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時,聽過一部電影《阿裡山風雲》的主題曲《高山青》,裡面有兩句歌詞:“高山常青,綠水常流。”描寫台灣阿裡山的風光。在我的想象中,寶島台灣該是到處山青水綠。但經過四、五十年,台灣環境漸漸惡化,現在阿裡山的水是不是能喝,我不知道。但梨山上流下來的,可能就有問題了。因為山上墾植,用農藥殺蟲及施肥,雖然生產了很多水果,卻因此破壞了水資源。
日前,我在台北縣金山鄉法鼓山,問三十多位參與禅修者:“五百年後我們再回地球訪問,地球會是什麼面貌?”大家說:“那時地球可能已經翻了一個身。”“地球上可能已經沒有山了,連阿裡山都不見了。”“人口太多把山鏟平填海了。”“山上樹木都不見了。”但也有一位聽眾說:“五百年後世界會更美好,會出人間淨土。”
這種種看法、想法,恰巧會完全相反。諸位也猜猜看,五百年後地球會是什麼模樣?會變更壞,還是真有人間淨土出現?我們今天如果不及時剎車或及時調整生活觀念、生活方式,我相信,五百年後的地球,可能到處都是垃圾山,所有的人類身上,可能都會害皮膚病。
但如果我們及時回頭愛護環境,人間淨土是可能出現的。以佛教徒的立場而言,只要努力、只要有心,未來的災禍,不是不可以挽救的。我希望五百年後回到地球,我們的子孫都生活在人間淨土裡。
今天整個世界的環境問題在於“人”,人心是最大的污染源,因為人不斷增加,而且不斷貪圖方便。
現在人口增加速度很快,三十年後世界的人口會再翻番(如果沒有大的瘟疫、災害、戰爭的話);目前的環境已經這樣糟了,如果再翻番,那怎麼辦?人口不斷增加之外,還要求比以前更好、更方便的生活。要維持以前的生活水准,環境已經受不了了,何況我們要求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我們常為了得到一時的方便,而帶來以後無窮的不便,塑膠袋便是一例。以前我們買菜帶菜籃,買的東西用荷葉包,荷葉是可以分解的。自從用了塑膠袋之後,是方便多了,但是用後亂丟的太方便,造成大量的垃圾,塞在臭水溝,堵在抽水站,一下雨,到處淹水。
另外,抽取地下水,地層下陷,造成下水道扭曲;再者,河床淤積,河水排不出去,一下雨便成水災,不下雨就成旱災,大家都倒霉。
環境保護最大的困擾在於每個人都有:“我多用一點、多方便一點,有什麼關系?別人少用一點就好了。”大家也都希望“別人愛護環境,我可以破壞環境”,每個人都這樣想,問題就出來了。如果大家都有法師所主張的“不要透支自然資源”的觀念,心存“如果我們現在透支,將來子孫就沒得用了”,那麼問題就較易解決。
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讓每個人覺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目前的環境,子孫還要用,人人能夠惜福,不但不要透支,還要加給它一點存款。
有時候,晚上睡覺想到這些環境的問題,想得心裡都有些害怕,想到車輛增加的速度,我們再怎麼做,都趕不上其增加的速度。
例如要把空氣污染的標准從嚴立法,業者會反對、利益團體會反對、消費者也反對,因為標准從嚴,價錢會高一點。但是,好不容易把標准從嚴一點點,假如從嚴三分之一,但數量增加三分之一,就又把標准從嚴三分之一的作用抵銷掉了。垃圾也是,每六到七年,垃圾就翻番,政府再怎麼蓋焚化爐、垃圾場都沒用,以目前的速度,等於七年後,我們的焚化爐、掩埋場都沒有用了,而重新再產生和目前相同多的問題。
環保工作要從心靈做起,所謂心靈環保,就是真正徹底的從心靈深處做環保,不只是呼吁大家少用點紙、水,多種幾棵樹……,還要從每個人內心的觀念、信仰改變起。
佛法講因果、福報,就是心靈的環保。所謂“因果”,是指我們所做所為與將來所得到的結果有關。也許是自己的這一生,也許是下一生,也許是後代子孫,會受到果報。再從佛教信仰來看,我們一定要為未來生做准備。因此我們不僅要珍惜現有的福報,同時要為來生培養更多的福報。
培養福報的作法為何?無非是少浪費、多付出、多奉獻。以用水為例子,當水不虞匮乏之時,就要節省用水,免得旱季時無法忍受缺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