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從孩子的優點和心理問題看父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說到心理問題,很多父母首先關注的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在教育上的心理問題都是父母自己的問題。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他雖然帶著父母的遺傳,但是行為習慣、性格特征、自我意識、愛好和情緒指向等等,還是靠後天培養起來的。有些基本素質是先天的,比如急躁好動的特點,不能說是好還是不好,如果引導得好,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再比如活躍的特性,如果體現在上課積極發言、組織大家打球等方面,就是優點,但是如果是體現在搞惡作劇、打同學、違反課堂紀律,就成了缺點。同樣的原因產生兩種後果,這是與教育有關系的。 

    其實,孩子的優點和孩子的心理問題,其背後往往是源於相同的因素。父母們需要關注的是,教育是基於孩子的基本素質,朝著有利於其自身和社會的方向發展。我們要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孩子的問題是需要通過引導來解決的。

    教育孩子不是無為而治,需要掌握原理和方法。比如,孩子在3~6歲會表現出在父母看來“自私”的行為,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這個階段,是孩子“所有感”的萌芽,能夠發展到今後的獨立性、自尊和自愛。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就可以幫助孩子正常發展,身心健康成長。我們傳統方法中經常采用的打罵孩子等做法,是不能很好地解決心理問題的,父母們需要學習和掌握現代的知識、工具和方法。

    孩子出問題不可怕,父母面對問題時的錯誤態度最可怕。孩子的成長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個過程中,很多父母容易產生焦慮和擔憂。有的父母錯誤理解“快樂教育”,讓孩子不去面對挫折,一味地安慰孩子,制造表面上的“假快樂”。而孩子需要在成長中學習掌握三大生活技能——職業、人際關系和愛,這些都需要通過生活中的鍛煉來學習。

    父母們要認識到,孩子的分數和今後的職業不是直接相關聯的,技能是培養和訓練出來的,而孩子是否願意做,也就是興趣的養成,這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過早過度刺激。

    父母需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本能,這個訓練要從小進行,逐步開始;從小處入手,貴在堅持。訓練要有耐心和毅力,孩子的學習不是通過報班就能速成的。所有方法的實施都需要父母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長久的堅持和主動的干預。

    父母要能夠有意識地圍繞孩子的潛力,有方向性地讓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計劃有偏重,充分發揮孩子的優勢。快樂教育應該是:朝應有的方向發揮優勢,獲得成長的快樂。有計劃有意識的培養,不等於就是嚴格的。寬松教育培養出高創造力的人,比如藝術家,嚴格教育培養出高智商的人,比如科學家。嚴格並不是精神上的訓斥。成長是讓孩子的潛力能得到發揮,對社會有用,這好比登山的“高峰體驗”——登峰過程中一定會經歷痛苦,痛苦之後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父母不要幫孩子避免痛苦,不要讓孩子在安樂窩裡痛苦於無成就感。

    在我們談問題、教方法的背後,父母們最需要掌握的是心態,也就是教育的方式和方向。所以,父母們要首先了解孩子,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長,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孩子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感和成就感。

 

上一篇:家人的和睦相處也是培養菩提心的修行
下一篇:拒絕利益是大智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