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廣州日報
中國的家長,遇事最喜歡使用“表揚”和“批評”這兩種教育方式,我認為,濫用表揚和批評是造成孩子想贏怕輸、畏難不前、縮手縮腳、頂嘴反抗、叛逆對抗,甚者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根源。
無用的表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表揚,濫用或錯誤地“表揚”孩子。你是否用以下的方式“表揚”過孩子:
1.無知型“表揚”
當孩子和人打架時“表揚”孩子,“老子英雄兒好漢,多有英雄氣概”;當孩子撒謊時“表揚”孩子,“這麼小就這麼有謀略,前程不可限量”;當孩子貪小便宜時“表揚”孩子,“我兒子不吃虧,顧家”;當孩子沒有禮貌時“表揚”孩子,“看我的孩子多cool”;當孩子陰沉少語時“表揚”孩子,“看我的孩子多成熟”……
無知的“表揚”讓孩子以錯為對,可能建立錯誤的生活和學習觀念,為未來孩子出問題埋下隱患。
2.炫耀型“表揚”
這類家長常常對孩子說,“孩子,你太聰明了”,“你真是個天才”,“我家那孩子是個神童”……
炫耀的“表揚”讓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起初孩子趾高氣揚,覺得自己真的不錯,一旦經歷真實社會後,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那回事”時,就會氣餒、退縮、逃避甚至厭世……
3.忽悠型“表揚”
最具代表的是中國家長耳熟能詳的三個字“你真棒”,與此類似的還有“你真乖”、“你真聰明”……
這根本不是表揚,如果是事實應該被稱為“贊美”,如果不是事實應該被稱為“忽悠”。在“你真棒”環境下生活,一類孩子認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發現自己不棒的時候,心理會出現問題。
不具體、不定量的表揚對孩子有害無益!
正確的表揚
正確的表揚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表揚時說的話;第二部分,孩子聽了家長表揚後對自己說的話。
請家長記住正確的表揚流程:表述孩子的行為+說出行為的結果+ 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感謝。
這個流程的目的是讓孩子對自己“說話”——讓孩子因為父母正確的表揚得出努力被認同、行為被稱贊的結論,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肯定,孩子因此積累進步的勇氣和決心,增加自信。
比如,孩子在家裡第一次掃地了,你不能一見面就和孩子說:“你真棒!”孩子可能嚇一跳!自己對自己說:“我怎麼棒了?哦,可能是我掃地了。”孩子非常高興。這樣做的結果是:第一,孩子掃地並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一定程度上是他的責任,這樣的“表揚”會越來越沒價值;第二,孩子真的認為自己“很棒”,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為日後生活埋下隱患;第三,孩子可能會對“表揚”產生依賴,不表揚就不努力了!
看到孩子第一次掃地時,先描述行為“寶貝掃地了”,再說出這個行為造成的結果“掃得這麼干淨”、“媽媽不用掃了”或者“地板原來很髒的”,然後表達感受和感謝“媽媽謝謝你”。這樣的話,孩子知道你為什麼表揚他,感覺被認同,他心裡和自己說:“媽媽這麼認同我,我付出是應該的,下次還要掃地。”
只有真正的表揚才能激勵孩子進步,不過盡管如此,表揚也要適度,要少用。孩子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每天都在學習,表揚多了,一來孩子可能對表揚產生依賴,為表揚而做事,本末倒置,二來,孩子可能覺得被忽悠,覺得表揚“不值錢”,對表揚產生了免疫力。
少表揚多鼓勵
西方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想讓孩子進步,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方法。”教育孩子要鼓勵,那什麼是鼓勵呢?
就好比兩軍對戰,勝利以後要“表彰”——犒賞三軍,打仗過程中要“敲鼓激勵”——浴血奮戰。表揚關注“結果”,一件事情做得很好,我們應該表揚,但孩子的常態生活是積累經驗的過程,因此要少用表揚,多用鼓勵,因為鼓勵關注的是“過程”。
不論孩子做了好的事情還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錯的地方,再告訴孩子下一步的方向,這就是鼓勵。我總結了鼓勵的公式:家長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確行為描述+以後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例如,孩子考試成績不是很好,家長首先要在心裡告訴自己“我的孩子下次一定會進步”,只有家長有信心孩子才會有信心;指出孩子平時的正確行為或客觀事實,“你每天晚上都努力學習到很晚”,或者“這次題比上次難,你其實進步了”;再給孩子方法和方向,“你如果考試再細心一點”、“保持努力”或“加強記憶”;最後給個期望,“沒關系,下一次再來”,或者抱抱孩子說“努力吧,有爸媽在背後支持你!”
表揚產生依賴,為表揚而做事,本末倒置,二來,孩子可能覺得被忽悠,覺得表揚“不值錢”,對表揚產生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