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衛紅
天台智者大師(公元538-597年),是我國陳、隋之際的著名佛教領袖和佛學思想家,天台宗的真正創始人,被天台宗人尊為四祖。天台智者大師在佛教史上貢獻巨大,影響深遠,弟子眾多,並著有《淨土十疑論》等多部著作。
天台智者大師說:“一切諸佛土,實皆平等。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系一心一境,三昧難成。”(見《淨土十疑論》)
每個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天賦條件各有差異,但機會均等,人人都有成大器的可能。打個比方,家庭富裕的人,創業比較容易,但太容易到手的成功,對人缺乏吸引力,難免影響創業激情;出身貧寒的人,舉步維艱,但是,窮則思變,過多的生活磨難能讓人對成功充滿渴望,激發斗志。所以,對創業來說,無論貧者富者,都是一利一弊,如能因利除弊,都可能大獲成功。天資聰穎的人,學知識比較快捷,卻可能對知識的理解流於膚淺;頭腦愚鈍的人,學知識比較困難,卻可能因窮心鑽研而理解透徹。所以,兩者在成為智者的條件上幾乎是一樣的。
雖然每個人都有成大器的可能,也有成大器的意願,但最終心想事成者卻只是少數人。這是為什麼?因為多數人不能執定目標、持之以恆。在這個世界上,值得追求的東西很多,如果什麼都想要,就什麼也得不到。只能選定一個目標,盯緊它,全力追趕它,不受其他目標的誘惑,才可能達成心願。
這個道理,好比獅子追趕獵物。獅子會盯緊前面的目標窮追不捨,即使身邊出現有其他獵物,距離前面的獵物更近,它也不會改換目標。這是為什麼呢?獅子追趕獵物,不僅是速度的較量,也是體能的較量。只要盯緊前面的目標,當獵物跑累了,十有八九會成為獅子的美餐。如果獅子改換目標,新獵物體能充沛,跑得會更快,更持久,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獅子不斷更換目標,累死了也不會有收獲。
干事業也是如此,人的精力有限,能辦成的事畢竟很少。如果精力分散,到頭來只會兩手空空。必須對一個目標窮追不捨,才可望有所收獲。
禅宗慧遠大師悟道,就是一個目標專一的例子。慧遠年輕時喜歡四處雲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煙的行人,兩人結伴走了很長一段山路後,坐在河邊休息。那位行人給慧遠敬煙,慧遠高興地接受了。由於談得投機,那人又送給他一根煙管和一些煙草。
兩人分手後,慧遠心想:這個東西實在令人舒暢,肯定會打擾我禅修,時間長了一定惡習難改,還是趁早戒掉吧!於是,他把煙管和煙草都扔掉了。
過了幾年,慧遠迷上了《易經》,每日鑽研,樂此不疲。冬日的一天,慧遠寫信給自己的老師索要寒衣。沒想到,信寄出去很長時間,老師還沒有寄衣服來。慧遠用《易經》所教的方法卜了一卦,算出那封信沒有寄到。他想:“《易經》固然奇妙,如果我沉迷此道,怎麼能全心全意參禅呢?”從此,他再也不學《易經》了。
再後來,慧遠又迷上了書法,進步甚快,受到行家好評。慧遠又想:“我的目標不是成為書法家,何必潛心於書法?”自此,他又放棄了書法。
最後,慧遠擺脫了一切愛好的誘惑,一心參悟,終成一代大師。
無論從事任何行業,要想獲得令人矚目的成功,都需要具備很強的目標專注力。這就是說,要把心力盡可能用到與目標相關的事情上,而放棄其余。
世上無所謂高尚的職業,也無所謂低賤的職業。無論任何事,只要一心一意把它做到極致,就能成就傑出。
在荷蘭,一個名叫萬·列文虎克、僅初中畢業的農民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崗位上干了60年,一生沒有換過工作。
不過,門衛這份清閒工作僅僅是他的謀生手段,工作之余,他另有追求。他的目標是打磨出世界上最好的玻璃鏡片。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拿出打磨工具,磨呀磨,一磨就是幾十年。他是那樣專注和細致,他的打磨技術早已超過當時最好專業技師,他磨出的復合鏡片,放大倍數超過當時最好的顯微鏡。他因此聲名大振,被巴黎科學院授予院士頭銜。這是多少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榮耀啊!不僅如此,英國女王也專程到小鎮上去拜訪他,向這位傑出的老人表示敬意。
列文虎克僅僅初中畢業,他做的又是一件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因為目標專一,他就創造了一個奇跡!
在現代社會,機會多多。但是,過多的選擇機會反而容易使人見異思遷,走上迷途。如何克服機會的誘惑?這是有志於造就一番事業者的必修課。