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於丹:家庭是塑造一個人最好的地方(之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完成大學學習,走上社會,很快這些孩子會有他們的家庭。有時候我跟大家開玩笑說,現在的孩子不光是說學習問題讓人操心,你現在還不是禁止他談戀愛,就是你讓他談戀愛他有時候都不會戀了。因為兩個獨生子女家庭被呵護起來的孩子,好起來的時候如膠如漆,吵起來的時候心裡頭都有天大委屈。女孩指責男孩經常會說,你為什麼不像我爸那樣對我,我爸從前一直都是怎麼怎麼做的。男孩就會理直氣壯的說,那我媽還怎麼怎麼對我的呢,你為什麼不像我媽那樣對我?這也不是說笑話,因為他們習慣於那樣被對待。這樣的孩子又怎麼進行家庭教育?再下一代獨生子女又怎麼樣?所以我說關於倫理、價值,一個人人格的鑄就,這起自於家庭教育,這是我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建立一個孩子充分的想象和自信的地方。學校、社會教育都只能以學科出發,以知識出發去進行一種對象化的教授。而只有在家裡,每個家長才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孩子長項短項都在哪兒。偏科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嗎?我們今天面對的什麼是人才?有的時候我很遺憾,單純信任一種專業化教育,有的時候會把一個天才教成庸才。某種意義上來講,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是一個天才,帶著他的奇思妙想。但是他的想象力受到鼓勵嗎?他的興趣受到尊重嗎?他個人的潛能被敏銳地發現了嗎?

    這一切責任在他的父母!指望著老師從一個班30、40個孩子去發現並且捕捉而且鼓勵每個孩子不可替代的優點,這幾乎是一種奢望。再好的班主任也做不到,但是每個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有理由把他當成世界上的唯一。他的氣質、他的興趣可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點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我們不見得要求一個孩子每一門的功課都是平均分,你可以去發覺他與眾不同的那種獨特的靈敏度。作為克服缺點,有的時候我覺得不如說揚長避短。一個人的短處可以避開,把他的長處發揮出來。

    好多人都問我,說《論語》這麼枯燥的東西,你什麼時候開始背的?我還真沒有背過。我從小到大都沒人讓我背過,而到現在我也不會背《論語》,只是大人給我講。也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爸爸帶我出門,只要有朋友聚會,爸爸就跟我說,你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去數數今天有多少叔叔阿姨,這裡有多少老師?我就數一圈,回來可能算出有8個半老師還是有7個半老師。然後爸爸說其實這個“三”不是固定的數字,就是說你會有很多老師,你去挑挑,就看看誰是老師。然後再看一圈,覺得有一個阿姨對誰都好,照顧這個,呵護那個,特別好。一個叔叔,說話高門大嗓的,隨地吐痰,這個不好。後來就跟爸爸說,那個阿姨是老師,那個叔叔不是老師。我爸爸就說,那阿姨就是老師,這就叫見賢思齊,你得跟他一樣好,那叔叔也是老師,這叫見不賢則內自省,你覺得他做得不好吧,你就問問自己,哎呀,我會不會也那麼不好,所以他也是個老師。那個時候我就會跟大人說,我才不會像他那麼做,那麼做都不好啊。爸爸就說是啊,你看孩子看著都不好,就是因為有人看覺得不好。但是一個人的時候呢?中國人為什麼說君子慎獨,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會這麼做啊?有的時候呢可能大人說了一半我就跑了,我從來沒有被揪回來坐在那兒,說還沒說完,背著手聽完,沒有,跑了就跑了,下回不知道是吃飯、玩,什麼時候又撿起一個話題,又說起來了。對我來講,我是家庭教育的受益者,我很慶幸我出生在文革的末期,在外面一片批林批孔的時候,我們家也沒人要求我背過《論語》,但是不停的有人在給我講這些道理。這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的習染,因為他知道一個孩子的優與劣。

    國家圖書館的老館長任繼愈先生,在去世之前跟我聊天。這位93歲的老人當時跟我說了一段話,我記憶猶新。他說我們現在最大的悲哀就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推行標准答案。老師發給小朋友一人一塊小圓餅干,小朋友咬一口舉起來說,這是什麼?標准答案是月牙。任老說,我如果說這是小船行不行?我如果說這是人剪下來的指甲行不行?我為什麼非要說它是月牙呢?所以任老當時說,如果連小孩子,幼兒園就習慣什麼叫標准答案,他這一輩子怎麼擺脫標准答案的束縛呢?

    任老這段話其實挺發人深省,某種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是社會化教育的一個平衡器,社會教育要求不講標准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了小學、到了中學、到了高考前我們還不講標准答案嗎?如果說社會教育給學生的是一種確定性價值的認可,那麼家庭教育給孩子們的是一種不確定性的價值的開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跟社會教育形成的平衡系統才能夠真正塑造起來一個健全的人。所以我說家庭教育的第二個意義是因材施教,真正能夠開發一個孩子對象化的潛能。

    第三,我認為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都是使這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讓一個孩子有愛、有自信、有夢想,不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上輕易妥協,這種教育也許要伴隨他終其一生。一個家庭教育最好的狀態,不僅僅是長輩對晚輩以言語或行動施教,而是一個家庭中的循環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說家庭教育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

    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呢?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隨著孩子與時俱進,一起成長。所以我說家庭教育是循環教育,它有長輩對晚輩的教育,也有晚輩對長輩的教育。因為我們的晚輩處於一個互聯網的時代,處於一個超音速的時代,他們在說他們自己的語言,有他們的游戲方式,他們不應該緊緊承載大人的斥責,說現在的孩子沒出息,一代不如一代,這只會形成一種逆反。為什麼長輩不向晚輩學習呢?所以我覺得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元素是長輩向晚輩學習,學習一種開放的態度,一種成長的生命狀態,讓這個家庭保持一種蓬勃新鮮,大家一起去淘氣,大家一起去玩一個游戲,一起去郊游,或者一起完成一次顛覆性的行動。越多這樣的DIY行為,越多養成全家一起其樂融融的行為,也許最後創造不了什麼具體價值,但是在享受過程。完成一種開放態度,態度的建立永遠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東西。愛是一種態度,融合是一種態度,平等和尊重也是一種態度。所以我想當家長能夠向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就進步了。

    我越來越覺得,做家長的人應該心懷敬畏,不敢輕易地斥責孩子說,你這叫瞎說,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趕緊停下這種愚蠢的行為。我們到底有多少自信敢輕而易舉對孩子說這句話呢?有的時候我們因為不懂而粗暴,有時候我們因為學習而謙卑。家庭教育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載體,它使家裡的每個人擁有自信,擁有從容,擁有成長,擁有面對未來的態度。所以這種循環使一個人真正成為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要怎樣念佛?
下一篇:一妻兩夫上演家庭悲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