是束縛人的,不了解佛教中的戒律是幫助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佛教戒律的作用,我們就能很好地隨順世緣無掛礙。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隨順世緣,我們就能更好地修行成就。講到成就,自己想起太倉問梅院宦陳永修禅師的事跡,發現他與舜禅師的一段對話很有意思。尤其是對他們之間關於“肯”與“不肯“的對話特別有感觸。“肯”是古代禅宗裡面的一個特殊的字,表示“認可”你開悟之說,當然還有肯定你的意思;同時還有很多別的意思。

先看原文:師問舜曰。子近日作麼生。舜雲。上是天。下是地。師雲。大有人不肯汝。舜雲。要他肯有何益。師便打。舜雲。大有人不肯和尚。師雲作麼。舜雲。切莫教壞人家男女。師雲。玄沙為甚不肯靈雲。舜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師颔之。

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千七百則公案,實際上就是給我們留下了千七百則的“肯”的過程。這是有記載的“肯”的事實,自古就有千七百之多,實際上後來增加的遠遠不止這個數。還有沒有記載下來被“肯”的,或者壓根不想要人“肯”的祖師就多如牛毛了。可見禅宗的成就者之多,實在不可思議。

我們還沒有開悟的人,或者說是還沒有成就的人總是希望被人認可或者叫“肯”。心裡面存有這個想讓人“肯”的心,那你就永遠沒有機會被“肯”。所以,修行人不能存有被認可或者被“肯”之心。修行人尚且是如此,不修行的凡夫俗子更加是這樣。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一生感覺自己是在懷才不遇中度過的,或者叫作沒有被“肯”中度過的,這實在太可悲了。還有很多人,他們總是埋怨命運,覺得自己的才智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沒有被充分的發揮。所以,一生之中都是郁郁寡歡的。

如果自己沒有學佛,可能也會走與他們同樣的路子,甚至比他們更加糟糕。因為自己以前的觀點就是“憑什麼我的才智要為你服務?我為人民服務是對的,但你要先證明你是個人民”之類的荒謬觀點。一天到晚總是埋怨自己的命運怎麼這麼壞,從不在自己的行為上去找原因。

現在知道一切是自己的所作所為造成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腳下,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管是好是壞,不管是懷才得遇或者說是被“肯”,還是懷才不遇,或者說是不被“肯”,一切是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而且,這一切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可以通過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你希望的目標。

現在通過深入地學佛,知道了所謂的懷才不遇實在是一種愚癡,你有才就有才,干嘛非要別人認可、別人“肯”呢?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游涅槃路,只要你知道了自己的價值,只要你明白了平等,何必非要迎合別人的觀點;乞求別人的認可或者說是“肯”,實現所謂的社會價值呢?

因為,你的才智,不管是別人的看法如何,如果對社會有作用,你就是什麼也不做也會影響身邊的人,感染身邊的環境。事實上反而是通過了所謂的承認,往往是虛構的,遠不如自己身體力行來得更加踏實。這些功成名就的人往往在歷史上多是罵名,即使像孔子、老子等聖人,在歷史上被罵的時候也是很多的。

這裡面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那就是說,什麼是成功或者叫功成名就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佛教的大智慧,所謂的般若空性。因為一切是平等的,一切是沒有是非、好壞等二元對立的,什麼是成功?什麼是不成功?什麼是功成名就?什麼是功不成名不就?根本就沒有標准可衡量。

所以,要別人認可或者“肯”有什麼用呢? 甚至存有這個要人認可或者叫“肯”的心就已經是下流了。這樣的人一定是在向外追尋習慣了,這樣的人必然會到處碰壁。即使一時得到了認可或者說是被“肯”,也不會是長久終身的。只有通過不斷地修行,我們才能夠有機會學會一切向內心追尋,才會有機會被認可或者叫被“肯”。 

後面敬請關注《隨順世緣做宣傳》

 

上一篇:前世恭敬的殊勝果報
下一篇:明一法師:拜經忏悔有來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