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如來法門的救人濟世
鄧來送
《藥師經》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亦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藥師本願功德經》、《藥師本願經》等,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經典之一。藥師如來法門依《藥師經》建立,是深契時機、消災免難,求獲人天福報的無上法門。歷史上翻譯成漢文的《藥師經》共有5種,但其中南北朝慧簡法師所譯的《藥師琉璃光經》早已失傳,僅在古大藏經目錄中載有篇名。因此,實際傳下來的《藥師經》漢譯本只有4種,即:1.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的《佛說灌頂拔除罪過生死得度經》。此經沒有單行本,附載《佛說灌頂大神咒經》中。該經《清藏》合訂為六卷,本經即為其中最後一卷。2.隋達摩笈多譯的《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3.唐玄奘法師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此即現今流通本所據的譯本,但現今流通本與玄奘原譯本略有不同,有增文兩節。即依東晉譯本補人八大菩薩名,又依唐義淨法師譯本補人藥師真言(神咒)及前後文二十余行。4.唐義淨法師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本願功德經》二卷。《藥師經》的前三種譯本大體一致,唯義淨譯本稍有不同,前者只提“藥師淨土”,義淨譯本則有“七佛淨土”,且譯有“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陀羅尼(神咒)”。有關《藥師經》的注疏,有唐窺基撰的《藥師經疏》一卷;靖邁撰的《藥師經疏》一卷;神泰撰的《藥師經疏》一卷;遁倫撰的《藥師經疏》一卷;憬與撰的《藥師經疏》一卷;淨挺撰的《藥師經燈焰》一卷;靈耀撰的《藥師經直解》一卷,附梵文神咒;善珠撰的《藥師經鈔》二卷;亮汰撰的《藥師經纂解》四卷;新羅太賢撰的《藥師經古跡》二卷等。近代的太虛法師在浙江寧波阿育王寺曾講過一次《藥師經》(1934年);印順法師在台灣省善導寺也講過一次(1954年);演培法師又於新加坡佛教學院講過一次(1981年)。他們3人各有弟子記錄成的《講記》出版。此外,1934年上海佛學書局出版了何培著的《藥師經旁解》。1990年11月,上海市佛教協會印出了金兆年、吳秋琴的《藥師經白話解釋》。
《藥師經》的全部經文可分為三大部分,即“緣起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緣起分”敘述佛說此經的因緣。由此而引起開示全經的主題,為正宗分。佛之說法,不但是為了當時眼前的聽眾,而且還想到未來的聽眾,所以還要咐囑流通,使後人也聞此佛法,代代不絕,是為“流通分”。“正宗分”是經文的主要部分,比較長,為宣講時解釋方便,根據經文意思、內容,分為十二節,每節列一小標題。以前有的法師在開講本經時,於“緣起分”中還分“敘事證信”、“禮請起說”兩節,通常稱為“通序分”和“別序”。同時在緣起、正宗、流通的總分前與各小節之首,都還分別以甲、乙、丙、丁等。佛說一部大經時是一氣呵成的。我們後人為了深入領會和便於記憶、誦念,才將經文分為若干段落,但是如果分得太細太散,零零碎碎,就反而不能領悟經中要旨,看不到經文全貌,也就難以體味到佛祖講述本經的基本精神與其境界了。
《藥經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12個字,包含了佛法中所說的教、理、行、果四方面內容。“藥師琉璃光”這5個字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的別名,“藥師”兩字是喻佛的大悲,由於有這大悲的驅使,應眾生的種種病,施予種種法藥,使眾生得以出離生死險惡的苦海,所以被尊為大悲藥師。藥師不是現在指的藥師,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亦稱藥師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等。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人解脫。後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世界。
《藥師經》和《法華經》一樣,屬於大乘佛法中最上乘的秘密,是一切佛的秘密之教,不是普通密宗,是一切佛的最高秘密。從經典文字上看來很容易懂,實際上你真不懂。我們要了解,大乘佛法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無論哪一方位,所謂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十方三世都有佛,處處有佛,每個人都因緣、業力、性情的不同,而產生各種學佛、念佛因緣的差別。根據《華嚴經》的道理,一切佛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換何話說,十方三世諸佛都是一位佛,處處有佛,乃至一切眾生,也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因此,以《華嚴經》的密教道理而言,釋迦牟尼等等,都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包括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因此,要真正了解《藥師經》,必須先徹底了解《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法華經》講到藥王菩薩,它與《藥師經》意義相同。要了解《藥師經》的奧秘,就必須先好好研究《法華經》的《藥王品》。此外,也要把《大藏經》中《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也抽出來研究。了解《藥師經》,必須配合《法華經》的四品一起研究:1.《法華經》第五品《藥草喻品》;2.《法華經》第七品《化城喻品》,3.《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4.《法華經》第二十三品《藥王菩薩本事品》。要把這四品參透,要知道每一部經都是修持的法門,如果不了解這四品的真義,就永遠不會懂得《藥師經》的修持。
佛在說《法華經》時有一譬喻,佛是大醫生,能醫眾生之病,能救眾生之苦。佛開的是什麼藥方呢?中藥?西藥?佛在《藥草喻品》中說:大地一切都是藥。因為眾生病,心病以及身病。整天不是頭昏昏,就是心裡煩悶,身心兩病。你要吃哪一種藥才治得好?當然心病仍要心藥醫,而心藥只有佛法。我們求佛、學佛,是為醫治身心的病而找這個藥,但始終沒能治好自己的病,因為藥都沒有吃對,病當然不會治好。佛教有這麼一個故事,文殊菩薩叫他的弟子善財童子去采藥,善財童子抓一根草給師父說,你叫我去采藥,哪裡不是藥?文殊菩薩言:善哉!善哉!對!對!到處都是藥,毒藥也可以治病,而且有些重病還非吃毒藥治不好。補藥,大家都認為好,吃多了也會補死人的。例如,傷風感冒吃高麗參等等補藥,常常都是這樣補死人的。然而,我們的身心之病,究竟要找哪一種藥才能治好呢?那就要求教藥師佛了!
藥師法是圓融世出世間之法,是圓通顯密之法;是釋迦、藥師、大日,非一非二,本師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雙顯之法;是法性、法相雙融之法;是曼殊室利、執金剛對揚之法;是了生脫死,即在生活中’了生死,以藥物為第一性、性空為第二性來認識人生而改造人生,不離實際,不尚空談,現前腳下立地起修之法。《藥師經》是藥師法的說明,藥師法是藥師定的作用,而藥師定的本質就是色、息、心法。亦即教人如何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所以藥師經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教人即身認識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修密教者,修人道也。而修藥師法者,是正修人道,以人合人,以人合天,天人合一也。故藥師經法,是人間佛教正信、正念、正知、正見、正定、正命之正法也。
如來禅以安般人手,都攝六根,較側重於息法;祖師禅以觀心為本體.較側重於心法;秘密以六大四曼二密為體相用,較側重於色法。故如來禅為破惑證真之禅,祖師禅為明心見性之禅,秘密禅為即身成佛之禅。人體有色、啟、、心三大要素之分支,生活有飲食、呼吸、睡眠三大活動之需要,法門有如來、祖師、秘密三大體系之類別,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開。藥師定者,融秘密禅修色之要,會如來禅修息之奧,通祖師禅修心之妙。定有境界,有行相,有果證,皆待實修實證·,憑空開口不得。以其在生活中實修實證,故日常做人做事,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呼吸睡眠,舉手投足,起心動念,言語行為,心境意識,均為修藥師定之行境,所以會做人生活者,會通藥師法。《藥師經》之根本在十二大願。言為心聲,願為心師。世法做人之根本端在立志,佛法之根本首在發願。聖賢講立志,菩薩講發願,實質一也。有藥師之十二大願,才有琉璃光世界,心大世界大,心淨佛土淨,願真誠就真也。人本具欲,心可發願。願之與欲,本體是一,用則有異。有我則欲,無我則願;迷者是欲,覺者是願;識者是欲,智者是願;凡欲學藥師經法者,必先立藥師之大願,修藥師之大定,無我為人,淨心行願。近代大德倡導人間佛教思想,就是希望人人發藥師願,行藥師行,修藥師定,成藥師身,轉娑婆世界為人間淨土,轉成琉璃光,這就是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之根本總願。
清代玉琳國師曾說過,對於未能忘懷名利的人,未能深厭男女情欲、美食、欲望的人,如果要他們去修習淨土往生法門,則往往因為眾生身修淨土而卻心戀世間,終未得到多大的用處。如果人們要求不離欲而成佛智,則不如修習藥師佛的法門,來得簡單有效。修行者只要憑著信心,精進不懈,久而久之,也定可以隨願成就,救人祛病,延年益壽,而且更能於一切成就處直趨菩提,永不退轉,又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