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還得從幾年前說起,記得當時和一個朋友聊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朋友認為讓孩子做家務可以付一定的酬金,即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又讓孩子知道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得到報酬,懂得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而我則不這樣認為,因為孩子是家庭中的成員,應該讓他從小意識到幫大人做家務是應盡的義務,做家務付報酬或者獎零花錢的做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拜金思想,同時也會讓孩子缺失家庭責任感,干家務的性質完全變了。
兩人各執己見,都無法說服對方,也就仍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教育孩子。
兒子是家裡眾人的寶貝,玩具和書特別多,一歲時,兒子開始讀書,我們教孩子怎麼取放書籍、怎麼收拾和擺放玩具,開始,他的小手雖然很笨拙總是整理不好,拿了這個掉了那個,我們不厭其煩地教他,適當地幫助他卻從不替代他,小家伙也樂此不疲地把勞動當游戲般對待,終於,兒子整理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利索,再也不需要我們的幫助了。
記得當年還在北方,那時候兒子才兩歲多,冬天要冬儲大白菜,兒子幫忙從門口把白菜搬到陽台上,還整整齊齊地碼在一起,姥姥高興地說“我的外孫真能干,都不吃2年閒飯”,我和爸爸也誇兒子“寶貝真能干,能幫爸爸媽媽干活了,這個白菜吃起來一定很甜”,兒子很高興,覺得能幫大人干活是一件很光榮的事。
長大點,三四歲的時候,兒子開始整理自己的床鋪,在幼兒園學會疊被子,回家繼續發揚光大,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管理。每天睡覺前都要把第二天穿的衣服准備好,整整齊齊疊放在椅子上,當天脫下來的衣褲疊好放在床頭,仔細檢查第二天上學的物品,然後安心地睡覺。每次兒子自己整理好後,我們都大加贊歎“看看我們的兒子,多能干,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得真好、真整齊”,兒子好得意,還趕緊檢查一下哪裡不夠滿意繼續完善,就這樣,兒子從幼兒園直至上學後一直到現在,他房間、衣物、書包、文具等等都是自己整理,還不讓別人幫忙,怕我們給他收拾“亂”找不到原來的東西了,我也樂得清閒。
隨著年齡的增長,洗碗、吃飯前後整理等等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務也就很自然的分配給他,有的時候兒子撒賴不想干活,我們就說“可以不干啊,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個小子顯然知道餓肚子不舒服,也明白爸爸媽媽會說到做到,想想干點活也不是多大點事,坐享其成的確不好,所以該干啥就干啥去了。
兒子長大了,做些家務活已經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每晚關鎖門戶親自檢點,洗碗倒垃圾隨手完成,也學會了簡單的廚藝。隨著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做家務的時間就少了,加上惰性思想潛藏在心底,有時也借口作業多躲避勞動,我告訴他,“你的活爸爸媽媽幫你干啦”,開始他還有點得逞般地小得意,次數多了就不好意思了,因為他知道,學習不是唯一,他是家裡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家務活自然也不能缺少,該干的還得干,該做的還得做。
前幾日,和前述這位朋友喝茶,他又聊起女兒,說起女兒不干家務,說多了還生氣,我問他,讓女兒按勞取酬做家務,有錢賺還會不願意嗎?他說,開始的時候女兒很新鮮,也為了多拿點零花錢,興致勃勃地干了一段時間,不到一個月積極性沒有了,為了玩或者看電視,就說不想賺錢了,到後來,給錢也不干了,通過漲工資又堅持了幾天,最後徹底罷工。
上高一的時候,女兒借同學800元錢買了一把吉他不敢告訴爸媽,後來發現用攢零花錢沒辦法很快還錢,只好告訴爸爸,父女倆又約好通過做家務“打工”賺錢,又沒堅持多久不想干了,磨著爸爸替她還了錢,現在在家徹底成了“甩手掌櫃”,爸爸媽媽想讓她干活根本指使不動,批評她幾句就生氣,我這位朋友既生氣又無奈。
我很慶幸,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兒子既願意干家務又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自理能力很強,踏上社會,我不會為他照顧不好自己而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