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笑看得失 淡觀榮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笑看得失 淡觀榮辱


  

  一個人活在世上,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們向往追求的精神與物質結合的東西,人們在得到幸福後還會不停地追求更高層次的幸福。所以只能說,幸福是人們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所有的人都渴望幸福,並追求幸福,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幸福其實只是點點滴滴的心靈感受。人,不管他物質生活充實或貧乏,只要他心裡非常安詳,就是在過著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是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心裡紊亂不安,這種生活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

 

  人有了安詳的感受,才是生命的真正享受,也才是真正在享受生命。所以唯有內心的安詳,才是禅者所尋覓、追求的無價奇珍。耕雲先生說:安詳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內心安適,仰俯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夠仰俯無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忍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人若讓內心不安,幸福便無從建立。《左傳》上記載楚武王荊屍跟他太太鄧曼說:余心蕩。意思是說,我最近心亂得很,安定不下來,心裡非常煩亂。他太太說:王心蕩,王祿盡矣。你既然失去內心的安詳,你所擁有的一切也將會喪失了。沒有多久,楚武王果然去世了。所以只有活在安詳裡才是真正的幸福,人若能生活在安詳的心態裡,就擁有了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幸福就會永遠追隨著你。

 

  內心安詳是一種達觀。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具有“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的曠達胸懷,以、他心直口快的個性,能屢遭坎坷而保持快樂,是與他身體力“行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的生存哲學分不開的,沒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放達,又怎能有“也無風雨也無情”的境界。

 
 

  內心安詳是一種榮辱不驚的心態。“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人們習慣地叫他鄭板橋。乾隆元年(1736年),鄭板橋考中了進士,當了知縣。他做縣令,剛直不阿、豁達開朗、清正廉潔,對人民的苦難生活抱有同情態度,並且不滿意那些殘害人民的官僚,終因得罪貪贓枉法的大官員和豪紳去職。

 

  鄭板橋在官場中出污泥而不染,官職被免回到揚州,心扉平靜如水,並在心底深深渴望還鄉後漫步於一方淨土之上,盡情享受充滿靈性的大自然,從中感受大自然賦予自己的惬意和安詳,體悟生命的真實,生活的樂趣。這種曠達超然、不為物欲所累的人生態度,正是因他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無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無拘無束,清心自在,惬意安樂。

 

  做人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知道人生潮起潮落的規律,始終擁有平和的心態,永不丟失自己謙虛謹慎和努力勤奮的本色。順境時能夠正確對待別人的贊譽,逆境時能夠冷靜看待別人的毀謗,這樣才能安然度過人生的困難境地,也不至於陷入驕兵必敗的泥潭。不要身處順境就張狂得忘了自己是誰,而一旦身處逆境就情緒低落,萬念俱灰,否則的話,失敗和痛肯定會經常伴隨自己。

  

  與人爭名逐利,不如守拙歸園田的恬淡輕松;與人比權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達明朗。人對於生死、得失、榮辱、富貴、貧賤等等不要看得過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點,豁達、地對待這些問題。懂得笑看得失、淡觀榮辱的人,才是智者。

 

上一篇:如何改變生辰八字決定的命運(2)—改善命運的秘訣
下一篇:夢參老和尚:一夢因緣(之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