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寺位於河北省寧晉縣北河莊鎮柏房村南600米處。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曾是中國北方一座聞名遐迩的千年古剎。
雲台寺的由來曾與漢光武皇帝劉秀有緣。公元二十三年,王郎篡位,遍發檄文,追殺大司馬劉秀。劉秀崇信占卜“谶緯”之道,欲托神意作改朝換代的依據,他帶領士卒於公元二十五年在龍脈寶地安上村(今柏房村),墊築雲台(雲台即土台,高三丈三),以受天命。是年,劉秀即皇帝位,號光武。
劉秀稱帝後回想當年避難時,於安上村樹下歇息,夢獲“彩雲”姑娘破敵之策,使其拔邯鄲,斬王郎,終成帝業。欲立其為妃,但屢尋不見。後偶得布帛一塊,上有“彩雲”親書,言自己父母為王郎部眾所殺,願定居雲台,終生不嫁,以度余生。劉秀遂於雲台之上修建庵堂,令其居之。據民間傳雲,東漢末年,廮陶縣(寧晉古稱)於雲台建觀音院,此乃始稱雲台庵。
另據史記載,公元二十四年,劉秀被王郎部眾追殺,夜間逃亡時在寧晉一帶迷了路,倉皇之中竟現白發白須老人為其指路。他和部眾自信這是老仙指路,隨果斷沿老人指的路走下去。結果,躲過追兵,保全了性命,並得以今後的發展,直至成就帝業。劉秀稱帝後,為報答老仙之恩,派人於雲台修建老仙廟,虔誠供奉。後老仙成為雲台尼庵一位護法神。劉秀成就帝業的歷史淵源與雲台寺結有不解之緣,見證了古剎雲台寺不凡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唐高祖五年(公元622年),玄奘高僧東游至此曾到雲台尼庵與僧尼習研《成實論》,時達半年之久,至開元年間改“庵”為寺。
唐太宗大歷十三年(778年),弘明老人化緣重建雲台寺。時寺占地300余畝,僧尼達200余人。北宋初年,雲台寺香火鼎盛,建築恢宏,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金剛殿、毗盧殿、藥師殿等,一座座建築大放光彩。此時,雲台寺已成為北方最大寺院,且信眾有求必應,十分靈驗,威名遠揚。
改革開放以來雲台寺在當地政府和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雲台寺在原址上恢復重建,首批用地就達50000平方米,已建成的大雄寶殿就有540平方米,寶殿開光之際,佛光照耀,殿宇放彩。
2010年,新任雲台寺釋教圓住持,發願續建寺院,讓本寺不僅要利益十方信眾,祈福消災、廣種福田,更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她來後寺內佛祖不斷顯現祥瑞,西方三聖瑞像也在法會上顯現。殊勝的因緣吸引了無數信眾,雲台寺名聲越來越大,香火空前旺盛。寺院佛音缭繞,禅意深厚,香火不斷,前來進香、祈福的信眾絡繹不絕,遍布全國各地。
目前,雲台寺南半部分的26000平方米用地,已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護法堂、念佛堂、寮房等。現在擬建設的有露天觀音、藥師殿、地藏殿、鐘鼓二樓,並規劃繼續建觀音殿、供燈房等。雲台寺後半部分有近30000平方米(空地),現擬建尼泊爾式佛捨利白塔。白塔將按尼泊爾提供的圖紙和要求建造,供奉佛祖捨利。這是中國首座尼泊爾式佛捨利白塔,預計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一期投資3000多萬元,於2012年底竣工,四周還將建設尼泊爾風格建築群。另外,當地政府還規劃出土地30萬平方米,為雲台寺進一步發展使用。捨利白塔的建設具足了殊勝的機緣,將庇佑四方眾生,為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祈福,為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世界和平完成千秋萬代神聖的使命。
雲台寺的日益興盛和佛捨利白塔的落建,將為寧晉縣旅游文化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一定作用,是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象征。寧晉縣已被國務院批准為省直管縣。現有世界上最大的單晶硅太陽能生產基地,2010年實現產值240億元;有冀中能源投資800億元的鹽化工建設項目,可供開采600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雲台寺建設,已把雲台寺列為縣“十二五”規劃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將給予雲台寺建設更多更大的支持,這將給雲台寺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