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必告,反必面。”這個“告”在古音是讀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出家門了,做為兒女必須得向父母禀告一聲,說:“爸爸媽媽,我先走了。”回家以後也必定向父母禀告一聲:“我回來了。”這些不僅是對父母的禮貌,而且是孝心的體現,為什麼?因為這句話裡頭教導我們的是心裡要常常存著父母。心裡存著父母,行為上自動就能做出“出必告,反必面”的行為。假如心裡沒有了父母,只想著自己的事,他怎麼可能會記得臨出門前還跟父母打個招呼,或者回來家裡跟父母問個安?這句話引申下去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心裡存著父母的話,就應該常常問候父母,讓父母安心。特別是沒有跟父母在一起,你可能出外面留學、工作、出差、旅游等等,你離開家門,父母總是惦記著。父母惦記兒女的心也是一種天性,沒人教他的,他自己就惦記著兒女。這是一種自然的愛,天性的愛,我們也應該對父母有同樣的回饋。假如身在外地,應該常常跟父母打個電話,跟父母問候,向父母報告自己這些生活、工作、身體的狀況,讓父母能夠安心。
我記得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遠離父母,真是遠隔重洋。父母就我這麼個獨生子,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就到美國去留學了。在留學期間,我必定是每個禮拜都給父母打一次長途電話,每兩個禮拜都給父母寫一封長信,給父母報告自己的學習生活,讓父母安心。特別是打電話,往往跟父母聊起來會忘了時間,一個電話打下去一、兩個小時都是常有的事情。寫的信也是洋洋灑灑寫五、六頁,六、七頁,這都是不在話下。父母能夠知道我們在海外留學的積極進取,他也很安心。很多同學在海外留學的,就有一句俏皮話,說“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就忘了爹和娘”。出去外面,好像我們因為中國留學生出去美國,一年還是土土的,很多東西不會,第二年全學會了,第三年就把父母都忘掉了。這樣道德有了虧損,你想想他的學業和事業怎麼可能順利?
這句話可以引申多方面,不僅我們對父母要有這種“出必告,反必面”的心態,在工作單位,跟領導也得有這種心態。領導跟我們是一種君臣關系,古人講君臣,就是指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君臣之間的,君仁臣忠,我們對領導要有忠心,這忠心從哪裡來?是因為我們在家就養成了對父母的孝心,忠和孝它是一個心,並不是兩個心。他能在家孝順父母,自然能夠在單位忠於自己的職業,負責任。所以古人都講“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孝是古代選拔人才、選拔做官的人的一種標准。除了孝之外還有廉,“舉孝廉”就這個意思。他能夠對父母孝順,就能夠對祖國忠心,就能夠愛護人民,再加上自己廉潔,奉公守法,不貪污、不受賄,他這一生就真正能夠為國家人民做出好事情。我們對領導忠心,應該表現在時時在具體問題上要跟領導請示會報。因為有些事情我們不一定了解領導的計劃,往往在做的時候,如果憑著自己的意見可能會做出偏差。常常跟領導交流溝通,自然做的事情就合乎整個單位團體的大方向。
我舅父在國內做高級工程師,也是鐵路部門的一個領導,是位處長,現在退休了。他跟我們經常在聊天中,把他的人生經驗都給我們說。他就跟我們講,做事情一個關鍵點,在於對領導要事前請示,事後會報。事前請示,能夠保證事情做得合乎領導的方向,事後會報,能夠讓領導安心。當然我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討好領導,而是真正希望使這個單位能夠團結一致的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一種忠心。我們曉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和諧,往往也是要多溝通、多交流,這也是“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當我們經常溝通、交流,很多的那些障礙,心裡面很多的那些猜忌,自然就化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