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有求必應”也有副作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個人去國外旅游,得到一串項鏈,據說可以滿足得到者三個願望,這個人家道殷實,事業通達,只是妻子老丑,不盡人意,於是就求第一個願望,娶一房姨太太。項鏈很靈驗,馬上滿足了他的願望,可後來一妻一妾的生活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妻妾間整日不停的吵吵鬧鬧,家裡雞犬不寧,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這人就求第二個願望——獲得清靜。結果大太太因終日氣憤郁悶,住進瘋人院,小老婆嫌他年老,將財產席卷一空與小白臉私奔了。用他的話說:現在的家如墳墓一樣寧靜。(援引一部台灣老電影) 

願望的滿足往往是有副作用的,故事是杜撰的,現實生活也有真實情況發生,把容貌當成娶妻的標准,討一美貌絕倫的太太,緊跟著疑心叢生;貪得無厭獲得巨大的財富,緊跟著患得患失;挖空心思官至重權,緊跟著神經緊張……任何一種物質利益的獲得,都伴隨喜悅後的焦慮。如果是違法唯心的獲得,隨後而來就是恐懼與憂慮。一個極其渴望獲得的私欲,就是一根非常敏感的神經,不需有人去撥弄,風吹草動就足夠心驚肉跳了。有求皆苦,得到與否,苦是一定的。世人所求只求結果,並沒有看重事物發展過程所需的環境、條件、因緣等因素,其表現就如有人盲目拜佛求佛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一樣,眼裡只有結果,心裡只求滿願,所忽略的其他因緣,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佛菩薩同樣有大願,但沒有一個願望是為自己的,全部是為眾生打算,我們修學佛法也有願力,也不應該是私欲的滿足。拜佛求佛,不是求某個結果,而是求方法,並且是毫無私念的獲取方法,摻雜私欲的求法與修學,也是行不通的。即便獲得某些真實的利益,也不應執著於利益,而應將利益轉化為求法的保障。舉例說明:由於我們修學了佛法,人生觀念、處世態度發生了轉變,社會地位發生變化,也許我們得到重用、得到認可,這樣一些真實的利益,是不應該貪執的,要懂回向,知布施,以感恩心回報社會,更加精進實踐佛法在世間的普遍意義。 

沒有滿足的欲望,拼命去追求,追求到手,又能怎樣?更何況所追求的利益,是不是真正就屬於自己?副作用是不是比利益更大呢?有這樣一句話“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這個錢真就不一定屬於誰人了。那麼,揮霍享受了,就屬於自己了嗎?也不盡然,吃進肚子裡不都是營養,感官的滿足產生的不一定是快樂,高營養可以引發“三高症”,感官的滿足可以帶來無邊的惡業,圖一時痛快而抱恨終生者,不乏其例。 

前文的故事就是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想擁有一串有求必應的項鏈,但人們卻忽視了由自私貪婪的獲得而引發的一系列惡果。 

我亦凡夫,讓一個人扛一萬斤東西,他一定連連搖頭;可讓他獲得一萬個滿足,他就不會去考慮身心是否吃得消了。這正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上一篇:趙樸初:養生秘訣《寬心謠》
下一篇:助眠食物讓你一夜好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