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末法時期如何做一個修行者(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晚的主題是如何在末法時期做一個修行者。我覺得我們做得都不好。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教導人的時候,他說:那些受具足戒的比丘,根據戒律來說,在佛的那個時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完全全地都守住,以及跟在目前,末法時期有一和尚破了所有的戒,只守住一條戒律的情形相比較,佛說,這二位比丘的功德是一樣的。因為在佛的那個時候,打擾我們的事情比較少,能夠幫助我們趨近法,幫助我們清淨修法的機會比較多。末法時期像現在,雖然佛法本身無高峰期、衰落期,但因末法時期阻礙佛法的事情很多,所以一個人在末法時期修行,所得修行的功德力量,就算比不上佛時期大,也會和那個時候相等。

 

    這不光只是牽涉到時間的問題,“地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像住在此地或住在紐約的人會想象在尼泊爾是一個完美修行之地。人的想象不僅僅如此,自己的心裡還會憧憬,憧憬自己會到高山去,聽著淙淙的流水聲,喝著山泉水,在空氣清新、人煙罕至的地方。人們對以上之景,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憧憬,但我們憧憬之時,我們應該看看在憧憬願望之後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因為多半人們會被如上這些美好的狀況帶著走,誤以為這種想法和希望代表我們的出離心。就像幾年前,我曾經說過的一樣,我們應仔細考量我們所具有的、或者我們所認為的出離心,究竟是怎麼樣的出離心?我一直懷疑這種人──一個一直想往山上躲的人,他所謂的出離心,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自私又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有此想法的人都是這樣,但大部分的具有這一想法的都是如此。

 

    為什麼我有這種懷疑呢?因為我發現,當人有這樣到偏遠山上去的意念時,絕大多數的人,我們多半的原因是想放自己一個長假,因為我們暫時地對變化覺得非常厭煩,也暫時性對交通阻塞覺得非常厭倦。如果我們真得永久性地對世界覺得非常厭倦,真的是這樣的話,其實,我們甚至根本不必到偏遠的山上去,目前的這個環境、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好好地修行。

 

    但是事實上,我們只是暫時性地對這個生活方式覺得有所厭煩,只是想知道一些新的東西。因為實際上,我們只想暫時性地從交通阻塞、忙碌的生活逃開一陣子,所以在此情況下,去了高山,在那所做的事,畢竟只是表示我想好好享受、輕松一下而已。但對多數人而言,就算跑到山上,也過不到好日子,怎麼說呢?因為我們在山上的時候,就在計劃著下山以後要做什麼。所以,我們真得要看一下什麼是出離心。

 

    昨晚,我和一位小姐談話,我們談有關“出離心”的問題。那時,我發現這位小姐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價值非常高貴的東西。我告訴她說:“你絕對不應該這麼想,認為佛教是一種阻礙你去享受生命的東西。”很多人都有這種概念,以為佛教是一種阻止或者是享受世界美好的阻礙。

 

    佛教與其說是去阻止你享受這些東西,倒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去享受它。

 

    我記得昨晚與這位小姐講過:我們一般人當脖子上戴著項鏈時,我們心裡充滿著各種希望、各種懼怕、各種驕傲,各種的方式來戴著。因為上述原因,使得我們戴項鏈時只注意到:“那一面朝外或鏈子正不正,會不會歪歪的;也許會擔心這個項鏈會不會被偷走,或被摔壞。”換句話說,我們戴著的項鏈是一串痛苦的項鏈,那也就是說,在我們本身許多的打擾事情之外,另加了一件事來干擾我們。實際上,如果我們不戴那串項鏈,或許就會覺得更舒服點。

 

    佛教並不是不允許戴那條項鏈,佛教是如此認為:如果我們能找到任何東西,都可以戴它,但是當我戴它之時,也同時准備好,當時機變化顯示要把它放棄時,我們要隨時把它放棄掉。如果照上述的方式戴著項鏈,那就足以以一種非常優雅的佛教方式來戴它。我覺得非常抱歉,好像有點偏離主題。

 

    現在我們回談“一個修行者在末法時期該怎麼修行”。剛才我從辛亥路坐車到這邊來的時候,在車上想到一個主意,所有修行的人,尤其是在台灣修行佛法的人,應該拿出在台灣開汽車的精神:完全沒有懼怕、非常勇敢、對任何規則都藐視、開車時心都會從嘴巴跳出來,換句話說,應該具有這種“無畏”的精神。我認為我們實在是缺乏這種精神,同時我們也缺乏這種反叛性,因為我們非常怕社會壓力,如果都做到這些,在這上還要加一點幽默感,上述都做得到的話,那麼我們大概就可成為一個一九九一年健全的金剛乘修行人。

 

    當我每次去看佛法和平常生活時(生命),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做出許多許多的事情。但問題是當我們修行佛法時並不是照法本去修行,我們總是把許許多多不同的像、不同顏色、不同的分別帶進我們的修行裡頭,所以使我們的修行變得非常困難。比如說我是修小乘的,所以大乘、金剛乘的事不能做,障礙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各種不同的卷標、各種不同的傳承等這些念頭時,我們的修行,就變成了對我們生活的一種打擾。

 

    我必須這麼講“我們的修行應該不會使我們忘掉我們每天的承諾”。但實際上我們總是會這麼認為:一個好修行者一定是忽視他公司的工作,他一定也不去整理他的床、也不洗碗、小孩也不管,一定得忽視這些東西,在理論上而言,這樣想是對的。

 

    在修行上來說,當我們談到修行時,具有這種理論上的了解;當我們實際去修行時,我們就會變成:企圖有意從輪回裡逃開,並不是丟棄掉,然後企圖去修行達到涅槃的法,這種做法是很笨的。舉例來說:我們想要洗衣服,認為衣服是很髒的,認為骯髒的東西是對於潔淨衣服的打擾;但當真正洗的時候,那時我們完全從污垢離開。若沒碰這些污垢,你洗污垢從這些污垢離開它,這時想離開污垢找到想要的清潔,在此情況之下,根本把污垢忘了,怎麼可能把這件衣服洗干淨呢?

 

    我們如果把輪回放在一邊,我們去哪裡達到涅槃?我認為:在這個年代的修行佛法的人,第一個得承認,我們在輪回裡,然後要好好地在輪回裡工作。

 

    我在此要談三類人。第一類人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在街上所看的那一類,他們很幸運,從來沒被佛教洗過腦,那類人有一個非常純淨的輪回。第二類是這菩薩,他們已經走在涅槃的道上。第三類就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生活在輪回裡,但我們又同時想象著各種不同的輪回和涅槃,我們想象將輪回丟掉,而去得到涅槃,我們都是屬於第三類的人。

 

    對我們而言,我們稱不上是一個走在涅槃道上的眾生,我們甚至根本不能被稱為是輪回裡面的眾生。你們了解我在此要說什麼嗎?我們大家都想成佛。我們想作佛,我們想要些什麼東西?我們想要得到沒有痛苦的狀況。但當我們想得到沒有痛苦的狀況時,難道你不認為我們應該先解決“痛苦”這一問題嗎?我們都好似吊在一種狀況之中,那種狀況充滿了可口可樂。以下我講的,大家可能難以了解,但我希望大家能明了。

 

    我們平常都這麼說,輪回是不好的,當我們講出此話是,實際上等於是表示我們盡一切努力想要留在輪回裡。真正的輪回是充滿痛苦的,但我們卻從來都不努力去改變。我們從書上,老師口中,看到了、聽到了很多東西,從那上面制造出了一個新輪回,而想把那個新的輪回丟掉。我們從來就未真正努力想放棄本身真的欲望。因此,我們永遠想放棄的欲望只是書上老師告訴我們的欲望,如果我們真得想放棄這些從書上、老師口中得來的欲望,首先,我們必須把這些欲望找來,我們才能夠放棄得了,是不是?

 

    我們現在處於何種情況呢?我們本身原來不僅有一輪回,此時我們又學到一個新的輪回,而又再思想制造一個新輪回,你了解我所說的嗎?有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現在我們回頭來討論主題。我認為,你可以做生意人,你也許可做仁波切,你可以作政治家,你可以作科學家;不但如此,你同時可作一個小乘的修行者,可作一個個大乘的修行者,同時也可以修行,做一個密乘的修行者。你不需要改變任何東西,當你學到更多的東西時,並不表示你得把你的臥房弄得亂七八糟,像吉卜賽人算命的地方。我最近看到別人點香,就怕得要命。因為我一看到別人點香,就會想到吉卜賽人算命的地方,有香,香的前面有水晶球。

 

    至於如何做一個生意人,當然不用我來告訴你;如何做政治家、如何做律師也不需我說,因為你自己都知道該怎麼做。舉例來說:你的職業是律師,在你做律師之外,你應該努力地避免傷害到別人,或者制造傷害別人的原因,如果這麼做,就可以是一個生意人,同時又是小乘的修行者。我們並不需要跑到泰國去,做一個小乘的修行人;也不必把小乘的經典全部都念過一遍。也許我們會這麼說:“不傷害別人,那太簡單了。”其實這是相當相當不容易做到的事,這即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授。

 

    “不傷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就算是身為佛門弟子的我們,也一樣不容易做到。我們是否曾經想過,我們有多少時間都在傷害我們的同伴呢?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和朋友之間互相砍殺,而是說:至少我們都在別人後面講過閒話,是吧?好比說:你告訴我,這個人不好,你不要見他。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傷害了這個人,傷害了這個人去看仁波切的機會,所以不傷害別人,在這之中,包含了許多微細的事情。所以我在此,得對各位親愛的朋友這麼說:“不傷害別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得好好的修行此事。”

 

上一篇:吃素會損傷頭發嗎?
下一篇:跪請各位大德同修為我母親助念消除業障,排病除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